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 让写作成为一种乐趣
2021-01-19毛旭芝
摘 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学生语文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写作的过程便是将具体而形象的事物进行整理、加工和改造的过程。思维能力贯穿整个写作过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构建写作整体框架、启发学生思维活力、填充文本写作素材四个方面,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写作教学;小学语文;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2-0059-03
作者简介:毛旭芝(1996.9—),女,江苏省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在写作中,许多学生看到文章题目时总是大脑一片空白,呆坐在座位上,不知道究竟要写些什么,最后所写的文章因没有较明确的主题和层次划分而显得杂乱无章,因缺乏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而千篇一律。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写作时学生难以对生活内容进行有效联系和整合,不能形成完整且系统的写作结构体系。而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将原本杂乱、琐碎的内容整合在一起。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兴趣的指引下,人们愿意为一件事情付出全部心血和精力,将整个身心融入其中,感受过程中的喜怒哀乐。然而,现如今,小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大,没有空闲的休息时间。这种忙碌而枯燥的生活逐渐消磨了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好奇和期待,使学生丧失了原有的生机与活力。写作教学也是如此。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突破了固化的学习模式,为学生带来了写作新鲜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应用在課堂文本背景讲解部分,为学生介绍丰富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开启写作教学[1]。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教师可以“圆明园背景”为关键词,展示圆明园简要介绍、1860年10月6日前的圆明园、火烧圆明园和1860年10月19日后的圆明园四个方面的背景知识。在每一个主题下,教师可设计丰富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与落寞。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以雨果的“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如果不能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作为导入,逐步介绍圆明园。在“简要介绍圆明园”环节,笔者讲到圆明园占地350多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则等于一个颐和园等。通过这些讲述,学生可以感受到圆明园之大、之美、之奇特。在介绍“1860年10月6日前的圆明园”时,笔者给学生展示电脑绘制的以往圆明园的美景图片,使学生感受那种气势雄辉之魄。在介绍“火烧圆明园”时,笔者通过讲解那段屈辱的历史,使学生了解中国被任意宰割的过程。在介绍“1860年10月19日后的圆明园”时,笔者为学生展示了圆明园毁灭后的图片,使学生在今昔对比中了解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与遭受的苦难。这些多样、真实、具有生命性的历史内容吸引着每一位学生深入其中,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在讲述文本后,笔者让学生书写一篇《圆明园的毁灭》读书感悟。在兴趣的引导和历史的感知下,学生能够完成高质量的习作。
二、构建写作整体框架
一篇优秀的文章有着内在的逻辑体系和写作框架。在教学研究中,教师经常会发现许多学生在看到一个写作主题和题目时陷入不知所措的状态,不知道从何处入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学生缺乏一定的写作框架建构思维。建立写作框架,既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文章大致脉络和写作思路,又能够在框架引导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效率[2]。思维导图可以将写作主题作为关键词,联想其关联内容,进而梳理文本整体写作框架。不同的文章类型具有不同的写作框架。
例如,记叙文可以细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写人、状物、写景、记事等。如果是写人记叙文,其主要围绕人物的外貌、详略事例进行阐述。如果是写事记叙文,其主要围绕起因、经过、结果这一过程进行阐述。如果是状物记叙文,其主要围绕某一事物的外形、功能、特点进行阐述。在“我的心爱之物”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并描述它。针对这一主题,学生既可以写作状物记叙文,也可以写作写事记叙文。如以“我心爱的轮滑鞋”为关键词,如果写作状物记叙文,学生可以将写作内容分为轮滑鞋的外形、颜色、功能、特点等;如果写作记事记叙文,学生可以将内容分为前言、得到轮滑鞋的过程、玩的经历、结果几个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这两种写作方式构建写作框架和思维导图,帮助其掌握不同的写作思路和技巧。
这两个不同的思维导图展示的是不同的写作思路,所产生的写作效果也有所不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写作思维体系也得以建构。
三、启发学生思维
写作是书面文字表达的过程。无话可写是当前小学生在写作中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3]。如何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写作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师思考的重点。思维导图以其独特的优势解决了这一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根据某一关键词进行思维延伸而联想出几个关联词,进而在关联词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思维延伸而联想出新的词语,依次拓展,最终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学生通过思维联想和拓展,整个思维导图的内容逐渐变得丰富而多彩,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力[4]。
例如,对于每一件事物,我们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观察和鉴赏。在不同的角度,事物会展现不同的形态和特质,学生也会获得不同的观赏体验。思维导图中的每一个关键词可以代表一个不同的写作角度,为学生提供不同的写作内容和思路。在“家乡的特色产品”习作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选择家乡的特色产品进行描写,以展现家乡的独特风貌和风土民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要写作的主题是家乡的特色产品。说起自己的家乡,每一个人都是熟悉而充满回忆的。家乡中的一切仿佛历历在目。那么,说起家乡的特色产品,你想到了什么呢?”教师以此作为导入,让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与此同时,教师会在黑板上写下“家乡特色产品”这一关键词,准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纷纷述说自己认为的家乡特色产品,如银杏、梨、荔枝、麻花、烤鸭等。随着学生的讲述,教师将这些事物写在黑板上,填充思维导图(见图1)。
