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践课程思政
2021-01-21宁涛
【摘要】当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践课程思政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创造性思维,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创新教学方式,用好融媒体教学手段;实施英语实践活动,提升政治素养这三种路径探索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课程思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大变局不是一时一事、一域一国之变,是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大学英语课程内容覆盖面广、课时多,大学英语也是学生接触西方思想的主要途径,其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显而易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我们应着力解决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是实践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是培养能担重任时代新人的有效途径。
1.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践课程思政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明确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比照中西方文化差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差异性。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思想性和专业性相结合,强化文化自信。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强化同学们爱国感情,激发同学们奋进信心,实现课程思政。
2.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现课程思政的路径
2.1创造性思维,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选用经典中国文献的英文版教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如可以采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Xi Jinping: The Governance of China,引用其中的一些经典用语更好地强化大学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比如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The people are the creators of history. It is to them that we owe all our achievements.[3]通过中英对照教学,不仅学习了英语表达方式,更能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课程思政。
2.2创新教学方式,用好融媒体教学手段。
随着科技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课件、VR、短视频等新手段,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进行融合,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利用融媒体手段,把课程思政融入显性教学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特殊时间,从小学到大学都开展了停课不停学的网络教学活动,这生动地给学生们上了一堂思政课。教学中,选用《求实》英文版的文章抗击新冠疫情生动诠释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China’s fight against Covid-19 illustrates its role as a major country in promoting the building of a global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4])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和西方防疫方式的不同,课后利用微信等群组引导同学们制作短视频、课件等,更好地让同学们明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People first, life first, protect people's life safety and health.[5])通过这些案例,更好地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立志成才的信心。
充分地运用新兴媒体优势,引导同学们利用短视频的新颖,流媒体的便捷,讨论群组的开放性,不断增强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和文化自信,促进课堂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体现。
2.3实施英语实践活动,提升政治素养。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就要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我们可以组织一些英语实践活动,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如,今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Speech at the Ceremony Marking the Centena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我们以伟大建党精神(the great founding spirit of the Party)为主题,开展党史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同学们学党史,跟党走。通过英语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更能提升同学们的政治素养。
综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践课程思政,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学习能力,更能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我们将课程思政贯穿到英语课程教学全过程,既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成才,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5]中國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重要概念汉英对照,http://book.newdu.com/a/202011/06/612003.html).
[4]Qiushi Journal,抗击新冠疫情生动诠释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http://m.toutiao.com/i6960869935434170893.
作者简介:宁涛,女,汉族,1979年8月出生,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