APP下载

基于QLICP-HN(V2.0)量表的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研究

2021-01-25刘钰曦万崇华罗家洪李志强李高峰

卫生软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头颈共性模块

李 菲,刘钰曦,万崇华,罗家洪,李志强,孟 琼,李高峰

(1.广东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生命质量与心理测评干预重点实验室,广东 东莞 523808;2.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3.云南省肿瘤医院胸外科,云南 昆明 650106)

头颈癌是一种较严重而多发的恶性肿瘤。在中国,头颈部肿瘤发病率大约为15.22/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4.45%[1]。头颈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2,3],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与呼吸、发声、进食和吞咽的功能息息相关,常出现影响其功能状态的相关症状[4]。因而,提高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尤为重要。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基于QLICP-HN(V2.0)量表的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影响因素,为后期干预中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工具

采用万崇华团队研发的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HN(V2.0)(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s for Cancer Patients—Head and Neck Cancer)(V2.0),该量表有47个条目,由一个适用于所有癌症病人的共性模块QLICP-GM(Quality of Life Instruments for Cancer Patients-General Module)和一个专用于头颈癌病人的头颈癌特异模块组成,共性模块又分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共性症状及副作用4个领域;可以分析各领域得分,也可以综合分析共性模块、特异模块和总量表得分,均为0~100取值的标准化得分,得分越高,生命质量越好。QLICP-HN(V2.0)经检测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可用于中国头颈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测定[5-7]。

1.2 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资料来源于云南省肿瘤医院,调查员对调查内容和目的进行简单说明,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量表QLICP-HN(V2.0)发给患者由其自行填写。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由调查员从病例中摘抄[8]。最终确定研究对象133例,其纳入排除标准如下:

纳入标准:①临床上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头颈癌的患者;②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上,有一定的读写和理解能力;③本人自愿参与生命质量量表填写。

排除标准:①文盲或缺乏读写能力;②住院治疗期间因意识模糊而无法清楚表达内心真实感受;③除患有头颈癌,还合并其他脏器疾病的危重症。

1.3 统计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 Epidata 3.1 进行数据录入,使用 SPASS 25.0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对133例患者的社会人口学因素(性别、年龄、婚姻、民族、职业、家庭经济、文化程度)、临床特性(医疗形式、吸烟史、家族史、手术情况)以及生命质量得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共性症状和副作用、特异模块、量表总分)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社会人口学因素及临床特性患者生命质量的差异,最后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时,选用性别、年龄、婚姻、民族、职业、家庭经济、文化程度、医疗形式、吸烟史、家族史、手术情况等为自变量,分别以生命质量总分(TOT)、共性模块总分(CGD)、特异模块总分(SPD)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中,婚姻、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医疗形式为无序多分类变量,转化为二分类变量形式纳入,如民族为五分类变量,转变成二分类变量:汉族=1,其它民族=2。其它多分类变量的赋值情况以此类推,具体赋值情况见表1。

表1 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的拟选影响因素及其量化方法

纳入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的自变量为X1、X2、X3、X4、X5、X6、X7、X8、X9、X10、X11;纳入回归模 型因变量分别为生命质量总分(TOT)、共性模块总分(CGD)、特异模块总分(SPD)。变量筛选方法采用后退法,进入水准α为0.05,剔除水准β为0.10。

2 结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及生命质量各领域得分情况

本次调查共收集133例头颈癌患者的资料,其中,男 性98例(占73.68%),女 性35例(占26.32%);年 龄 在15~87岁,平 均 年 龄 为(52.04±15.41)岁,其中<65岁的98例,≥65岁的35例;婚姻状况:已婚123人,未婚8人,其他2人;56例做过手术,68例未做过手术;汉族为103例,其他民族为30例;工人/农民41例,其他职业92例;经济条件差的59例,经济条件好的74例;有吸烟史33例,无吸烟史58例;有家族史1例,无家族史90例;文盲4例,小学文凭26例,中学文凭57例,中专文凭25例,大专及以上文凭21例;自费38例,半自费53例,公费42例。

患者整体生命质量及各领域生命质量得分:躯体功能领域(49.88±20.50)分,心理功能领域(67.19±15.94)分,社会功能领域(64.24±16.26)分,共性症状和副作用(71.78±14.32)分,特异模块领域(65.44±14.37)分,量表总分(64.34±12.07)分。

2.2 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对不同社会人口学因素以及不同临床特性对生命质量两个方面以及总分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社会人口学因素、临床特性患者生命质量的比较

2.2.1 不同社会人口学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在共性模块得分、特异模块得分以及总量表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生命质量高于男性,除文盲外,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头颈癌生命质量得分也在提高;不同民族、职业、婚姻情况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在共性模块得分、特异模块得分以及总量表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头颈癌生命质量在特异模块领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65岁以下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高于65岁以上者;家庭经济在共性模块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家庭经济状况越好者生命质量越高。

