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全种植”活动的开展方法

2021-01-25张静

幸福家庭 2021年17期
关键词:生活即教育番茄笔者

张静

种植活动是幼儿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窗口。在种植、观察、记录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给幼儿提供主动探索的机会,让大自然成为幼儿最好的课堂。成长永不停歇,不论是幼儿的发展还是植物的生长,教师都要时刻关注,在每一次活动中观察、了解幼儿的行为表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幼儿园,教学做合一。”

幼儿园的种植课程是利用种植资源对幼儿进行课程教育的活动。通过对种植课程、生活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蔬菜作物的生长过程,帮助幼儿亲身体验种植的快乐。在种植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新的栽种方法,丰富幼儿的童年记忆,扩充园本课程的内容,使幼儿教育沿着科学的方向发展。教师要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渗透于班级菜园种植活动,引导幼儿动手种植、观察记录、与人分享,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帮助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本文分享了一些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实践途径与组织方法。

一是教师教育观念比较局限。自课程游戏化实施以来,教师都了解了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种植活动这一块,笔者发现很多幼儿园是由教师和保育员完成播种、养护任务的,幼儿没有自主探索的机会。教师扮演着一个“照看者”的角色,幼儿只需要看看种子有没有发芽、后期有没有开花结果等,这导致种植活动丧失了它独有的教育价值。

二是缺乏种植场地。据笔者了解,很多幼儿园缺乏足够的种植场地,无法进行种植活动。尤其是一些城市幼儿园,他们基本没有专门用来种植的土地。部分幼儿园将种植活动融入班级自然角,仅为幼儿提供几盒土,没有办法支持幼兒的学习探索活动。

种植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有利于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开拓进取的精神,引导幼儿更深入地探索大自然。教师要将环境与人文相融合,意识到种植活动的重要性,深入挖掘幼儿的一日课程,引导幼儿在做中学、在学中乐,引导幼儿体验种植的乐趣,为幼儿提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通过亲自动手种植蔬菜、水果,幼儿可以感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这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推动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是充分准备,从思想上接受种植活动。针对选择何种植物进行栽种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通过集体投票等方式,鼓励幼儿自主选择。例如,笔者所在班的幼儿选择了番茄,他们对于能结出果实的作物比较感兴趣。在种植准备工作中,幼儿在园丁阿姨的引导下给屋顶菜园的种植箱重新翻了土,去除了杂草,这样可以给新苗提供更多的生长空间及养分。幼儿在参与前期准备工作中,对种植活动的对象、过程、方法有了一个基础的了解,这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二是放手去做,从温室走进自然。据笔者观察,幼儿种植植物的过程是一个从小心翼翼到大胆放手的过程。以前,笔者所在班级都是在自然角中一块小小的土地上进行种植。现在,幼儿园将种植场地搬到了屋顶菜园,笔者看出幼儿有些不安。早上一入园,他们便会问:“老师,番茄苗怎么样了?”“它需要喝水吗?”“它会不会被风吹倒呀?”“有小虫子去咬它的叶子吗?”一系列的问题层出不穷。虽然幼儿处处小心,细心照顾,但是还有几株番茄苗开始枯蔫了。园丁阿姨对幼儿解释,过多的照顾容易让植物枯萎。于是,他们开始放手,不过分保护番茄苗,观看它在大自然中的每一种姿态。番茄苗被风吹倒了依然结果,被雨浸透了依旧存活。笔者支持幼儿对植物静静地观察,在适当的时候给幼儿提供支援,引导幼儿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主动观察。

三是科学养护,用科学方法培育幼苗。随着番茄苗开出第一朵花,结出第一个青色的小番茄,幼儿变得激动万分。他们发现番茄苗一步步长长,高度却又一点点降低。这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笔者组织幼儿进行了讨论,幼儿说:“肯定是因为小番茄太重了,把苗都压倒了。”有的幼儿分享了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方法,有的幼儿回家与家长查阅了相关资料,最终他们决定给番茄苗搭架绑蔓,帮助它正常生长。幼儿将一根根筷子插在泥土里,用毛线将藤蔓绑在筷子上,于是番茄苗又长高了。在这次科学养护的过程中,幼儿自主学习、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各种生活实践,对种植的生长过程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与感悟。

