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果芸香碱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1-01-19金连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年24期
关键词:毛果患眼角型

金连勇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现已成为临床眼科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球结膜充血水肿、头痛、眼痛、视力下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激光疗法、手术、药物等方法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其中药物治疗较多见。有研究表明,眼压异常升高是导致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病因之一,而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有效保留患者的视力功能[2]。因此,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来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其中毛果芸香碱、曲伏前列素等应用较广泛。本研究旨在探讨毛果芸香碱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2020 年4 月沈北新区中心医院收治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0 例。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诊断标准[3],并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仪器检查确诊;(2)裂隙灯检查发现角膜功能、泪液分泌功能无异常;(3)矫正后视力>0.3;(4)中央角膜厚度为500~600 μm;(5)首次接收药物治疗或治疗前7 d 停止使用其他药物。排除标准:(1)眼内压>32 mmHg(1 mmHg=0.133 kPa);(2)治疗前3 个月接受眼部手术治疗者;(3)伴有葡萄膜炎、结膜炎、沙眼等其他眼部疾病者;(4)合并严重生理器官疾病、神经类及精神类疾病、哮喘者;(5)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60 例)和试验组(n=60 例)。对照组中男36例,女24 例;病程0.5~2.2 年,平均(1.5±0.4)年;年龄41~75 岁,平均(60.8±5.2)岁。试验组中男38 例,女22例;病程0.6~2.1 年,平均(1.4±0.6)年;年龄43~76 岁,平均(60.2±5.8)岁。2 组患者性别、病程、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沈北新区中心医院伦理协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选择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滴患眼治疗,每30 min 一次,1 滴/次。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滴患眼治疗,1 次/晚,1 滴/次。2 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 个月。

1.3 观察指标(1)比较2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判断标准为[4]:将患者治疗后急性症状完全消失,眼压、视力均恢复正常判断为显效;患者治疗后急性症状明显缓解,眼压、视力明显好转判断为有效;患者治疗后急性症状无明显改善,或者加重判断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个月采用标准视力量表、裂隙灯、Goldmann压平眼压计评价患眼视力、瞳孔直径、眼压变化情况。其中采用Goldmann 压平眼压计对患者眼压进行测量时,固定每次测量的时间点,每一时间点均连续测量3 次取平均值。(3)分别于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个月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患眼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阻力指数(RI)。(4)观察2 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前房闪烁、有异物感、结膜充血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57/60),高于对照组的81.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P=0.046)。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 [例(%)]

2.2 患眼视力、瞳孔直径及眼压变化情况 治疗前2 组患者患眼视力、瞳孔直径及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患眼视力高于对照组,瞳孔直径及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治疗后患眼患眼视力高于本组治疗前,瞳孔直径及眼压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患眼治疗前后视力、瞳孔直径及眼压比较()

2.3 血流动力学指标 治疗前2 组患者患眼EDV、PS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患眼EDV 快于对照组,PSV、RI 慢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患眼治疗后EDV 快于本组治疗前,PSV、RI 分别慢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患眼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2.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对照组患者患眼治疗期间出现前房闪烁1 例,有异物感2 例,结膜充血4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7/60);试验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试验组患者患眼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1,P=0.019)。

3 讨论

青光眼现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主要致盲疾病之一,其可引起不可逆的视力损伤,根据眼压、房角、病因等情况可分为先天性、继发性、原发性[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流行程度存在差异,亚洲青光眼发病率约为60%,主要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40~80 岁人群中的患病率分别为3.5%、0.9%,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较易引发双侧视力受损,较易致盲[7]。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病人数现已超过500 万人[7]。根据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前者是因为完全房角关闭而引起的具有急性症状的眼压上升,较少患者可自行缓解,多需采用药物治疗;后者则是无症状房角关闭所引起的虹膜周边前粘连或眼压升高[8]。临床研究发现,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病因有短眼轴、浅前房、后晶状体等异常,可造成不可逆视力损伤,病情严重者可致盲[9]。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手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研究表明,房水流出受阻与青光眼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患者眼压上升可导致视神经萎缩,并损伤视网膜神经纤维,导致视野缺损等相关症状[10]。因此,临床治疗青光眼的关键在于降低、控制患者眼压。

前列腺素类似物类滴眼剂因用药次数少、不良反应轻微、降眼压效果理想等优势成为了临床常用的一种降眼压药物[11]。曲伏前列素属于前列腺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前列腺素类似物降眼压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激活前列腺素FP 受体并与其结合,激活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打开葡萄膜巩膜引流途径,房水外流明显增加,进而起到降低眼压的作用。新型的前列腺素类药物曲伏前列素属于前列腺素F2α 类似物,对前列腺素FP 受体的亲和力和选择性较高,属于完全激动药[12]。曲伏前列素是异丙基脂前体药物,通过眼部给药的方式经角膜水解酶水解为活性游离酸并分布在眼组织内,结合后激活睫状肌中的前列腺素FP 受体及小梁细胞。这种活化作用可促使细胞内信号传导级联反应被激发,生成肌醇三磷酸及二酰甘油,同时动员细胞内钙离子,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前体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能有效降解细胞外基质,明显降低房水流出阻力,促进房水通过葡萄膜巩膜通路有效流出,降低眼压[13]。此外,曲伏前列素游离酸还能与小梁细胞直接作用,借用压力敏感流出途径增加房水流出。

毛果芸香碱滴眼液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新型降眼压药物,可促进瞳孔括约肌有效收缩,同时可将虹膜向中心位置拉紧,促进周围虹膜离开房角前壁,进而形成开放性房角,促进房水排出,进而降低眼压。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属于拟副交感神经药物,能使睫状肌内纵行肌保持兴奋,有效牵拉巩膜嵴,并对小梁网间隙进行有效扩张,促使房水有效外流[13]。此外,毛果芸香碱滴眼液还能使眼部虹膜括约肌保持兴奋,通过缩瞳使眼部房角保持开放,促进房水循环保持正常,最终达到降眼压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毛果芸香碱联合曲伏前列素对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患眼视力高于对照组,瞳孔直径及眼压低于对照组,表明毛果芸香碱联合曲伏前列素可有效改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患眼视力,降低瞳孔直径及眼压。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患眼EDV 快于对照组,PSV、RI 慢于对照组,表明毛果芸香碱联合曲伏前列素可有效改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患眼的血流动力学。此外,试验组患者患眼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见毛果芸香碱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明显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毛果芸香碱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患眼视力,降低患眼眼压,改善患眼血流状态,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毛果患眼角型
用基于络病理论的针药结合疗法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效果观察
毛果芸香碱对不同光照下斑马鱼幼鱼自发运动和焦虑性行为的影响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严重眼外伤中的法医临床应用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
角膜球差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影响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毛果杨HDA901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行性研究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毛果鱼藤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抑菌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