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年会会议纪要
2021-01-20李艳青韩朝
李艳青 韩朝
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委会和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承办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年会”于2020年12月12日上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正式开幕。由于疫情原因此次会议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上海地区的委员参加线下半天的主会场学术活动。
12月12 日上午8:00开幕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迟放鲁教授,致开幕辞,对近年来为本专委会的不断壮大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学会前辈和同道们表示感谢,指出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既往和今后的工作核心,仍然是继续坚持新时期国家“中西医结合并重”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努力探索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的优势病种和特色专科,同时推动相关基础研究,多出研究成果,并积极参与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各类奖项申报,希望未来能够在此领域有更多的突破。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唐有法主编,向专委会领导和广大同道对杂志社发展的关注与支持,致以衷心地感谢,预祝此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教授,通过网上直播向大会发来贺辞,指出中西医结合医学在今年国内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举世瞩目的独特作用,寄希望于本学会的广大同道继续坚持和发扬学科优势,不断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医疗服务体系和人工智能建设。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陈香美院士,向会议发来贺文,认为本次会议的召开是对中国以及世界中西医结合医学事业的极大推进和贡献,对推进学会事业的发展付出艰辛努力,做出卓越贡献的学会委员会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地感谢!陈会长指出,今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在面对这一威胁人类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中西医结合医学在控制新冠患者病情进展、降低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上,疗效显著,希望中西医结合医学能够在耳鼻咽喉科学领域发挥更多地作用,产出更多的成果。
开幕式后,进入主旨发言。首先,王正敏院士为大家带来“自发性脑脊液耳漏---机制和处理”的报告,此病属于临床少见病,常常隐藏于分泌性中耳炎中,极易误治,且会导致严重后果。王院士介绍了脑膜脑膨出的发生机制,脱钙性脑脊液耳漏的临床特点,并分享了外科治疗的一些病例和手术视频,呼吁同道们在临床工作中需要重视罕见病的诊治和相关研究。
接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药学会监事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陈凯先教授,通过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CAR-T临床应用,展示了我们国家近年来在新药创新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展望了生物医药科技创新方面的发展前景。认为当代科技发展为新药研发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创新正在深刻改变我国医药发展,广大医药学工作者需要勇担使命、迎接挑战,时刻关注国际热点,不断提高创新水平,充分发挥我们国家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中的特色和优势。
主任委员迟放鲁教授报告题目为“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的研究背景、临床和病理特点等进行讲解,展示膜迷路积水状态下内淋巴囊的电镜下表现和内耳造影MRI表现,以及该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出中药的临床应用和药物的作用特点。迟教授指出,临床上应加强对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的认识,在诊断时尤其应与梅尼埃病进行仔细鉴别;治疗上早期应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发展至晚期则应以手术为主,并进行了手术病例的视频分享。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张道行教授(线上),介绍了畸形耳蜗的ABC术式。重点讨论畸形耳蜗ABC入路耳蜗电极选择的考虑,不同畸形耳蜗的CT表现与电极选择,ABC耳蜗植入方法的临床应用,以及耳蜗畸形人工耳蜗手术方法的3种入路,并展示了精彩的手术录像。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吴皓院长(线上),报告了“内耳畸形与人工听觉植入”。目前先天性耳聋的发病率约为3.22%,其干预方法包括:助听器,人工耳蜗和听觉脑干植入。先天性耳聋中内耳畸形者约占26%,而内耳畸形又有不同的影像学分型。通过手术病例的视频分享,指出内耳畸形的手术方法选择,需要根据不同畸形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在手术过程中,强调了术中监测的重要性。
