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综合与实践”课程学习兴趣的有效探索
2021-01-22林正力
林正力
摘 要:传统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往往会受客观条件限制,课堂上的基础性资源、互动性资源和生成性资源有时无法淋漓尽致地得到展现或者利用,从而影响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及双向互动和动态生成。多媒体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所不能及的便捷功能,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资源汇聚,凸显交流本质;延伸研究触角,突破资源局限;组织交流课前调查所得,聚焦有价值的资源信息,进行高效的探究学习,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综合与实践;学习兴趣;数学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增设“实践活动”,这既是适应改革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的必然要求。“综合与实践”模块的教学设计要充分发挥信息资源、技术和环境的优势,既注重整合归纳数学知识,又要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数学应用意识,能更好地帮助师生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评价反馈,促进学生自我反思与调整,适应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综合与实践”教学突破资源局限,提升教学效果。
一、系统梳理“综合与实践”的学习内容,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根据修订后的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教材,笔者将小学数学教材中安排的“综合与实践”教学内容按照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进行梳理和分析,寻找并归纳出不同类型学习活动的一般性规律。
修订后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共有20次“综合与实践”。其中一年级、二年级、四年级安排了2次(上下册各1次),三年级、五年级安排了3次(上册1次,下册2次),六年级安排了8次(上下册各2次,整理与复习中有4次)。按照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可以分为五种类型(见下页表)。
二、利用“经历”获取“经验”,体验知识获取的愉悦,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设计组织数学活动时,需要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并给予学生较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经历参与、交流、内化、反思等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不断丰富和提升数学活动经验。设计、组织好每一个数学活动,还需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综合与实践”的活动。教师要在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数学活动中,通过问题或任务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积累活动经验,激发创造潜能。
如在“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综合与实践案例中,笔者通过设疑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铁螺丝模具的体积,由此引入如何测量物体的体积的问题。学生纷纷思考并提出不同方法。各小组在讨论中明确活动方案:如测量工具、测量容器、测量方法、操作步骤以及测量注意事项,并开始动手实验,汇报测量结果及总结反思实验。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合作能力等,用不同的方法测出了不规则的铁螺丝模具的体积。教师精心设计逐步递进的问题,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在经历探索“测量不规则铁螺丝模具的体积”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测量不规则铁螺丝模具的体积的方法,而且领悟到探究问题的艰辛和快乐,获得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大数据平台,自主探究突破难点,增强学习兴趣
调查分析类的“综合与实践”活动有一个共同特征: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查阅等方式收集信息、交流分析,解释某一个现象或解决某一问题。
如三年级的“数字与编码”,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讨论,选择适合的调查方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这些编码里隐藏着哪些信息?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调查的行动方案,指导学生如何及时收集、整理信息,科学分析信息,进而做出科学的判断。
在这一案例中,笔者提前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学生互动讨论区平台上布置相关任务,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将了解到的信息上传到讨论区平台,上传信息后可查阅同学收集的资料信息并进行对照,可从中获得启发并发表评论。教师对学生提交的资料资源进行了解、整理、筛选,以备课堂交流之用。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资料查阅活动中收集了身份证相关信息资源后,若想进行大面积的同伴资源交流,受时间、空间的条件限制,操作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网上互动讨论”功能进行资料收集的汇聚,学生可以快速地看到同伴收集的资料素材。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平台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调查收集资料,生成比传统课堂更丰富的基礎性资源。在课上教师再集中精力进行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调查探究所得,让学生聚焦有价值的资源信息,进行高效的探究学习,开拓学生思维。师生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实现了资源汇聚,充分地彰显了交流的本质,既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又达成了教学目标。
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让“综合与实践”教学更赋价值与意义
六年级上册的“探索图形”综合与实践活动是探索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中各种涂色小正方体的数量和位置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体会分类计数的思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从借助直观操作,观察立体图形,建立表象,到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进而发现规律。在学生交流规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推广到一般情况。
笔者根据过往的教学经验发现,由于课件的局限性,借助直观操作,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难以完全掌握。传统的教学环节中,教师难以达到每个学生都进行堆砌图形的涂色和移动操作。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直观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如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动态教具功能,对大正方体进行涂色;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拖拽功能,让学生亲自演示,在拖动的过程中对图形的涂色特征了然于胸;进而对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和没有涂色的块数进行拖动分类;借助多媒体技术的拍摄功能,将不同个数的学生探究结果一一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体会到大正方体个数不同、摆设位置不同但规律结果相同。多媒体技术的多功能特征,使数学学习更直观,促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动手操作、综合分析能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更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加灵活地学习数学,从中发展智力和能力。因此,教师要科学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使课堂活泼生动,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史宁中.数学思想概论:图形与图形关系的抽象[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陈树德.人教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类型的梳理与教学建议[J].生活教育,2015(16).
[4]赵国旗,张立红.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J].学周刊,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