2.2.2 不同临床特性分析

不同吸烟史、家族史以及医疗形式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在共性模块得分、特异模块得分以及总量表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情况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在特异模块、总量表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选择做手术的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比未做手术的患者生命质量高。

2.3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生命质量特异模块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决定系数R2为0.167,纳入模型的变量有性别、手术情况。其中手术情况偏回归系数为负值,与生命质量特异模块得分呈负相关,其余变量偏回归系数为正值,与生命质量特异模块得分呈正相关,见表3。

表3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生命质量特异模块得分影响因素

生命质量共性模块得分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4所示,得到决定系数R2为0.129,纳入模型的变量有性别、文化程度、医疗形式。其中医疗形式与生命质量共性模块得分呈负相关,其余变量呈正相关。

表4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生命质量共性模块得分影响因素

生命质量总量表得分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如表5所示,得到决定系数R2为0.190,纳入模型的变量有性别、手术情况、文化程度、医疗形式。其中手术情况、医疗形式与生命质量总量表得分呈负相关,其余变量呈正相关。

表5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生命质量总量表得分影响因素

3 讨论及建议

近年来,生命质量评价作为一种综合评价健康状况及治疗效果的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余燕发现放疗后生存质量与焦虑、抑郁、年龄、婚姻状况、手术史、化疗史有关[9],并发现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近期生存质量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与肿瘤分期[10]。Terrell Jeffrey E.[11]曾使用SF-36量表在耳鼻喉科调查了570名上消化道癌症患者来分析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至少有13个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是头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在今后治疗患者和开展生活质量研究时应予以考虑。Allison[12]等研究表明,失业、年龄和女性预示着更差的生活质量评分。而Fang[13]等研究发现,经济地位高、教育程度高、有工作或无共病的患者往往生命质量更好,已婚和不独居者的生命质量比未婚、独居者生命质量更好。Sonia A.Duffy[14]等人发现头颈癌患者抑郁症状与生命质量有很强的负相关,针对抑郁、吸烟和酗酒问题的干预措施需要整合到肿瘤诊所中。本文对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应干预对策,对提高该类人群生命质量意义重大。

3.1 头颈癌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3.1.1 社会人口学因素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在共性模块得分、特异模块得分以及总量表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生命质量高于男性,除文盲外,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头颈癌生命质量得分也在提高,但数据显示文盲患者生命质量也高于小学文化患者,可能是文盲例数只有4例,存在不稳定特性;不同年龄头颈癌生命质量在特异模块领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且65岁以下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高于65岁以上者;家庭经济在共性模块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家庭经济较好者生命质量越高。

建议:①加强男性和低文化水平头颈癌患者的管理;②注重65岁以上老年人头颈癌生命质量的提高;③依据不同家庭经济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

3.1.2 临床特性方面

不同手术情况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在特异模块、总量表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选择做手术的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比未做手术的患者生命质量高,提示手术治疗可作为优先干预措施。

3.2 头颈癌生命质量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分别以生命质量特异模块得分、共性模块得分、总量表得分为因变量进行了多重线性回归。从结果中可得知,无论是特异模块、共性模块还是总量表得分,性别均纳入了回归模型,且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正值,提示女性头颈癌生命质量更高,在今后干预方案中应更加注重男性头颈癌生命质量的管理;以生命质量特异模块得分、总量表得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中还纳入了手术情况,且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负值,提示未选择做手术不利于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以生命质量共性模块得分、总量表得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还纳入了文化程度、医疗形式,且文化程度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正值,医疗形式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负值,提示高学历或高文化程度有利于头颈癌生命质量的提高,公费比例的增加不利于头颈癌生命质量的提高。综合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影响头颈癌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性别、年龄、是否手术、家庭经济、文化程度、医疗形式,在后续进行头颈癌干预对策探讨时应着重从这几方面入手。

建议:①完善医疗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政策,并提高公费医疗质量。关注工人职业暴露情况,做好失业、下岗工作者职业健康管理。②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对离异、丧偶头颈癌患者进行重点关注,根据患者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进行预防,减轻患者心理焦虑,提高生命质量。③今后在干预对策中着重关注头颈癌患者心理健康,提供完善的心理咨询途径,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15]。④关注家庭照顾者的心理社会适应和需求[16]。形成头颈部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学、放射治疗、营养语言治疗、社会工作、护理和康复等多学科合作的医学领域,加强头颈癌患者的管理,改善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从而提高生命质量[17]。

猜你喜欢

头颈共性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山医大一院“一站式”头颈、冠脉联合扫正式上线
共性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雷锋精神与辽宁精神的共性研究
关于《头颈肿瘤防治专栏》的征稿通知
小儿头颈外科手术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