上海市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会长、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李华伟教授(线上),介绍“基于眼震视图的前庭功能数字化诊疗装备研发”。由于眩晕和前庭功能障碍的危害极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进行前庭功能评估设备和基于三维眼震识别的眩晕智能诊疗系统非常有价值,在利用现有研发条件、加强与其他医疗机构合作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耳源性眩晕一体化诊疗与康复平台。李教授希望通过团队的努力和广大同道的紧密合作,能在不远的将来,为眩晕患者带来临床治疗上的福音。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主任委员阮岩教授(线上),报告“中医治疗耳鼻喉科传染病的实践和思考”。他介绍了中医防疫的悠久历史、有效经验,在中华民族生存繁衍的长河中,中医防疫在很多方面领先于现代西医学。正如当前新冠疫情防控斗争中,祖国医学所发挥和表现出的独特优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西医同道认可和接受。针对耳鼻喉科传染病,阮教授列举了白喉、烂喉痧的中医知识,包括这两种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中医药的辨证论治和预防知识。通古晓今的论述,引起了现场参会人员的强烈共鸣,气氛热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骆文龙教授(线上)讲述耳聋治疗策略。他认为耳聋的治疗,影响因素较多,存在一定困难,临床应重在预防。一旦患病,治疗选择还是比较多,包括内服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抗氧化剂等,以及中医药特色治疗,辨证选用中药方剂和针灸。辅助治疗方法如助听器,还有人工耳蜗,物理治疗,以及生物治疗(干细胞,基因治疗)。上述方法的选用,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而定。提倡加强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上海中医大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咽喉科首席专家李明教授,为大家带来的是耳鸣诊疗新进展,分享了他在多年的耳鸣诊治过程中,所积累的临床经验与体会。强调在对耳鸣进行治疗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有准确、全面的评估,分清耳鸣与睡眠障碍、心理/情绪障碍间的关系,从而为每位患者制订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其方案必定是以适应耳鸣为目标,包括交流解惑、声治疗、对症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治疗模式,即耳鸣患者的精准治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高下教授(线上),和同道们一起探讨了耳鸣的诊断、治疗和管理。通过对耳鸣患者一般特征分析、耳鸣与睡眠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耳鸣声治疗选择等,提出“耳鸣是一个问题”,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管理”,包括耳鸣评估、患者随访和治疗,做到这三方面缺一不可,才可能保证和提高对此顽疾的治疗效果。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周慧芳教授(线上),报告的是中医药临床研究与评价新思路。从真实世界临床研究的发展史,到真实世界研究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各自特点及辨证关系,重点突出了真实世界研究的设计方案原则、数据管理,以及在药物评价中的地位,让大家对药物研究各个周期和研究的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系统的认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主编唐有法教授,从该杂志对稿件的要求、编委应遵循的审稿原则、工作职责,以及杂志对于来稿的审查流程等,全方面介绍了一篇文章从投稿到发表的整个审稿过程,针对性地回答了很多参会代表在科研工作中对于文章发表的疑惑。
会议最后,由本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张天宇教授,为大家带来精彩的“耳廓畸形分类分型与分度的回顾与分析”。近年来,张主任在此领域积累了很多经验,有很多创新性的见解,他条理清晰的介绍了对于耳廓畸形的新认识,两类新分法,以及新分类体系的构架与基础,令与会者印象深刻。
半天的大会主旨发言到此结束,会议内容丰富多彩,为全国各地的广大同道们搭建了一个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交流的平台,全面展示了结合医学在耳鼻咽喉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线下代表近百人,同时有近3000人次参会者线上观摩了会议全程。
下午开始到第二天晚上在线展开了16个线上分论坛(耳聋、耳聋基因、耳鸣、眩晕、头颈肿瘤、颅底肿瘤、中医药研究、鼻-鼻窦炎、鼻颅底及嗅觉、变态反应、植物药、甲状腺、嗓音、影像学、听觉平衡障碍与康复、耳内镜)和耳神经颅底、鼻颅底和耳内镜经典手术解剖示教线上直播。内容涵盖各个疾病病种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的最新成果和经验总结,精彩纷呈。网上注册人数超过5000人次,大家普遍反映会议内容精彩,收获满满,期待下一次盛会的召开。
本次会议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召开方式和参会规模不断的调整,但是在迟放鲁主任委员、阮岩、李明、骆文龙、高下和周慧芳副主委等学会领导的指导下,经本次大会执行主席张天宇秘书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委会章如新主委和上海市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科专委会郭裕主委的精心组织与主持,大会秘书处各位同道统力合作,全国同道的踊跃参与下,大会获得圆满成功。将全国年会推向了新的高度,充分展现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全国年会,满满3天的学术活动,据统计,线上注册人数6718人,观看人次50038,分布32个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