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研究回顾:热点与启示
——基于2009—2019年代表性期刊发文的分析
2021-01-20苏立宁
江 余,苏立宁
(安徽大学 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中央着眼于国家治理全局和治理任务而提出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既要提升公共管理实践水平,也要依赖公共管理学科对具体实践的抽象、概括和总结。通过对公共管理学近十年的研究热点分析,可以总结出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主体构成、研究主题演变、研究方法发展等研究态势,能够对未来公共管理学科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工具提供参考。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刊物分级和排名,要重点查阅排名靠前的刊物所刊载的文献。[1]因此,本文选择了公共管理学科四本代表性期刊进行文献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9,复合影响因子3.259)、《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复合影响因子3.863)、《政治学研究》(2019,复合影响因子3.868)、《公共管理学报》(2019,复合影响因子7.235),运用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上述期刊学术论文情况进行综述分析。
一、研究主题分析:分化中的共性
(一)主题词频分析
1.中国行政管理
《中国行政管理》自创刊以来,致力于为广大公共管理领域的具体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提供实践介绍、经验交流和理论参考,是探索并构建中国特色行政管理学科理论的重要理论平台。
依据Citespace的纵向统计,近十年《中国行政管理》中研究热度较前的15个主题依次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创新、公共政策、社会组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公务员、社会管理、治理、电子政务、社会管理、应急管理、政府绩效管理、绩效评估。
2.政治学研究
《政治学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主办的政治学科领域高水平理论期刊,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理论阵地,也是公共管理研究重要平台,为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探究、方法交流和学科概念供给提供了重要途径。
从Citespace统计数据可得,近十年《政治学研究》中研究热度较前的15个主题依次是:政治学、国家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国家治理体系、民主、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政治学、治理能力现代化、政治参与、协商民主、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公共服务。
3.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是政府行政人员和高校公共管理研究者的重要刊物,是探讨公共管理实践和公共管理学科理论的主要载体,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为代表的公共管理类期刊是促进公共管理学科知识体系丰富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阵地。
表1 《中国行政管理》论文关键词词频统计表
表2 《政治学研究》论文关键词词频统计表
表3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论文关键词词频统计表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在Citespace统计数据中显示研究热度较前的20个主题依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优势、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城镇化、法治、大数据、国家治理、应急管理、服务型政府、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型城镇化、马克思主义、公务员、社会建设、社会管理、法治政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公共管理学报
《公共管理学报》中的论文主要研究形式是实证性研究,也就是利用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方法结合起来分析公共政策、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等具体实践问题,研究结果注重中国情境下的实践和价值。
表4 《公共管理学报》关键词词频统计表
相比较于前三个期刊,《公共管理学报》文章数量较少,但研究热度靠前的关键词也很明显,分别是公共管理、地方政府、政策执行、精准扶贫、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应急管理、食品安全、政府绩效、面板数据、社会资本。
(2)主题内容的比较分析
1. 研究主题的分化
从四种核心期刊的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可以得出,每本核心期刊的主要研究热点和话题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且形成相对固定的主题风格。《中国行政管理》中文章的主要内容关注国家治理、公共治理的制度安排和顶层设计,关注行政体制改革、社会管理创新、政府职能安排的文章较多,即该期刊中的学术论文多关注国家制度、政府管理、社会。《政治学研究》刊发文章的主要关键词多为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等字眼,表明该刊文章对意识形态、政治思想等政治学基本问题始终关注。《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中文章的主要关键词既有公共治理、社会治理、简政放权,又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马克思主义等,这可以体现出这本期刊中的文章既关注公共管理的现实问题,又关注治理思想、方针政策、社会法治等宏观制度层面的问题。《公共管理学报》中文章的主要关键词为地方政府、政府绩效、精准扶贫、政策执行、政府绩效、政策执行偏差,这说明此期刊的主要关注内容是政府管理中的具体流程和突出问题,更偏向于对政府行为的研究,关注问题相对微观。
总体来看,上述期刊的发文表明该学科已形成若干相对独立明确的研究领域,在基层研究层面,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国家治理现代化、国际政治等;在应用研究层面,主要包括公共服务实践、政府绩效评估、行政体制改革、基层治理、社区治理、干部人事等。
