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疗效观察
2020-06-08
(云南省腾冲市人民医院,云南 腾冲,679100)
现阶段,我国在治疗青光眼的方法上药物效果不理想采用的是滤过手术,实际上,青光眼术前也会出现浅前房症状,此种现象属于术后的早期并发症,因此,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此种现象,否则会严重影响手术的效果。经王勤,罗顺利等专家研究[1],较轻程度的青光眼患者一般在一周左右就会恢复前房,严重的话,前房则会消失,当然,也存在前房长时间不形成的患者,同时,还会引起白内障以及角膜水肿的症状出现,为防治这一并发症,本文对我院2011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3例112眼中发生浅前房43例49眼的原因进行探讨,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在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93例112眼中发生浅前房43例49眼进行抗青光眼手术,其中男52例(59眼),女41例(53眼),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21岁,中位年龄(49.56±3.68)岁。93例112眼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9例(34眼)、混合性青光眼5例(5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8例(57眼)、继发性青光眼11例(16眼)。对93例112眼进行的手术:手术方式均为小梁切除术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93例112眼进行手术后,发生浅前房症状的有43例(49眼),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2例(14眼)、混合性青光眼1例(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8例(32眼)、继发性青光眼2例(2眼).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前3天,双眼均滴抗生素滴眼液,前房较浅症状表现严重者,在抗生素滴眼液的基础上滴加糖皮质激素,并且服用药物控制眼压,对于手术前眼压高的患者,静滴250ml的甘露醇注射液(200g/L甘露醇)+10mg地塞米松。在手术中,如果发现眼压高的患者,应该首先做前房穿刺,之后再进行手术。对93例112眼均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
1.2.2 浅前房的类型
通过吴冰华,马胜生等专家研究过的分类方法——Spaeth分类法[2],将浅前房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其中Ⅰ级表示的全虹膜与角膜接触,Ⅱ级表示周边虹膜与角膜接触,Ⅲ级表示无虹膜与角膜接触。由此,43例(49眼)患者中,浅前房Ⅰ级:26例(30眼),浅前房Ⅱ级:11例(13眼)浅前房Ⅲ级:6例(6眼)。
1.3 术后出现浅前房的时间
43例(49眼)患者中,术后1-3天出现浅前房症状的患者为:27例(32眼),术后4-7天出现浅前房症状的为:16例(17眼)。
2 结果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术后发生浅前房症状的发生概率为:56.14%,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青光眼(p<0.05)。
3 讨论
青光眼属于常见的眼病,通常情况下,青光眼都是通过手术治疗来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术后并发症决定着青光眼手术的成功。一般,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是在1-2天后出现的症状,也有4-7天后出现的情况[3],术后浅前房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引发房角闭塞,虹膜前后粘连,甚至会出现大泡角膜病变等等。通过以上研究可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术后发生浅前房症状的发生概率(56.14%)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青光眼,可以说,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主要原因是青光眼类型[4]。
除上述原因之外,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可能还有房水滤过过强、滤过泡渗漏以及脉络膜脱离等原因所导致。房水滤过过强主要原因是:眼后部压力过高,使得玻璃体前界膜与睫状体的距离拉近,玻璃体前界膜向睫状体靠近,从而导致前房变浅。脉络膜脱离是由于患者在术前用药后,并不能降低眼压,从而导致脉络膜脱离[5]。滤过泡渗漏是手术中的并发症,导致浅前房的原因是由于操作人员的不细心,导致房水从裂口中流出,从而形成浅前房。当然,这些因素都是不可避免的。
以上种种情况都是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对于浅前房的处理,不同的原因有不同的治疗方案,由房水滤过过强所致,通常都是通过手术直接治疗,由脉络膜脱离导致的浅前房症状,应该用药物进行保守治疗,并且运用长效散瞳剂+激素,必要时静滴甘露醇来恢复患者的眼压情况。患者在出院后,要每周前来医院复查一次,直到视力恢复术前水平,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加强术前和术中对浅前房的认识远远高于术后对浅前房的处理,应该认真对待浅前房,防止其发生,术前降眼压,术后消炎,以此来促使前房良好形成。
表1 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症状与青光眼类型的关系[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