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

2021-01-20李若絮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9期
关键词:房水前房角型

李若絮

(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眼耳鼻咽喉科,重庆 402560)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前房角突然关闭而引起眼压突然升高的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剧烈眼痛、视力急剧下降、同侧偏头痛、恶心、呕吐等,若不及时治疗,短时间内可失明[1,2]。其治疗原则以手术为主,临床上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术式较多[3-5],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2月在我院行小梁切除术的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纳入标准:符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诊断标准;年龄≥20岁。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不配合治疗者;治疗过程中并发其他眼部疾病者;合并其他重要器官障碍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A组30例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B组30例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A组男12例 ,女18例 ;年龄28~65(47.20±7.54)岁 。B组男13例 ,女17例 ;年龄30~66(47.90±8.12)岁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无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

A组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常规消毒、麻醉。制作穹隆部,作为基底的结膜瓣。释放房水后,切除小梁组织。切除小梁组织后修复巩膜瓣,缝合。手术结束注射庆大霉素及地塞米松,并包扎术眼。B组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常规消毒、麻醉后,手术步骤与A组一致。但在切除小梁组织之前,在巩膜瓣下放置含有丝裂霉素的棉片,3 min后取下棉片,再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干净,再切除小梁组织,缝合时使用可调节缝线。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23.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使用卡方检验。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比较

术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和前房深度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B组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均优于A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A组前房出血1例、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1例、角膜后弹力层水肿1例、浅前房5例、脉络膜脱离1例 ,并发症率30%(9/30);B组反应性虹膜睫状体炎1例、角膜后弹力层水肿1例, 并发症率6.67%(2/30),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55,P=0.020)。

3 讨 论

青光眼是一种以视乳头萎缩、凹陷、视野缺损、视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是眼压增高、视神经供血不足、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6]。青光眼发病率占总人群的1%,是导致眼睛失明的眼病之一[7]。闭角型青光眼是指眼压升高时前房角处于关闭状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也就指急性发生的闭角型青光眼,该疾病类型多发于中老年人[8]。

临床上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是降低眼压,常规小梁切除术是将房水经板层巩膜瓣引流至筋膜下间隙,促进房水吸收来达到降低眼压作用,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肯定,但该术式并发症发生率较高[9]。本文结果也证实了常规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高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本文结果显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0.25±0.09)logMAR优于常规小梁切除术(0.41±0.10)logMAR,这可能是因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使用了丝裂霉素。丝裂霉素是一种抗代谢药物,其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进而减少手术创口瘢痕的形成[10],对视野的改善及视力的恢复均有很大帮助,因此研究结果观察到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患者的视力较常规切除术好。本文结果显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患者的眼压及前房深度较常规小梁切除术患者恢复快,这可能是因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使用了可调节缝线,房水的滤过量就能人为进行控制,进而减少术后浅前房形成[11]。

综上所述,在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时,与常规小梁切除术相比,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降低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更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房水前房角型
房水外泌体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八仙过海降眼压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疗效观察
青光眼患者睡觉应平卧吗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6种方法防眼压升高
不同手术方式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