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动生成的初三数学学本课堂教学研究

2021-01-19刘其霞

求知导刊 2021年44期
关键词:学本课堂初三数学

摘 要:在初三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合理利用互动过程中生成的教学元素拓展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样的课堂教学能更好地突显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科素养。文章对互动生成背景下的数学学本课堂的构建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互动生成;初三数学;学本课堂

基金项目:本文系盐城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数学学本式课堂构建策略研究”(立项编号:2020-L-110)的阶段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44-0049-03

作者简介:刘其霞(1984.3—),女,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康居路校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引 言

学本课堂是指将学本教育作为主导思想,组织与构建课堂的教学形式。学本教育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革新,要求教师转变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1]。在初三数学学本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维训练空间。同时,教师应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并充分利用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教学素材。这样才能构建更有活力的数学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构建初三数学学本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确保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设计各种课堂互动活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2]。

教师应转变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就各类问题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认识到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存在的误区,从而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解决问题[3]。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知识体系中的漏洞,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增强学习效果。

例如,在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时,教师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不同类型的方程,如a大于0和a小于0时的特点、Δ大于0和小于0的解析特点等。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如何判断方程是否有解、有解时如何求解等,并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完成。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暴露出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可能是因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也可能是因为学生粗心大意出现计算错误。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产生的错误资源,针对一些典型问题进行强调[4]。这样才能真正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是初三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师在构建学本课堂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真实的知识掌握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查和辅导。尤其是发现学生存在问题后,教师要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5]。这样才能及时帮助学生走出认知误区,使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知识框架。

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三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非常重要。教师可以从不同层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6]。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典型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可以在一些特定训练中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开放性,还可以基于相应的考题强化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这些都是学生需要具备的思维素养,也是基于有效互动的生成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7]。进入初三年级,学生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知识,数学思维也不断完善,这使得学生能够解决更复杂的数学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

基于此,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8]。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点做有针对性的教学组织与安排,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率。

例如,在复习“平面图形的认识”时,讲到平行线与相交线时,教师可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平行线与相交线帮助学生巩固概念知识,如火车双轨和墙角的相交线等。在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后,教师可以逐步导出内错角、同旁内角及同位角的概念,引导学生寻找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列举相关例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比如,两条平行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时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内错角是否相?在学生说出答案后,教师要让学生举例证明。轻松愉快的师生互动能够让学生的头脑快速活跃起来,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而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初三年级教学中,教师应将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重心。能否高效解决数学问题体现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高低。教师应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训练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9]。在課堂上,教师要尽可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问题为向导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具有更高的趣味性,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对教学内容的发散及延伸

在初三年级的新课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对教学内容进行发散与延伸。在讲解新知识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理论基础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延伸,引出新的知识[10]。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还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完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从学生已经学过的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回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据此解决实际问题,如SSS、SAS、ASA等。随后,教师可以对知识进行延伸,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与相似三角形联系起来,让学生思考问题:全等的三角形相似吗?此时,学生都认为答案是肯定的。教师继续提问:相似的三角形全等吗?此时,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学习这节课的知识,进一步了解如何证明三角形相似,再重新思考相似三角形是否全等这个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此外,对特殊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要帮助学生总结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理论基础更加牢固,还能使学生灵活地利用知识之间的联系来解决综合题目,提高学习效率。

对教学内容进行发散与延伸,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1]。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还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运用多个知识点[12]。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素养。

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从数学学科的特点来看,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分析一些典型问题,培养学生通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初三年级,数学题目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逐渐提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这也要求学生具备灵活的思维和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在帮助学生透彻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一课时,教师可统计一组学生的身高,然后列出一组数据,让学生观察这组数据的特点。在学生思考后,教师可逐步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如计算其平均数、方差及众数等,也可画统计图展示学生身高的变化情况。然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数据说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最后让学生了解这些是用来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的。整个训练过程涉及多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展开深入探究。这样,学生能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独立探究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非常重要,这样学生在遇到难点问题时才能敏锐地转换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体的教学环节,锻炼学生的相关素养,在进行新知识教学的同时,使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方式,提高综合素质。

五、设计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问题

初三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探究,加强教学的互动性。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科学习能力也有了大幅提升。这时,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设计一些考查综合能力的习题。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小组成员共同分析问题,提出解题思路。在思维的碰撞下,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问题的实质,找到解题思路。随着讨论的深入,学生能够排除错误的解题思路,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

例如,在教学完“二次函数”这一节内容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题目: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 (a>0)与一次函数y=kx+m的图像相交于A(-1,4),B(6,3)两点,能使关于x的不等式ax2+bx+c>kx+m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好地将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考查了多个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道题目,并找到解题思路。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形结合能力。学生如果能够准确画出图示,就能够找到解题思路。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

初三年级,学生除了要掌握新知识,还需要进行习题复习。教师应教授给学生正确的复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案,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教师可以以此为出发点,和学生进行合理互动。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复习建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开展复习工作,并定期汇报复习成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价,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辅导。这样的复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优化复习效果。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六环节”的形式进行自主复习。第一,提出需要,自觉进行归纳复习;第二,同桌之间进行合作,完善知识体系;第三,全班沟通,共建知识网络;第四,收集日常易出错、易弄混的题目,对症下药;第五,开展分层训练,整体提高;第六,进行总结反思,归纳学习方法。教师应让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主制订复习计划,完成具体的复习任务。必要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提升学生的复习效率。

结 语

综上所述,初三年级,学生积累的知识逐渐增多,知识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教师应抓住知识的这一特点,利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教师应利用有效的教学引导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教师可以在每一章或每个大的板块教学结束后,和学生一起回顾知识,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存在的差异,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钱青林.互动生成的数学学本课堂探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06):18.

[2]于丽华.问题引领:撬动“学本课堂”的支点[J].山东教育,2015(09):28.

[3]朱洪茂.基于“学本课堂”的数学“问题导学”实施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3):70-71.

[4]任向陽,杜瑞瑾.“学本课堂”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5(09):15-16.

[5]王梦茜,杨学松.构建学本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J].教育家,2020(32):52-53.

[6]王重玖.激趣教学,让学本课堂与快乐相伴[J].华夏教师,2020(12):74-75.

[7]张华.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构建数学学本课堂[J].科普童话,2019(11):17.

[8]常虎温.用思想引领课堂 用课堂表达思想:对“学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再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1):59-60.

[9]张丽文.教师要智慧地读懂课堂:“尊重”理念下“学本课堂”的构建[J].辽宁教育,2015(17):10-14.

[10]朱洪茂.基于“学本课堂”的数学“问题导学”实施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3):70-71.

[11]黄桂山.走进问题导学,创建初中数学学本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01):59-60.

[12]蒋月兰.生本课堂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学生试讲”的实践[J].求学,2020(20):29-30.

猜你喜欢

学本课堂初三数学
如何在学本课堂中提升初中语文阅读能力
农村初中英语“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教学相长新内涵视阈下的学本课堂
论有效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浅谈如何提高初三数学复习课的质量和效率
新课程下自主学习导法初探
“学本课堂”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