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视角下开辟学校游泳社团新思路
2021-01-22梁庆群
梁庆群
摘 要:“体教融合”视角下通过发动家长、学校、体校、俱乐部等力量,实施既能兼顾青少年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又能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机制。文章探究“体教融合”下开展学校游泳社团的新思路:一线体育教师从家、校、社会团建促成游泳特色;课程设置、大课间设计普及游泳特色;打造游泳强队,形成游泳特色;开设校内外联赛,确立游泳特色;学科融合,美化游泳特色;宣传造势,推广游泳特色,以此实现全面参与、全面育人的新理念。
关键词:体教融合;游泳;学校社团
“体教融合”战略指在完善竞技人才结构的同时全面提高青少年的体质,改变以往重“体”或重“教”现象,实现全面参与、全面育人的新理念,通过动用家长、学校、体校、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实施既能兼顾青少年文化教育和运动训练,又能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机制。
在此背景下学校游泳社团的发展是根据“体”与“教”的变化而变化,在当今“体教融合”视角下应不断改善与进步,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要把游泳社团涉及面扩大,从少数人的竞技游泳变成普及、提升、竞技型的游泳队伍。师资力量和训练方式也不断改变,训练方式方法要创新要结合新技术形成多元化训练方式,师资力量也要从单一的学校游泳教练走向动员各界力量,走进校园培训和引领学校游泳社团的发展。
一、“体教融合”下开展学校游泳社团的优势
(一)政策扶持,打通渠道
在体教融合政策前很多高级别的游泳赛事都是由体育部门举办,很多的竞赛成绩在学校绩效评比中被视为无效或降级处理,严重打击带队教师的积极性,学生缺少比赛经验,不利于提高竞赛水平。但体教融合政策明确学生体育赛事将由教育、体育两部门共同组织,高级别的赛事明显增多,而且得到了教育部门的认可,极大地鼓舞在校教师带领队员勤练、常赛。
在体教融合政策大力扶持下很多高水平的中小学团队申报并成功审批成为高水平体育美育游泳团队,构建了由小学、中学到高校优秀后备体育人才成长和上升通道,避免了小学阶段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却被分配到缺少游泳池的中学的可能,否则将不能保障运动员训练时间,更不用说提升技能,导致培养脱节、人才流失,教育资源浪费的窘境。
在体教融合政策的支持下解决经费、基层教练不足、场地不够等问题。开展游泳项目需要游泳池,如果想要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就更需要提供室内恒温设备设施。体教融合的实施,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申报高水平体育美育团队,成功审批不但有相应的经费而且定期派高校教授、专业运动员进驻学校游泳队,针对本校游泳队伍进行把关,利用寒暑长假带高水平游泳队员到高级别运动场馆进行特训,提高游泳队员的竞技水平,提升游泳社团的管理水平。
(二)强化以体育人精神,形成体育核心素养
体教融合政策是对新时代我国教育和体育工作的全面部署和顶层设计,对于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新时代的学校体育工作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要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又肩负着培育体育强国的重任。在体育融合政策的指导下,游泳项目具有普及性,这大大提高了游泳选材面,可以大范围挑选游泳好苗子,确保游泳社团梯队训练人数,为学校游泳竞技队不断提供后备力量。游泳社团长期不间断的刻苦训练和比赛场上的拼搏精神,以能进入游泳社团或参与游泳有关的活动为荣鼓舞全校学生,同时游泳队员不但在游泳方面成绩优秀,还将拼搏精神运用在德、智、体、美、劳等方方面面,不断提高综合素养,真正让“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落到实处,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出有创新、能吃苦、综合实力强、核心素养高的新时代青少年。
二、开辟“体教融合”下学校游泳社团新思路
体育教师开辟学校游泳社团新思路、新做法与国家政策接轨,响应“体教融合”政策号召,让学生更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是当下急需研究的重要内容。教师结合学校游泳社团实际与“体教融合”政策优势,可向以下思路拓展与延伸。
