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彩”,不应止于掌声

2021-01-21贲友林

关键词:乘数精彩算式

贲友林

这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中的一道练习题:

在□里填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

□□×□□=1600□□×□□=2400

课堂中,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空后,我组织全班交流:是怎样填的?有哪些填法?

第1小题,一位学生汇报:“填写后的算式分别是80×20,40×40,20×80。”有学生举手,不同意他的想法:“80×20与20×80是一种填法。”我指出:“这个问题不讨论。如果关注两个乘数的顺序,那就算两种填法;如果只关注是哪两个乘数,那就算一种填法。”

接着,另一位学生举手发言:“还可以填25×64。”全班学生都很惊讶。这位学生继续解释:“看到1600,想到100×16;想到100,进一步想到25×4;4×16=64。”听懂他的想法之后,为了帮助全班学生都听懂他的想法,我将他的想法做了板书(如图1),并作出解释:“25×4=100,乘数25不变,积从100变成1600,乘了16,所以,另一个乘数4也要乘16,这样就得到了64。”“这样的想法,你觉得怎样?”随着我的反问,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时,又一位学生举手发言:“还可以填50×32。刚才×××想到25×4=100,我又想到50×2=100。乘数50不变,积100乘了16,另一个乘数2也要乘16,得到32。50×32=1600。”我快速板书他的想法(如图2)。教室里又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

后面两位学生的想法都很精彩。第二位学生想法的精彩在于“突破”:大家都填了整十数乘整十数的算式,而他填了非整十数相乘的算式,并且把思考的过程说得清清楚楚。第三位学生想法的精彩在于“迁移”:根据第二位学生的思考过程,得到新的非整十数相乘的算式。这两位学生的想法把大家的思维都打开了:很多学生都把第2小题的填写结果,从原先的整十数相乘的算式拓展成了非整十数相乘的算式。对于这样的精彩,应当给予掌声作为褒奖。

由此,我进一步想到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学生怎样的想法才是精彩的?

回想自己上过和听过的课,我发现,学生的两种表现常常会被教师或同学认为是精彩的。一是,学生说出教师预设的想法,成为教师的“代言人”。这时,教师会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二是,学生说出当下未涉及的、将来要学习的知识,成为学习的“抢跑者”。这时,教师和同学往往都会毫不犹豫地送上掌声。但是,这样两种表现一定是精彩的吗?一定要褒奖吗?这值得我们深思。第一种表现,可能是因为教师对学生洞悉全面,把握了所有学生的所有想法——通常,教师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也可能是因为学生会揣摩教师的心思,只说出教师想要的,没说出其他的想法——通常,学生的想法是多样的。如果是后者,那么,不够真实的想法再“精彩”又具有多少价值呢?第二种表现,可能是因为学生求知欲强,学有余力,自主学习了后面的知识;也可能是因为家长或校外培训机构揠苗助长,强制学生学习了后面的知识。如果是后者,那么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是值得鼓励的吗?

由此,我认为,学生的这样两种想法才是真正精彩的。一是自己作出思考后得到的真实的想法。这样的想法无论对错,都能让教师发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从而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深入或全面思考后生成的自己乃至他人之前沒有的想法。这样的想法别开生面,平地一声雷,能够打破课堂的“平静”,给其他人惊奇、惊喜,启发其他人的新思考、新发现——正如上述教学片段中后面两位学生的想法。

第二个问题:教师应该如何对待学生精彩的想法?

我觉得,简单地给予掌声是不够的。

首先,要“敞亮”学生的精彩想法。这里的“敞亮”,与表达和倾听有关:发言的学生要说清楚自己的想法,教师和其他学生要听明白。说清楚了,才可能听明白;听明白了,才能够评判是否精彩,理解为何精彩。掌声是对精彩想法的褒奖,不应该在没有听明白的情况下,稀里糊涂、“随大流”地响起来。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发言的学生说了什么,而且要关注其他学生是否听明白了。必要时,教师可以作为发言学生的“助教”,通过板书、追问等方式,帮助其他学生听明白发言学生的想法。

其次,要“放大”学生的精彩想法。这里的“放大”,是指利用发言学生的想法启发其他学生的思考,让更多的学生生成更多的想法,从而充分发挥精彩想法的价值。如何实现?一是溯源是怎样想到的,二是剖析精彩在哪儿。上述教学片段中,第二位学生的想法是怎样想到的?精彩在哪儿?面对“□□×□□=1600”这一填空题,学生通常会先去掉1600末尾的两个“0”,想到得数为16的乘法口诀“二八十六”和“四四十六”,再通过“末尾加0”的方式,得到两个整十因数。而第二位学生不一样:关注末尾的两个“0”(表示100),想到得数为100的乘法算式25×4。第三位学生受到启发,想到得数为100的另一个乘法算式50×2。可见,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路径带来了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答案,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各有其美妙之处。教师应该做这样的“画龙点睛”,启发学生逐渐养成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以不同的路径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遗憾的是,上述教学片段中,我没有很好地“放大”学生的精彩想法。课堂上,学生的精彩想法往往是动态生成的,很难预测、很难准备,偶尔错失在所难免,那么,教师如何保证自己不经常错失呢?通过上述案例,我发现,教师除了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之外,还需要经常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解读其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发现“另一种可能”。这样,才能在教学中经常抓住“精彩”,促其“绽放”,进而打造充满互动性、生成性、建设性、创造性的课堂。

猜你喜欢

乘数精彩算式
一组等式,两个规律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物理课“精彩”的要素徐文超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寻找突破角巧解算式谜
秦朝已有九九乘数表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