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

2021-01-20汪宁波张鑫厍红红王科

关键词:行气中耳炎积液

汪宁波 张鑫 厍红红 王科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2013年6月~2018年6月确诊的12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儿均行耳内镜、电测听、声导抗、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凡肝肾功能异常者均已排除,无合并症及全身严重疾病,不影响本病的治疗即可,患儿家长同意保守治疗,为便于精准观察,均选取6~12岁患儿,能配合电测听检查,发病时间2周至半年,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共112耳,平均病程7.3±3.24周;对照组为男26例,女 34例,共 118耳,平均病程(8.7±2.69)周,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病程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标准

参考《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1],听力下降及耳鸣、耳闷胀感,自身音增强等病史,耳内镜检查见鼓膜内陷,充血或淡红、淡黄,可见积液征象,电测听检查示传导性聋,声导抗检查示B型或C型曲线。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积液消失的时间、电测听及声导抗的恢复率。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分为两型,风热闭窍型和湿浊停聚型。

凡耳聋、耳鸣、耳胀闷,自身音增强,鼓膜内陷,或可见疑似积液,电测听示传导性聋,声导抗呈“C”型或“B”型曲线,舌红,苔薄黄,脉浮或数者,为风热闭窍型。选用聪耳汤I号方加减治疗,治以疏风清热,行气通窍,药物组成:金银花、菊花、夏枯草各6g,菖蒲、佛手、辛夷、川芎各 9g、蝉衣、地龙各 6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200ml,分2次温服。热邪盛者酌加黄芩9g,积液重者酌加茯苓10g。

凡耳聋、耳鸣日久,耳闷胀,自身音增强,鼓膜淡红或黄,内陷明显,活动差,中耳腔积液明显,或伴有不思饮食,纳呆,电测听示传导性聋,声导抗“B”型曲线,舌淡,苔白腻,脉濡或缓,属湿浊停聚型,选用聪耳汤II号方加减,治以健脾化浊,行气开窍,药物组成:党参、白术、陈皮各9g,茯苓、猪苓各10g,菖蒲、柴胡、路路通、川芎各 6g,木香、砂仁各5g,每日1剂,水煎200ml,分2次温服,病程日久者酌加三七6g。

2.2 对照组

对照组有急性感染者克拉霉素分散片0.25g口服,一日2次,用3~6天,地塞米松片0.75mg口服,一日3次,用3~6天,无急性感染者孟鲁司特钠5mg口服,一日1次,桉柠蒎软胶囊0.3g口服,每次一日2次,盐酸赛洛唑啉鼻喷剂,喷鼻,1日2次,用5天,休息2天,继续用。

两组病人均治疗1周~3月,每周复查一次,每次行电测听、声导抗、耳内镜检查,同时两组患者均配合外治法,运用咽鼓管吹张器进行咽鼓管吹张治疗,每日3次,连续进行。

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自觉症状消失,积液消失,电测听示:听力正常(听阈<25dB),声导抗示:“A”型曲线;好转:自觉症状好转,但未完全消失,电测听示:轻度传导性聋,声导抗示:“C”型曲线。无效:自觉症状无明显变化,积液未消失。电测听示:传导性聋,声导抗示:“B”型曲线。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71.6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观察组积液平均消失时间31天,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2天,表明观察组恢复更快,积液消失率比较,观察组(75%)也优于对照组(5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电测听恢复率观察组(75%)也优于对照组(5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声导抗A型率比较,观察组(71.66%)优于观察组(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4。两组的平均疗程比较,观察组7.1±2.05周,对照组9.8±1.97 周,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病例总有效率比较(例,%)

表2 两组积液消失时间对比(例,%)

表4 两组声导抗恢复对比(例,%)

讨论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临床疾病,占儿童发病率的6.67%[2],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是儿童致聋的重要原因之一[3],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健康观念也随之提高,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和对下一代健康的重视,都推动了对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及时诊断和积极治疗。对于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目前广泛采取的是“T”型管植入治疗,伴有腺样体肥大者可同时行腺样体切除术,疗效可靠,见效快,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置管后长期不能取管,也可引起鼓膜钙化,取管后穿孔不能愈合等问题,另外很多家长及儿童惧怕手术的不良反应,经济方面的考虑等原因,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希望能够保守治疗,同时业内专家对于确诊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建议先采取3个月的保守治疗,如果无效,再考虑手术治疗[4]。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本身存在自愈的可能,但我们不能姑息等待,否则会对小儿的听力造成损害,甚至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鉴于此我们利用中医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具有的优势,开展了临床研究,希望能探寻到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确切有效的方法及辨证论治的优化方案,为希望得到保守治疗的家长提供可行的方案及依据,笔者20多年前就开始应用中药辨证治疗本病,自拟聪耳汤I号方和II号方,并对方剂及用药不断的优化,形成了目前的处方用药,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比西医治疗有一定的优势[5]。且用药相对安全可靠,家长易于接受,体现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不仅可对本病进行治疗,同时根据小儿体质特点,可同时进行调理,体现整体治疗观念[6]。在内服中药的同时配合外治法,应用咽鼓管吹张器每日行咽鼓管吹张,简单易行。

根据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及发病单一,全身情况良好,不同于成人病情复杂的发病特点,分型为风热闭窍型和湿浊停聚型,这两型基本概括了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各种病情,对具体患儿不同特点可在用药时再加减变化,以适应个体差异变化,本病的病因病机主要由于风热之邪入侵,或自身脾胃虚弱,水湿内停,湿浊内生,引动湿浊上犯耳窍,或病程日久,气血不畅,兼有血瘀,导致风邪闭窍,湿浊停聚,耳窍闭塞,清窍失聪而成耳胀、耳闭之病[7]。根据证型不同,选用自拟聪耳汤I号方治疗风邪闭窍型,组方选用二花,菊花、蝉衣、夏枯草疏风清热,祛邪开窍为主,以佛手、柴胡、辛夷、菖蒲、地龙行气芳香开窍为辅,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疏风清热,行气开窍之功。选用聪耳汤II号方治疗湿浊停聚型,组方选用党参、白术、陈皮健脾益气为主,以茯苓、猪苓、砂仁利湿化浊为臣,以木香、柴胡、菖蒲、川芎、路路通行气开窍为佐使,共奏健脾化浊、行气开窍之功。

猜你喜欢

行气中耳炎积液
中医学“行气”医术初探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中耳炎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一种新型眼科手术积液盒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儿童患感冒,小心中耳炎
腰背痛:揉按委中穴
腹水、胸水、心包积液,都是什么病?
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学与练(明理篇)
警惕不疼的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