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STEM教育活动的支持方法
2021-01-25杨芳芳
杨芳芳
STEM教育起源于美国,目前在全世界的中小学教育中得到了普遍应用。STEM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STEM融合教学的模式,笔者基于大班幼儿STEM活动的实际工作经验,梳理了STEM教育概念及内涵,并归纳了大班幼儿STEM活动的支持方法,以期为其他教师创设科学合理且适宜大班幼儿参与的STEM活动提供参考。
STEM教育理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代的美国,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4门学科交叉融合的总称。STEM教育具有学科互跨、体验实践、情景模拟、团队协作、创新导向等特征。
STEM教育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学习者通过融合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习者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方面的素养,进而提升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对自己能顺利完成特定任务的期待较低,遇到困难更容易放弃。提升学习者在STEM教育活动中的自我效能感是教育者需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是让幼儿在STEM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就感。在大班阶段,幼儿的自主性、自控力等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对STEM学习活动中的失败进行归因时,仍会觉得失败是客观环境导致,与自己的努力没有太大关系。因此,按照正面管教的指导思想,教师应在STEM教学中帮助幼儿对未能成功完成的任务进行正确的归因,提高幼儿对自己努力的重视程度。二是充分利用大班幼儿“向同伴学习”的成长趋势。对于在STEM教学中遇到困难的幼儿,教师应有意识地利用这一自然成长趋势,指导幼儿通过观看示范视频或观察任务完成较为顺利的同伴的有效方法,改进自己的玩法,以更顺畅地完成任务,获得成就感。三是教师应通过正面的鼓励和建设性的批评,提高幼儿在STEM活动中的自我效能感。大班幼儿初次接触STEM学习,容易产生困惑,想要退缩。教师应给予幼儿精神支持和行动激励,鼓励幼儿勇敢尝试,让幼儿在充满安全感的环境中进行自主探究。
一是增强幼儿对美工工具、建构类玩具的使用能力。对工具的使用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在STEM活动中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掌握相关工具的基本功能与使用要领,促进幼儿参与难度较高的STEM学习活动。例如在“有趣的纸桥”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图示了解桥的基本构造以及剪刀、胶水、尺子等工具的使用功能,再将幼儿分组,让其合作完成任务,使幼儿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是开展以建构为主题的“小老师”式STEM活动。如果受教者在相关测试中表现良好,说明其已经掌握了相关内容。在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磁铁”中,教师可邀请对磁铁比较了解的幼儿为同伴讲解相关知识,如“磁铁是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吸?”“磁铁之间会不会打架?”等,教师要在扩充幼儿知识储备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是组织幼儿合作完成活动任务。团队协作是个体参与社会生活时所需的重要技能,具备团队协作能力的幼儿可以更好地适应将来学习与工作的需求。教师可以开展搭建类的STEM活动,让幼儿学会测量、架构,提升空间思维,增强幼儿交流沟通的合作能力,使幼儿在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我效能感。
四是创设更多合作类的STEM活动。合作类活动有利于大班幼儿找到正确的归因方法,例如,在“变废为小车”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将幼儿分为四人一组,要求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测试并展示作品,幼儿在活动期间从意见不合到达成共识,合作完成各环节的任务,最后经过不断的调整,制作出各具创意的“废品”小车。
一是设置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征的学习内容与目标。教师可以采取斯金纳的“小步子原则”,将学习内容拆分成一个逐级增加难度的、有次序的片段化知识序列。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习程度不同的幼儿分层适应,完成活动任务,建立自我效能感并形成内驱力。比如在“我的小小别墅”活动中,教师可将房屋结构按照自上到下或自左到右或由里到外的顺序进行展示,展现“一砖一瓦”的搭建过程。
二是创设“去竞争化”的轻松情境。尽管大班幼儿处于同伴关系为主的年龄段,但仍不可避免受到好胜心的影响。在STEM活动的创设中,教师应基于幼儿所熟悉的现实生活设计活动主题,提供辅助性的活动资料。比如在“有趣的纸桥”活动中,教师可通过“想一想自己见过的桥”“看一看名桥图片”等环节引入主题,通过“说一说桥的共同特征”“试一试与小伙伴一起做纸桥”等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三是进行科学合理的多维评价。在STEM教学中,教师要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帮助幼儿通过自评与互评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比如在“自制纸桥”和“变废为车”的小组活动中,教师既要鼓励幼儿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又要引导幼儿倾听同组伙伴的建议;既要夸奖幼儿本组的创作,又要引导幼儿欣赏其他小组的作品。
一是鼓励幼儿自主开展游戏。在以往的活动设计中,幼儿常常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或游戏,这种活动方式较为被动,无法有效锻炼幼儿的思维。而STEM教育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并在游戏环节的设置中进行合理的补充。比如在大班“蜘蛛的家”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观看关于蜘蛛生活习性的视频,再引导幼儿在教室、区域角、户外等熟悉的区域自主探索蜘蛛可能生活的地方。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对同伴的观点表达支持或反驳,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种方式能锻炼幼儿的思维。
二是为幼儿提供高结构的教具。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的动手能力、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在学龄前阶段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因此,在STEM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高结构的教具,以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幼儿手脑共同发育。比如在大班活动“认识轮胎”中,教师可以先通过展示真实的轮胎让幼儿了解轮胎的结构,再提供简易的自行车组装模型,让幼儿自行操作,探索自行车的组装方式。
三是进行系统化、周期化的课程设计。STEM教育下的课程设计不是单一、孤立的,教师要通过长期的训练达成思维训练的目标。教师设置系统化课程,不仅要给幼儿留有充分的操作环境和自由的游戏空间,还要确保幼儿不脱离活动主题的思维发展方向。比如在大班活动“修桥”中,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幼儿为两个不同重量的玩偶修建一座它们能顺利通过的桥。课程任务从“修一座桥”到“修一座玩偶可以同时通过的桥”再到“让小船能在小桥下顺利通行”,随着幼儿动作熟练度的提高,活动难度也逐步增加。
在大班幼儿STEM活动创设中,塑造并强化幼儿正面的自我效能感是核心问题。除了文中提及的方法之外,广大教师仍需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使幼儿在活动中进行跨学科学习,提升幼儿自我效能感,使幼儿保持学习的内驱力。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实验幼儿园〔金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