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分析

2021-01-21侯志军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0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思维能力初中数学

侯志军

摘要:教育部顺应新时代发展趋势,提出了新课改要求,主张学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而且要注重综合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备未来融入社会的基本能力,在未来立足。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学科,初中数学教师应以身作则,与时俱进,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数学能力,结合每个学生实际的数学教学质量,使数学教师在透彻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更新自己落后的教学模式和观念,结合每个学生实际的数学思维能力,优化和调整教学方案,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数学知识,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开拓思维,让学生早日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结合学生实际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能力;主体作用

与小学数学知识相比,初中数学知识学习难度逐渐增加,如果学生思维不够开放,就可能难以独立解决各种类型的數学难题,久而久之,就会厌恶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图形与变换”的相关知识是一项更大的考验,一个小小的调整平面图形会变成另一种数学题目,一旦学生对这一章内容吃不透,就会产生初中数学太难的想法。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学生不会主动思考问题,这对学生的学习极为不利。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的重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向学生渗透新的数学思想,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为学生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价值

思想是人类大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在数学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认知的基础上,运用对比、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推理,使学生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于数学思维,但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懂得随机应变,才有可能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家都知道,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在反复运用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的过程中形成的。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最适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但在日常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反映的情况是学生虽然理解了数学知识的概念,但只要修改条件或改变题型,学生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不是说题目有多难,而是学生在解决数学思维中的障碍。初中数学教师要突破学生思维的局限,让学生明白思维培养与发展的重要性,使他们逐渐热爱数学这门学科。因此,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不仅具有现实价值,而且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二、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路径

(一)通过设置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

数学这个科目比语文学习的难度要大,很多时候学生为了应付初中语文考试,会选择死记,可数学就不能用这个方法了。原因在于数学题目形式多变,同一道题解决方法不同。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收获成功,提高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配合教师开展各种拓展思维的训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带着疑问探索新知识的奥秘。与此同时,初中数学教师也可以向学生讲述与数学发展和数学相关的著名学者成长经历等。另外,为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对各种数学专利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的学习并非毫无价值,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才能顺利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述数学家高斯巧解问题的数学故事,指导学生计算1~100的数之和。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计算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分别简述个体的解题思路,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教师还应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为学生分析高斯当年是怎样计算的,以及他是如何想出这种计算方法的。通过这种方式,当学生懂得换位思考,懂得深入探究后,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也愿意主动思考一些问题。中学数学教师也可结合《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讲解数学问题,如问学生今天的温度范围是-4℃~10℃,那么今天最高与最低气温相差多少度。在潜移默化中,通过设计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进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意识。

(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数学问题解决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教师详细讲解了相关概念或公式后,学生仍不能很好地掌握,特别是在平面图形相关知识的教学中,学生要清楚、详细地列出解题方法,学生才能明白数学可以如此简单,但如果教师再教一遍题,学生就会明白数学概念是否可以这样做,即使解题方式也是一样的,学生也不能理解数学概念的正确性。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学生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应变能力不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依靠老师的讲解,不管是课下还是课下,都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我们都知道,现在是知识时代,只有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努力营造学生生活化的教学氛围,通过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奥秘,逐步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提高综合能力。

(三)通过情感交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人们都知道,一个人能否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他的智力,还取决于他的情感。换言之,情绪智力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所谓 IQ。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要公平,如果老师总是保持一种高高在上的教学态度,就会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进一步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反之,如果教师采用情感教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必然很近。目前,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教师不友善的现象,导致部分学生内心逐渐自卑,无法专心学习数学知识。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弥补自己的不足,逐渐树立起学习的自信,敢于迎难而上。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充分体现了激励的价值和意义。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在学生进步的时候,教师要积极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促使他们不断调整学习心态,以满腔热情地完成学业。一位学生这样说:“我的进步与老师的辛勤教诲有很大的关系,是老师给予我的关怀和帮助,让我充满了前进的动力,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让老师快乐,也让父母快乐,也让自己有一个更光明的未来。”因此,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让学生逐渐热爱数学、热爱学习,这足以证明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热爱。

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的综合发展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无论是当前的学业还是未来的就业都需要以思维为支撑。钱学森教授曾经说过:“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类大脑的思考过程。”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充分体现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大勇.中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路径分析———评《数学教学与思维创新的融合应用》[J].中国教育学刊,2020(11).

[2]刘国智.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A0).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思维能力初中数学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