2.研究内容的共性
(1)四期刊共同关注的高频热点。虽然这四个期刊中主体研究内容各有侧重,但是作为公共管理学科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核心期刊,也存在期刊共同认可的研究主题。尽管这些具体的话题在各自期刊中所占的比重有高有低,但是依据Citespace对四个期刊中关键词的整体统计,可以总结出这些期刊关注度较高的共同热点。通过整理数据可得,在四本期刊中研究热度靠前的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服务型政府、创新、社会组织、公共政策、应急管理、公务员、社会管理、国家治理、大数据、政治学、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
图1 四个期刊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热点关键词分布图
(2)研究热点演变趋势。从2009年到2013年,四期刊的关注热点较分散,《中国行政管理》、《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公共管理学报》前半期主要关注地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公共政策、群体性事件、政府绩效等话题;《政治学研究》在这段时期多关注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政党制度、民主政治等话题。Citespace中的突发检测(burst detection)是对一个变量的值在短期内有多大变化的检测,数值(strength)越大表明该变量在一段时间内被提及的频率越高。结果显示,自2014年开始四期刊出现共同渐热话题——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国家治理体系等关于“良治”“善治”的话题受到学者广泛关注(见表5),讨论研究治理问题的论文在这四期刊中占比逐渐升高。
表5 2009—2019年公共管理领域治理类关键词突发(bursts)检测结果
由此可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公共管理领域研究高度关注的问题。这与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密切相关,目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全面深化和推进改革历史进程的定向指南针。[2]
二、研究主体分析:实力学者与学术团队
(一)各期刊主力作者和主要研究机构
《中国行政管理》中发文数量靠前并且发文10篇以上的学者是高小平、刘杰、沈荣华、朱正威、张定安、蓝志勇、徐晓林、鲍静、郝郑飞、李珊、佘晖、商弘、石亚军、文宏、赵蜀蓉。发文数量居前10位的机构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
图2 《中国行政管理》发文前十位的机构
《政治学研究》中发文数量靠前的学者是王浦劬、樊鹏、吴晓林、张明军、郑建君、包刚升,这些学者的发文数量均在4篇以上。发文数量靠前并且发文数量10篇以上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中发文数量靠前且超过5篇的学者是温铁军、胡鞍钢、郑寰、韩康、贾康、马京鹏、汪玉凯。发文数量靠前且超过10篇的机构是国家行政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湖北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南开大学、上海行政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
《公共管理学报》中发文数量靠前且超过5篇的学者是李大宇、米加宁、张翔、章昌平。发文数量靠前且超过3篇以上的机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二)实力学者和相对固定的学术团队
综上所述,学科研究的实力学者是高小平、王浦劬、刘杰、蓝志勇、朱正威、文宏、鲍静、薛澜、沈荣华、胡鞍钢、张定安、吴晓林,他们在这四本期刊上的发文量均在15篇以上。另外,每个期刊都有相对固定的主力学者群体。《中国行政管理》主力学者群体是高小平、刘杰、沈荣华、朱正威、张定安、蓝志勇等。《政治学研究》主力学者群体是王浦劬、樊鹏、吴晓林、张明军、郑建君、包刚升等。《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主力学者群体是温铁军、胡鞍钢、郑寰、韩康、贾康、马京鹏、汪玉凯等。《公共管理学报》主力学者群体是李大宇、米加宁、张翔、章昌平等。
四本期刊发文的主要研究机构是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等,这些机构在这三篇期刊上的发文量均在60篇以上。
此外,各个机构在学术研究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因此不同期刊主要发文机构也有所不同。高校所属管理学类、政治学类的院系是《中国行政管理》、《政治学研究》、《公共管理学报》主要的发文机构,发文数量比重大于党校、行政学院和科研院所。各高校学院发挥自身人才和科研积累优势,积极研究公共管理和社会管理中的各种现象问题,为国家治理提供有利的政策参考。党校、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研究院是《国家行政学院学报》的主要发文机构,它们充分利用自身与思想政治、政府治理的密切联系特点,积极开展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有关的内容研究。
三、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热点的特征
公共管理学科热点带有鲜明的时代和实践特征。它通常是公共管理实践中反映出的核心问题,迫切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来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3]但是热点变化特征也有其规律可循,它是公共管理领域研究内容变化内在逻辑的显著体现。通过对《中国行政管理》、《国家行政学院学报》、《政治学研究》、《公共管理学报》热点内容分析,本文分析归纳出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热点的特征如下。
(一)公共管理学科以我国公共管理实践为研究基础
公共管理学科研究内容始终以公共管理实践为源泉。公共管理学科作为研究国家治理、社会管理的一门学科,问题导向非常鲜明。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的不断推进,精准扶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乡村振兴等新兴话题出现,与此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媒体、“互联网+”等新兴事物蓬勃发展。近年来,公共管理学界积极探讨如何解决新问题、如何利用这些新型治理工具提升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效率和水平,中国的公共管理学研究正如陈振明所说的那样,必须顺应迅速变化着的中国与全球公共治理实践,植根历史,立足现实,着眼问题,直面中国与全球公共治理的新场景、新实践、新趋势和新问题,拓展公共管理的学科内涵与主题,强化公共管理的科学基础,彰显公共管理学的中国特色。[4]应当说,从十年来的期刊论文看,学界一直在紧跟公共管理实践,并力图奉献具有现实指导或前瞻性的政策建议。
