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个人需要,让学生更快乐更幸福
2021-01-22梁笑平
梁笑平
2021年9月初,“双减”政策正式启动,主要是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还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开设课后延时服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从内容可知,“双减”政策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更全面、更健康的教育,减轻家长的压力,提升教育质量、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新政策的落实,使得一些惯于寻求校外辅导的家长和学生十分迷茫。笔者在阅读学生提问“老师,我想去参加‘一对一’学科培训,您有什么建议?”的材料中发现:其实学生的提问反映了自身与家长面对“双减”政策时的焦虑的心理状态。笔者比较认同材料中老师的回应——“同学,我是你的老师,以我的专业水平和对你的知识结构认知情况的了解,你无须找校外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教师会免费、尽最大努力,安排好时间给你提供辅导!”
其实科任教师更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能够更好、更准确地帮助学生,所以建议学生在学校里上好每一节课,不懂的知识可以利用课后时间找教师辅导。但是,从现今学校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来说,要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也是一件不易之事。因为现在教师的时间被很多教学以外的事情占据,如准备资料迎接检查、教师培训、活动安排等经常消耗教师的工作时间,所以教师能切实辅导学生的时间并不多。
“双减”政策虽然已经落实,但很少关注“个人”的需要。大部分家长以及学生的心思还是放在应试考试上,一切以考试为中心,考什么便学什么。有时,我们也说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但就是不把“人”具体化为“个人”。在教育实践上,离开个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便是空洞的。因此,在学生问到笔者上述问题时,笔者会建议学生先了解自己到底想学什么,学什么能让自己感到幸福和快乐。“少年儿童快乐成长指数”研究发现,学生认为幸福的五要素是有知心朋友、有温暖的家、健康、快乐、自由。快乐的五要素是考了好成绩、和朋友玩、被长辈表扬、上网、被同伴赞扬。由此可见,学生的幸福与快乐来自家庭、朋友、健康、认可、休闲、自由等。
由此笔者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关注学生“个人”的需要,让学生更快乐更幸福。
第一,运动。运动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重大价值。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3300多名中小学生的运动状况进行研究,发现运动时间是否充足与学习成绩高度相关。每天运动1-2小时的学生,学习成绩在班级中上层次的比例更多。研究还发现,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更善于沟通,有更多朋友。
第二,给予学生自由玩耍休闲的时间。玩耍在一些家长看来常常最没有意义,孩子的玩耍时间要么被家长忽略,要么被安排。家长更想让孩子用玩耍的时间去阅读经典文学、学习外语、语文等学科知识,而不允许孩子自由支配玩耍休闲的时间去欣赏电影、学摄影技能、手工等活动。而有的家长要求孩子玩耍也必须有意义,比如去郊游就要写篇作文。“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很多看似无用的休闲时光,正是滋养孩子成长的精神养分。
第三,劳动。很多家长认为劳动并不重要,但是,勞动对于学生的人生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劳动有利于促进学生手眼协调发展,减少感觉统合失调导致的学习障碍等。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都要改变观念,在运动、玩耍、劳动、阅读、体验等看起来无用的小事上多发力,才能更好地成就孩子的人生。
综上所述,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育的最基本方式,但坚守学校教育阵地,一定离不开家长的配合支持。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言行背后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深远影响。家长的焦虑情绪来自培训机构铺天盖地的宣传,来自社交软件里的小道消息,来自对子女发展空间的错误定位。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或者一个老师,能够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方面规范培训机构的行为,另一方面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和优质发展,同时要办好家长学校和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目标,从而形成减负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