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Robicsek法加双侧胸大肌肌瓣治疗心脏直视术后胸骨裂开
2021-01-19袁武陈剑程力剑陈杰李金泽罗勇
袁武 陈剑 程力剑 陈杰 李金泽 罗勇
胸骨裂开是经胸骨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后切口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 Gummert 等[2]调查发现其发病率在0.5% ~5%。胸骨裂开时间上先于纵隔感染,化脓性纵隔感染严重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几近100%,积极治疗后死亡率仍高达10%~50%[2]。现有的治疗对纵隔感染效果不佳,如果能够减少胸骨裂开的发生,将有助于预防纵隔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其死亡率。7年来,我们应用改良Robicsek法加双侧胸大肌肌瓣转移治疗开胸术后胸骨裂开17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12年2月~2019年11月,治疗17例经胸骨正中切口路径行心脏直视手术后切口不愈合伴坏死病人,均胸骨裂开。病人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术后1例,瓣膜置换术后9例,大血管术后4例,冠脉搭桥术后3例;年龄16~70岁,平均48.5岁;住院时间13~64天,平均16.4天。
二、方法
1.术前治疗:(1) 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2)服用抗凝药物者术前5~7天改用肝素抗凝,术前12小时停用。(3) 纠正电解质紊乱。(4) 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5)如果创面较大及分泌物多,采用VSD负压引流进行创面床准备。
2.手术经过:均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术中依序使用2%过氧化氢,生理盐水、碘伏溶液冲洗创面,沿创面周围5 mm处将切口边缘连同坏死组织、肉芽组织一并彻底切除,充分止血。拔除胸骨固定钢丝,撑开胸骨,部分游离胸骨后粘连组织。摘除坏死胸骨并修正胸骨边缘。沿胸骨两侧电刀离断胸大肌内侧缘,离断并结扎胸壁穿支动脉,沿胸壁分离胸大肌肌瓣,远端视张力而定,远至锁骨中线水平。用单根不锈钢丝沿胸骨旁各肋骨前、后交替,在胸骨下端抽出钢丝,分别拧紧固定。留置心包引流管。再按标准6根钢丝胸骨固定或“8”字缝合固定。将两侧胸大肌肌瓣拉拢,用2-0可吸收线连续内翻缝合胸大肌肌瓣(图3),内翻组织填塞胸骨缺损,留置肌瓣下引流管。2-0 Prolene缝线间断缝合两侧皮肤创缘,留置皮下引流管。术后病人均佩戴胸带,术后12天左右拆线。
结 果
17例病人均胸骨愈合良好(图4~6); 16例病人顺利恢复,1例病人因皮下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1周)致皮下隧道形成,愈合不良,再次经清创后一期缝合后愈合良好。1例病人发生肩关节疼痛,经局部热敷处理后全部缓解;病人住院时间为13~66天,平均22.4天。随访2~36个月,所有病人无肩关节活动障碍。
讨 论
病人术后胸骨裂开合并纵隔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固定胸骨的钢丝过紧过细,钢丝固定不紧;(2)钢丝数目不够;(3)胸骨切割时偏离中线等。术前高危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乳内动脉移植、手术时间过长、血肿、软纽织损伤、再次开胸,术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3]。
术后胸骨裂开多伴有感染,可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增高、胸骨压痛明显,有些病人甚至可听到胸骨摩擦音,切口表皮愈合者可有皮下波动感及骨擦感,一般摄胸片或X线透视有助于确诊。一旦确诊应立即再次手术固定胸骨并合理清创、胸骨后引流。
本组病人除2例切口裂开外,余病人均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增高,胸骨压痛,胸骨摩擦音,触诊发现切口皮下有波动感,切口无裂开或表皮愈合可;其中2例仅表现为切口疼痛,表皮愈合尚可,无骨擦音及骨擦感,术后复查CT发现胸骨明显裂开确诊。
Robicsek等[4]主张采用胸骨旁纵向串行环绕肋骨技术加6根钢丝胸骨固定,最好串行钢丝易弯曲( 也可采用钢索或钢绳),可以针穿引导而不用分离组织至肋间隙,相比传统6根钢丝胸骨固定,横向的6根钢丝着力于胸骨旁钢丝,使其剪力分散,减张效果明显。使用类似方法对一组恶性肥胖病人进行胸骨固定,另一组恶性肥胖病人则采用传统方法固定,结果表明,Robicsek法对于肥胖病人效明显好于传统方法[5]。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Robicsek法的缺点也渐为人知,如钢丝环套肋骨,易压迫肋间血管,影响肋骨及胸骨的血供,可致胸骨愈合困难及坏死等并发症。
胸大肌的血供一方面来自胸廓内动脉的穿支,一方面来自胸肩峰动脉肌支,其血运丰富[6]。胸骨裂开的治疗,除进行彻底清创外,还要为清创后残留的腔隙提供一块血运丰富的组织,以提高其抗感染的能力。胸大肌与胸骨相邻,血运丰富,皮瓣易剥离、易转移。当采用带蒂的胸大肌肌瓣转移修复时,可根据残腔部位只游离相应节段的胸大肌,肌瓣只需游离较短距离就可无张力填充残腔,无需另做切口,创伤小、血运好,长度及大小以无张力填满残腔为宜;胸大肌肌瓣的蒂应当略宽于残腔长度以预防肌瓣缺血,同时可使残腔充填更满意[7]。根据胸骨缺损部位,用肌瓣将胸骨缺损区填实后,消灭死腔[8]。Erez等[9]曾用胸大肌肌瓣治疗小儿深部胸骨伤口感染9例,6例新生儿全部治愈。胸大肌瓣除起部分保护作用外,主要能有效消灭后方胸骨骨膜壁前方所有死腔,结合术后加压包扎和有效引流,能避免局部积液和感染,且能使创面平整,改善外观。本组病人采用改良Robicsek法联合双侧胸大肌肌瓣治疗切口胸骨裂开,胸骨固定后,通过双侧胸大肌肌瓣填充胸骨前方及部分胸骨缺损,避免单纯改良Robicsek法可致切口张力大、胸骨愈合困难及坏死等并发症,也改进了单纯使用肌瓣移植胸骨固定不良,愈合时间长等缺陷。由于术中只应用了部分胸大肌,对同侧上肢的影响不大。
对于心脏外科术后胸骨裂开,一方面,感染后会成为永久的感染病灶,还会因为细菌很容易进入血液引起心内膜炎和菌血症/败血症。另外,胸骨哆开感染的病人,感染到主动脉插管的切口部,可能腐蚀到血管引起大出血。因此,应尽早实行尽早采用改良Robicsek法联合双侧胸大肌肌瓣治疗。
应用该术式的注意事项:(1)胸骨后的粘连适当游离,给胸骨旁肋间钢丝穿行提供适当空间。(2)因胸大肌呈扇形,肌瓣上下两端肌肉组织较薄,分离时需注意操作轻柔。(3)肋间胸壁穿支动脉较粗,游离时注意彻底止血。(4)引流必须充分,及时拔除肌瓣下和(或)皮下引流管。(5)术后病人需佩戴胸带固定,以辅助维持胸廓的稳定性。
胸骨裂开大多可以预防,但前提是采取最合理的处理方式,我们认为,对于无胸骨裂开高危因素的病人,传统钢丝固定安全可靠;对于具一种或一种以上高危因素的病人,可采用Robicsek法或改良Robicsek法进行胸骨固定;如经济条件允许,则可行钢板或钢板加钢丝进行胸骨固定。对于胸骨裂开病人,应及时治疗,避免发展为纵隔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