(一)家、校、社会团建促成游泳特色
学校游泳社团的开展以学校为主阵地,从学校层面形成游泳特色,通过家庭、社会作为补充,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团建下形成游泳特色。如:在学校游泳普及课方面可以借助家长力量提前购买游泳装备,在家练习更衣,佩戴泳镜、泳帽,上课前穿戴齐全,让游泳课更顺利地开展;课程结束将学生学习情况向家长反馈,让家长在假期根据孩子所学情况进行提升和拓展,让学生在校培养游泳兴趣,在校外学习中得到延伸,家校共育形成技能。又如:在竞技培训方面借助高校教授、退役运动员、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在原来学校师资、场地的基础上助力游泳社团的发展。由于课的普及、场地设施、师资力量,学校在游泳项目上的力量显然是不足的,必须打开思路让家、校、社会团建起来形成合力,促成游泳项目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大课间设计普及游泳特色
加大游泳推广面,开设游泳课程,在大课间的设计中加入游泳操和适合游泳练习的陆上游泳体能动作,让学生多接触与游泳有关的知识,让学生喜欢游泳、爱上游泳、“学会”游泳,游泳课程的普及大大提高了游泳选材面,为竞技游泳社团的选材提供可靠的依据,确保游泳社团梯队训练人数,为学校游泳竞技队不断提供后备力量。
(三)打造游泳强队,形成游泳特色
一方面抓普及学校游泳项目的开展,另一方面让有游泳潜质的学生“勤练”,提高竞赛质量。这种“勤练”要结合先进的技术设备与高水平教练指导,如利用骨传导游泳耳机进行水下教学、构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能训练模式、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设计有氧耐力、速度耐力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迅速提升技术技能,打造游泳强队,形成游泳特色。
(四)开设校内外联赛,确立游泳特色
“教会”“勤练”还在“常赛”,以赛代练,开设校内外联赛确立游泳特色,让学生“常赛”。在校内设校级比赛,让更多的人关注与参与,增强参与意识,使之参与其中积极备赛。在校内进行层层筛选,选拔出校内游泳特尖子。让校内高水平游泳队员在校内比赛中时刻保持拼搏的劲头,在校外各级各类比赛中,练心理、找经验、找差距、找不足。校内校外赛事结合,让学生面对比赛时能够消除惧赛心理,越战越勇。
(五)学科融合,美化游泳特色
通过举办赛事的形式让游泳活动变得更具综合性,通过设计游泳运动会会徽、会旗、吉祥物、游泳奖杯、奖牌等与美术科融合;可以通过创编会歌的形式与音乐融合;可以通过收集口号、写游泳比赛心得和作文、游泳会主题等与语文科融合,让更多人喜欢游泳。
(六)宣传造势,推广游泳特色
推广分享好的做法和经验,从学校微信平台、全校集会、优秀经验分享会等进行宣传造势。如一场游泳赛事宣传,可以在比赛前召开动员大会,拍摄比赛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热身→检录→上场→比赛→公布成绩)以及坐车出发、等候比赛时和在大本营的玩耍、就餐、夺取名次获奖时的花絮,将赛后回校升旗会或大型全校会议进行表彰的全过程录制下来制作成短片,在学校电子屏幕、学校微信平台播放宣传,对学生辛苦的“勤练”付出后获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也让游泳精神影响更多的学生,养成认真付出,持之以恒的品质。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报.深化体教融合的路该怎么走[EB/OL].(2020-09-29)
[2021-02-22].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009/t20200929_492333.html.
[2]王登峰.新時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10).
[3]孔琳,汪晓赞,徐勤萍.体教融合背景下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解决路径[J].中国体育科技,2020(10).
[4]周爱光.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J].体育学刊,2021(02).
[5]洪忠谱.体能训练在游泳运动中的应用分析[J].体育视野,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