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智慧理答成就有不同声音的课堂

2021-01-22崔敏江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课堂生成数学课堂

崔敏江

摘 要:理答不仅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教学评价。教师的理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考,增强理解。但如果教师的理答不当,不仅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还会损害学生的自尊,从而让学生失去对学科学习的兴趣以及对教师的信任。笔者通过数学课堂中的场景为例,呈现智慧理答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智慧理答;数学课堂;课堂预设;课堂生成

何为理答?理答是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所有即时处理行为,是课堂问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课堂问答包括提问、候答、叫答和理答。这四个环节是前后相连的。笔者以数学课堂中的智慧理答的场景为例,说明智慧理答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意义。

一位教师在复习一般应用题时,出示一道题目: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计划每天修60米,7天修完。若提前1天修完,平均每天比计划多修几米?

对于这道题,甲同学使用了常规的解法,乙同学另辟蹊径给出了不同思路的解答方案,班上的学生都对乙同学的解法表达了赞赏,同时丙同学却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个教学情景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一、数学课堂允许有不同的声音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学生的每一句回答,都可能是自己的数学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在教学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回答,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生活经验,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实质上案例中的乙同学的解法只是“提前1天”的特例,而丙同學要寻找的是“提前几天”的通解,这也体现了丙同学的思维创新。这位教师在理答过程中鼓励并指导学生列出算式,说出解题思路,使学生获得了认知与情感上的极大满足。

教学中,不能以千篇一律的答案统一学生的思想。题材丰富多彩,信息呈现形式多样并有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这些固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但重视每个学生的经验,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充分利用数学经验,发挥自我能动性,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

二、掌握理答技巧让数学课堂更积极

作为教师,不能过于注重预设,而忽视生成。往往实际课堂经常会偏离教师的提前预设,当学生的回答出现错误或难以判断时,教师就要巧妙地进行理答。案例中,学生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解法。甲同学是一般解法,乙同学是特殊解法,步骤虽少,但思维难度大。通过聚合思维,学生赞赏了乙同学的最简解法。丙同学为真正理解题目的意义,对乙同学的答案持怀疑态度,如果教师在没有预设的情况下,对此不加思考就加以否定,那便打击了丙同学的学习激情。而在这个案例中体现的是教师的目标性理答,更加注重发现和表扬学生的思维亮点,最后启发学生总结出正确的算式,让丙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相信以后他还会积极主动地探究题目、发散思维。

三、智慧的理答让课堂更有灵气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课堂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为了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创新,教师总爱这样智慧的理答:还有不同意见吗?这说明,教师的意识在发生变化:注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思维创新,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经验。学生的一些与众不同的答案,教师不要急着否定,而应以智慧理答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发现题目的价值。只要以实现学生发展为本,不扼杀学生的个性特征,不压制学生的发散思维,以题目本来的价值定位为标准,以学生发散的价值大小为尺度,这样的课堂将更有灵气。

课堂是瞬息万变的,教师的预设跟课堂的生成往往不一致,但作为教师,应根据课堂千变万化的情况,迅速捕捉教学信息,并对教学信息的价值做出判断,最后做出智慧的理答。课堂是一个充满魅力、富有生命力的地方,运用智慧理答策略的课堂必将是一个灵动的课堂。

猜你喜欢

课堂生成数学课堂
捕捉课堂生成,引导深度探究
赏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着眼课堂生成,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谈语文课堂的精彩谁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