(二)公共管理学科注重中国情境下的基本理论研究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薛澜认为,中国的实践探索已超越了传统的公共政策理论,公共管理学科需要加强理论建设,关注中国在实践中区别于发达国家政府的作用和角色。[5]从文章前面的分析结论可以得出,我国专家学者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公务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公众参与、基层治理始终保持较高的关注度,着力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思想话语,当然这也是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基本理论内容。这些话题经久不衰,形成的理论成果有助于国家治理策略和治理水平的提升,始终构成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主体内容。其中部分研究热点中国情境特点明显,例如上述期刊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准扶贫、“放管服”这些主题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三)公共管理学科注重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
学者对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内的学术论文进行抽样分析后发现,逻辑演绎法和定性分析仍然是大多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而定量研究方法不仅采用数量很少且水平不高。[6]目前,为了丰富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方法,提升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的科学性,许多专家学者提倡在公共管理学科研究过程中将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本文对四本期刊的关键词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文本分析、扎根分析、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面板数据、研究方法等关键词也有出现。从分析软件看,大部分研究者常用统计软件是Spss、State等,常用的文献分析软件是Citespace,文本分析软件多为Nivivo。发展定量研究对于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国际化和范式转变,以及更好的用国际学术界通行的语言和逻辑,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有非常深远和重大的影响和意义。[7]而国内公共管理学界研究也越来越重视量化分析,但与此同时,量化分析与定性分析相融合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从核心期刊发文情况看,单纯建模验证某些假设的论文固然有一定比重,但多数量化分析文章还是具有较好学术思想性,即依然追求理论上的学术共享。
四、研究启示
公共管理对于善政良治具有直接、密切而深刻的影响,70年的国家治理历程已经证明,高品质的公共管理知识供给,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振兴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8]回顾十年来的学术热点,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研究启示。
(一)公共管理学科研究必须立足中国情境
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学术之源、学术养料、学术追求在于人民和国家的治理实践,而学科的学术贡献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呼应党和国家的理论政策需求。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学科研究始终立足于现实的管理实践,学科发展始终围绕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进行。第一,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应当构建自己的本土治理理论,学科研究内容应该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上,始终立足中国自身实际,坚持创新中国公共治理方法为目标导向,从理论的层面丰富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知识架构。从我国目前公共管理实践出发,应尽快构建诸如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乡村善治、公共危机管理、大数据治理等领域的理论体系。第二,中国公共管理学术成果应有中国理想,体现中国智慧。从古至今,悠久的中华历史中蕴育出丰富的治理思想,“天下大同”“为民造福”等治理主张,于今依然有现实意义。因此,公共管理学界也应重视与历史学、哲学等学科的融合,开展交叉研究,挖掘、整理、研究中国优秀的治理思想。
(二)公共管理学科要注重自身学科创新
公共管理学科研究应注重研究方法创新。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公共管理学科要不断探索学科研究新方法,提升公共管理学科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在公共管理学科领域创新使用定量研究、质化研究和实证研究等研究方法。但应注意,形式新颖并不代表能说好中国故事。《管理世界》社长李志军刊文指出:亟需纠正学术研究和论文写作中的“数学化”“模型化”等不良倾向。因此,面对复杂的公共管理问题,应该提倡以管理学的质性方法与量化方法为主,同时吸纳经济学、社会学、图书情报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用科学方法取得可靠结论。此外,公共管理学科要创新自身学科知识体系。公共管理学科需要为公共管理问题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围绕复杂的公共问题,公共管理学科必须要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学科知识,加强自身交叉学科知识体系的建设。诚如夏书章先生所言:“公共管理知识分子要秉承治国理政的远大抱负,为民族复兴贡献理论智慧。”[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