观察是幼儿认识种植活动、认识世界的窗口,幼儿只有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而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一步步地探索世界。

一是重视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引导幼儿抓住每一个时间段,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帮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特性,增强幼儿种植活动的趣味性、生动性、吸引力。笔者所在班的幼儿会经常上屋顶菜园与番茄苗说话,非常关注果子是否长大,当发现苗苗上有虫子,他们会一边惊叫着一边极力把虫子赶走。有的幼儿会小声安慰番茄苗“放心,老师一定会照顾好你的”。在一次次的互动交流中,幼儿开始逐渐融入大自然,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

二是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提高。当幼儿发现了任何蛛丝马迹,他们很希望和周围的人分享。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为幼儿提供锻炼自我表达能力的机会,引导幼儿主动与同伴、家人分享,支持幼儿和自己进行对话,鼓励幼儿采取多种表达方式,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帮助幼儿勇于展示自我,促进幼儿表达能力的发展。

以下是笔者的记录,选取了三个典型案例供大家参考。

案例一:和好朋友交流。幼儿之间会有很多独特的交流方法,他们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喜欢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共同成长。例如,某天早上,菲菲对贝贝说:“你发现了没有,苗苗的叶子怎么变黄了?我妈妈说,叶子黄了代表它没有营养了,我们要不要给它施点肥?”他们交流着自己的发现,交换着自己的看法,共同探索、共同成长。

案例二:向家人展示。幼儿表达欲强,喜欢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所观察到的事物和家人分享,展示自己的成果、获取家人的表扬和肯定。例如,小明回家跟妈妈说大家给番茄苗搭了很多“拐杖”,它们的个头越长越高了。这时候,小明妈妈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帮助幼儿回顾了一天的活动内容,耐心听取了幼儿的表述,及时肯定和表扬了幼儿的细心,并和幼儿一起查阅番茄苗的种植资料,给予了幼儿充分的行动支持。

案例三:与自己对话。幼儿都在给自已的植物浇水,只有墨墨蹲在自己的番茄苗前自言自语。笔者走近一听,原来他在念叨着:“我昨天给你喝过水啦,你还要喝吗?可是你的土还是湿湿的,你肯定不渴了吧?”“昨天我从你身上捉掉了一条虫子,可是你的叶子被啃掉了一半,你会不会疼?”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马上干预、帮助解决,而是要给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幼儿和自己對话,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操作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帮助幼儿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三是引导幼儿自主思考问题,推动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要解放幼儿的头脑,引导幼儿充分思考、自由探索。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和支持作用,为幼儿指明向上发展的方向,鼓励幼儿有目的、有方向地去寻找自己的答案。

记录是幼儿种植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帮助幼儿巩固所见所闻、记录所思所想,引导幼儿把前后活动联系起来,让幼儿对种植过程有一个完整的回顾。记录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观察、绘画、讲述等方式,都是幼儿记录的途径。

一是善观察,关注番茄成长中的细节。眼睛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好帮手,是最直接的记录工具。种子怎么发芽、花儿如何开放、藤儿如何慢慢向上爬、果子如何渐渐长大,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尽在幼儿的眼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帮助幼儿感受环境的美好,激发幼儿的创意、想象力。

二是能绘画,记录番茄成长记。笔者发现,中班幼儿记录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帮助。教师要加强家园之间的交流,倡导家长加入幼儿的种植探索活动,为幼儿提供各种支持,鼓励幼儿采用照片记录或是图画记录的方式,来表现番茄苗的成长过程。

三是会表达,讲述植物的成长故事。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幼儿自我表达的机会,锻炼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碎片时间,请幼儿来谈谈自己对植物成长的认识,或是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

总的来说,幼儿园要重视种植活动的引导作用,为幼儿提供种植场地,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丰富幼儿的在园生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善于发现、自主探索,帮助幼儿逐渐认识社会与自然,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初步理解生命的意义。教师要丰富种植活动的内容,给幼儿提供在大自然中自由探索的机会,深入研究幼儿园生态种植课程的价值,不断认识幼儿,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昆山高新区振华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生活即教育番茄笔者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行知教育思想构建有效地理课堂
让《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
“生活即教育”思想下的小学数学教学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