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021-01-19潘淳

求知导刊 2021年43期
关键词:设计原则实施策略初中数学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综合与实践活动非常重要,其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有直接影响。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都选择“忽视”综合与实践活动,这样就导致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鉴于此,文章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详细分析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以期为其他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设计原则;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3-0061-03

作者简介:潘淳(1982.10—),女,江苏淮安人,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开明分校,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数学综合与实践是一项以问题为载体,引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经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可以说,开展好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数学。因此,设计与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是数学发展的必经之路,其也能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大的空间。针对此,初中數学教师要积极探索,找到科学、有效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一、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目的性原则

数学教师在设计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时候,要遵循目的性原则。明确综合与实践活动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以及应用意识,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与精神,加强师生、生生间的合作交流[1]。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同时还要将综合与实践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组织一个目的明确的活动。

(二)巩固性原则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时候,要参考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水平,并将之与课内知识相联系,从而达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2]。

(三)开放性原则

在开展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时,教师和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来设计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方案、组织形式、实施策略等,因为每位学生的思维观念不同,所以他们在设计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时候,对各个环节都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活动不是对理论知识的呈现,而是对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因此,在设计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时候,数学教师一定要放宽形式,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实践能力。

(四)探究性原则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都要有一定的探究性,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明确方向,呈现活动背景、思路以及探究的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二、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以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数学活动“折纸与证明”为例,分析如何设计并实施综合与实践活动。

(一)明确活动目标

在开展综合与实践活动时,目标极为重要,有目标的指引,学生才能完成实践活动,实现学习目标。“折纸与证明”主要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折纸活动主要是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另一方面,是要证明折纸活动的合理性,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设三个计“折纸与证明”活动目标:一是体验折纸时重合部分关于折痕成轴对称,进一步了解、掌握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等的性质与判定方法;二是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三是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体验自主探索知识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应用数学的信心、能力。

(二)确定活动内容

在本次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思考以下几点,进而确定活动内容。第一,数学活动与数学思想之间的关系。活动不仅是对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还是对理论知识的升华。因此,在综合与实践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小结。第二,动嘴与动手的关系。综合与实践活动属于思维活动、认识活动,而该种活动的显著特征就是动嘴说与动手写。因此,教师在确定活动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处理好两者关系。在“折纸与证明”活动中,各个活动的安排应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如活动1比较简单,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讲解;活动2比较复杂,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写出来,并用PPT展示;活动3是总结与应用,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展示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第三,活动与互动之间的过渡。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确保各个活动之间的层次性与过渡性。活动1可以设计为“将一张矩形纸折叠为两个面积相同的图形”;活动2可以设计为“除了活动1所折叠出的两个面积相同的图形,这张矩形纸上还有哪些相等关系”;活动3可以设计为“按照要求折叠手中的矩形”。第四,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关系。在综合与实践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要安排课堂检测,帮助学生明确活动中的易错点。

(三)开展实践活动

【活动1】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将一张矩形纸片折叠一次,将纸片变成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教师发现有两位学生折叠出的图形如图1、图2所示,向学生提问:“大家请看这两位同学的折叠法,你们说对吗?”“通过观察这两位同学的折叠法与所折叠出来的图形,你们看出矩形是一个什么图形了吗?”“除了这两位同学的折叠法,你们还有其他的折叠法吗?”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折叠出图3和图4的形状。紧接着,教师提问:“大家仔细观察,这四种折叠法中的折痕有什么共同点?”“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折叠法吗?”学生都在积极探索其他的折叠法,教师也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两种经典的折叠法,如图5、图6所示。

【评析】本活动比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上手,并且在探索各种折叠法的过程中,可以切实感受到矩形轴对称与中心轴对称两者之间的不同。同时,在这个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兴趣、探索信心都会得到进一步激发和增强,为后续活动的开展“铺好路”。

【活动2】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1折叠出的图形,寻找相等关系。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仔细观察图5,除了这两个相等图形,你们还能找到哪些相等关系?”“除了线段相等关系,还有哪些相等关系?”“图3和图4也存在类似的相等关系吗?”“仔细观察图4,除了角相等关系和线段相等关系,还有哪些相等关系?请说一说并阐述理由。”

【评析】本次活动的难度大大增加,探究的内容也由形状折叠转变为图形中所包含的线段、角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历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探究过程,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如三角形全等、矩形性质等。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不仅给学生搭建了一个知识探索平台,还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应用能力。

【活动3】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按照图7到图9的折叠步骤,折叠手中的矩形,并在折叠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位置变化与数量关系变化。学生完成折叠以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在图8中,∆AEB’是什么三角形?”“在图9中,有几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假设图9中的矩形长为10,宽为6,求∆CEF面积。”

【评析】本次活动的难度再次加大,从一次折叠变成多次折叠,这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上述三个活动可以看出,探索难度由易到难,在整个探索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一同经历了“观察—分析—猜测—说理”的过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抽丝剥茧,寻找答案。这样,教师不仅将归化思想融入了活动探究中,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活动4】本次活动是让学生用一张正方形折叠出一个等边三角形,活动难度再次提升,学生明显感到吃力。这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指导,让学生完成折叠,如图10、图11。具体折叠步骤如下。

对折正方形ABCD,EF为折痕;将点A对折到EF上,得出A’,且使折痕过点B;沿A’C折叠,得出三角形A’BC。在学生完成折叠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吗?学生通过不断验证,最终得出三角形A’BC为等边三角形。接着,教师再向学生提问:“同学们能用矩形纸片折叠出等边三角形吗?”以追问引发学生进行深度探究。

【评析】该活动也是让学生在自主操作、观察、猜想与证明中得出结论,并对结论进行验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数学体验。

三、对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实施的相关改进意见

(一)教学策略设计

教师在教授、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经常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数学问题,而这样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宗旨就是让学生自主实践,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积累经验,在解决问题中成长[3]。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要思考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解题思路,在不限制他们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难以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提出一个具体、科学、细致、有针对性的策略,为此,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教学建议。

第一,在審题中探索。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审题会发现其中的关键与奥秘,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会知道从哪些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第二,加强动手实践。有些综合与实践活动比较麻烦,过程复杂,加上教学资源的限制,导致学生难以有效开展实践活动,也难以在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中,要增加实践机会,让学生切身体验实践活动,而这也是课程的核心所在。

(二)评价方式设计

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学评价要为教学提供服务,因此,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情感价值。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评价设计的关注点是学生是否得到有效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情感态度[4]。为了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发展情况,教师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为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不断提高。

第一,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评价。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他们的学习能力、数学基础、思维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选择不用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的评价。

第二,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非常重要,两者相互促进:教师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活动氛围,学生则积极参与活动,完成活动。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过程,并进行相应的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对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内容、方法、环境等方面进行改革,为学生开展、参与综合与实践活动提供了保障,让学生有探究的平台、思考与表达的机会以及展示自我的场所。数学教师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实践,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新奇.例谈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设计策略[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1(10):30-32.

[2]王珊珊.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实施现状的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6.

[3]朱瑛.初中数学“活动式”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14-15.

[4]张伟俊.初中数学“促进式教学”的实施策略——以“综合与实践”的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20(27):17-19.

猜你喜欢

设计原则实施策略初中数学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