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整个课堂处在一片欢声笑语中。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在主题引导下不仅拓展了学生的习作思路,还为其提供了多种写作角度。
四、填充文本写作素材
写作素材是写作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掌握丰富的写作素材,才能适应不同的写作要求,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小学生虽然每天行走在家庭和学校之间,却忘了发现路途中蕴藏的生活中的美好。而写作素材便隐藏在生活中,是生活点滴事迹的积累。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绪情感,将自我生活融入写作中,从而收获丰富的写作素材。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通过关键词联想不同的生活事迹,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并将其应用于写作中,赋予文章情感美[5]。
例如,在“家乡的风俗”写作指导中,教师要让学生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讲述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过程和感受。写作主题可以从“介绍一种风俗(说明文)”和“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记叙文)”两个内容着手。在对“赛龙舟”这一习俗进行写作中,教师可以从“介绍习俗”和“活动经历”两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使学生畅所欲言,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在“介绍习俗”环节,有的学生说“可以写赛龙舟的传说”;有的学生说“可以写龙舟的种类”;有的学生说“可以写龙舟的样子”……在“活动经历”环节,学生可以从“我观看赛龙舟的经过”“现场情况”“我的心情和感受”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学生可以向其他同学讲述自己看赛龙舟的经历。经过同学们滔滔不绝地讲述,每个人脑海中便会浮现许多精彩的画面,课堂的讨论氛围也逐渐高涨。
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刚才讨论的内容绘制不同的思维导图,可以从“风俗介绍”入手,也可以从“活动经历”入手,还可以将二者有效结合进行绘制。某位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如下(见图2)。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应用于文本写作中,使文章变得真实、生动。
五、理出思路,向外扩张
和传统写作方法相比,思维导图主要优势在于能够拓宽写作思路,这也是写作指导的关键环节。通过思维导图开展写作就像开展头脑风暴。在一定的时间里,学生对某一话题展开无限的思考,可以打破以往写作的框架,写出真正有意义、有真实情感的内容。在确定写作中心后,学生可以围绕中心展开思考,记录和中心思想相关的人物、故事、场景等。这些可以是虚幻的,也可以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丰富写作内容,在写作时学生有话可写。向外扩张是发散思维的一个过程,是开展个性化写作的重要环节。
在创作阶段,学生可以通过生活、网络等去搜集对写作有利的素材,激发自己的写作灵感。如果缺少素材,学生写出的文章就会生硬、毫无特色。素材就是向外扩张的一个过程,也是思维导图的一个二级分支。但是,大量的素材会让学生的思路混乱,导致学生很难分辨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这和开展思维导图的初衷是相悖的。此时,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筛选素材,即要让学生理清思路。筛选素材是精细思维导图的阶段,将写作中心和二级分支联系在一起后再进行细致化的分析,可以绘制出更具体的三级分支和四级分支。在写作之前,学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理清写作思路,将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
六、构建框架,开始写作
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诠释写作思路,是建立写作框架的基础。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确定自己的写作题材、写作内容等,可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从而提高写作质量。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会加入自己的思想情感。同时,绘制思维导图也是学生展现自己优势的方法,教师不应限制学生的思维,而应让学生自由绘制思维导图,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传递出来即可。这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也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在写作之前,为了防止思维导图缺少连贯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思維导图中要转化成文字的内容进行标注,然后确定写作的方向与内容,这也是让写作框架更清晰的一种方式。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开展写作,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真正地去创作内容,而不是一味复制粘贴,从而真正体会到写作的快乐,获得满足感。学生在写作时,需要充分把握写作框架,处理好部分和整体间的关系,把握好写作的中心主题,通过不断的实践提升写作素养。
通过思维导图展开写作训练,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及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理清自己的写作思路,跳脱出传统的写作方式,不断进行写作创新。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打开自己的写作思路,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写作,丰富写作内容。但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不能只局限在某个思路上,需要多方面考虑。从某方面来说,思维导图的绘制是一种艺术,需要学生具备清晰的思路及无限的想象等,充分展示自我,进而通过思维导图体会写作的魅力。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思维导图逐渐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发挥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将思维导图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相结合,是根据写作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提出的创新型教学方式,其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已经获得了语文教师的认可。
[参考文献]
[1]付也.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1(29):94-96.
[2]王诏静.思维导图助力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思路实现“裂变”[J].智力,2021(26):61-62.
[3]朱小玲.开展写作教学的两种策略[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2021(09):37.
[4]王卫华.小学语文阅读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价值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8):33-34.
[5]钮美芳.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J].名师在线,2018(1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