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离子抗菌敷料在皮脂腺囊肿感染切开引流伤口中的临床应用

2021-01-19刘思洋王晓利李岚余墨声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12期
关键词:聚维酮银离子皮脂腺

刘思洋 王晓利 李岚 余墨声

皮脂腺囊肿的发病原因为皮脂腺导管阻塞后,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储留性囊肿,囊内为豆腐渣或面泥样内容物,好发于颈背部、臀部、头面等皮脂分泌比较旺盛的部位[1]。皮脂腺囊肿生长缓慢,在挤压、牵拉或机体抵抗力下降等诱因作用下,易继发感染,表现为肿块迅速增大,甚至化脓、破溃、恶臭,需切开排脓,进行清创手术。术后伤口局部的抗菌、通畅引流是促进脓腔修复、防止瘘管及窦道形成、预防全身感染的关键。临床通常选用传统的聚维酮碘纱布敷料来治疗皮脂腺囊肿感染切开引流伤口。有研究表明,银离子抗菌敷料在多种感染伤口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比较银离子抗菌敷料与传统聚维酮碘纱布敷料对皮脂腺囊肿感染切开引流术后伤口的临床疗效。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2019年3月~2019年11月我院诊断为皮脂腺囊肿感染,并行局部切开引流术后的皮脂腺囊肿感染病人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19~78岁,平均(42.76±15.35)岁;胸背部28例,臀部25例,四肢5例,面颈部4例,最小直径3 cm,最大直径7 cm。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症状、脓腔面积、感染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皮脂腺囊肿感染切开引流术后伤口的诊断标准[2];(2)年龄>18岁;(3)愿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糖尿病、重度营养不良;(2)存在心、肝、肾等其他重大系统疾病;(3)凝血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本研究经病人知情同意,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二、方法

1.治疗方法:两组病人均于术后第2天用0.5%碘伏消毒创口周围皮肤,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创面至干净,炎性腐肉组织由国际造口治疗师或外科医师进行锐器清创。对照组选用聚维酮碘纱条敷料填充伤口,观察组选用银离子抗菌敷料填充,两组外层均用无菌敷料保护[3-4]。结合伤口基底和渗液等情况确定伤口换药频率,直至伤口完全愈合。

2.评估方法:(1)皮脂腺囊肿感染切开引流伤口感染控制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评估参考相关文献,本研究定义皮脂腺囊肿感染切开引流伤口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的标准为:伤口分泌物减少、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细菌培养为阴性[4-5]。伤口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标准为:伤口未见好转甚至恶化。伤口局部愈合情况评估使用BWAT伤口评估量表(Bates-Jensen wound assessment tool,BWAT)[6-7]。计分条目包括大小、深度、边缘、潜行、坏死组织量、坏死组织类型、渗液类型、渗液数目、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外周组织水肿、外周组织硬化、肉芽组织、上皮化。每个条目按照其严重程度划分为1~5分,其中12个条目项得分与此条目的严重程度呈正比,而“上皮化”条目分值越高则上皮化程度越低,量表总分为12个计分条目之和。BWAT得分范围为13~65分,分值越高,伤口越严重[8]。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的第3天和第2周进行评估。(2)评估伤口愈合时间:从皮脂腺囊肿感染切开引流术后第1 次换药起至创口完全愈合的时间。(3)记录换药次数:从皮脂腺囊肿感染切开引流术后第1 次换药起至创口完全愈合共进行的换药次数。

三、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内检测采用多次重复测量方差检验,组间检测采用单一因素方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两组病人伤口感染控制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伤口感染控制时间为(13.9±1.81)天,对照组为(23.4±2.3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病人伤口BWAT评分比较见表1。结果表明, 两组病人治疗前、首次治疗后第3天BW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周,观察组BWAT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病人伤口BWAT评分比较

3.两组换药次数和创口愈合时间比较见表2。观察组换药次数和创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病人换药次数和创口愈合时间比较

讨论

皮脂腺囊肿一旦合并感染形成脓肿多数需手术切开引流治疗,术后换药是治疗的基础方法[9-10]。本研究所选病例均为皮脂腺囊肿感染形成脓肿的切开引流伤口,通过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引流分泌物,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以达到伤口尽快愈合。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伤口的敷料均具有各自的优缺点[11-12]。聚维酮碘是一种与其表面活性物质结合具有杀菌作用的不稳定络合物,能在创伤的表面形成一层杀菌的薄膜物质,不断释放有效碘杀菌[13]。传统的伤口处理方法选用聚维酮碘纱布敷料填充伤口,聚维酮碘对伤口不仅用于杀菌消炎,还可促使创面渗液减少、较快收敛[14],但该治疗方法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易造成伤口脱水、结痂及创面高渗状态等病理改变,其中混合的一部分表皮细胞,被迫随着干燥结痂进入深层组织,进而形成天然屏障,不利于病原菌完全消除,在极度干燥的环境下还会引起细胞脱水,抑制创面上皮化形成,可导致疮面愈合不良[15];当伤口分泌物减少或换药间隔过长时,聚维酮碘纱条干结后僵硬,可能与伤口发生粘连,换药时揭除纱布困难,引起疼痛,创面出血,易损伤新上皮和新生肉芽组织,造成二次损伤,导致病人对伤口换药感到恐惧;聚维酮碘消毒杀菌的同时能破坏对伤口愈合至关重要的成纤维细胞,感染伤口也不宜长时间使用。银离子抗菌敷料为广谱抗菌剂,其良好的抗感染作用已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16]。大量研究表明,银离子敷料通过阻断细菌DNA复制,破坏细菌的生化代谢,从而有效杀灭创面感染的致病菌,随着感染渗出液的增多,其释放出的可发挥超强杀菌力的Ag+就会越多,使伤口保持湿性愈合环境,支持自溶性清创,控制创面感染的同时消除因细菌感染、坏死组织腐败而致的恶臭伤口。湿性愈合环境可以使血管增生加速、保护神经末梢和减少疼痛,促进伤口床表皮细胞移行,有利于组织重建,这是伤口愈合的重要基础。

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伤口感染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对两组病人治疗前,首次治疗后第3天和第2周的BWAT量表评估分析发现,观察组病人伤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与使用聚维酮碘纱布敷料治疗皮脂腺囊肿感染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比较,银离子抗菌敷料在伤口治疗中可更快地控制伤口感染,并能更好地改善伤口愈合。观察组换药次数和创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银离子敷料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还可保持伤口湿性愈合环境,促进组织再生,加速创口修复。换药次数的明显减少,能够很大程度减轻病人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同时也可以减少频繁换药而导致的新生组织损伤,有利于伤口愈合。

猜你喜欢

聚维酮银离子皮脂腺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肿1例
23例皮脂腺癌的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交联聚维酮在中药微丸中的应用
皮脂腺瘤31例临床病理分析
活性银离子抗菌液Ⅱ型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口腔护理中的应用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34例感染性皮脂腺瘤诊治体会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银系TiO2光催化无机抗菌材料的制备及抗菌性能测试
银离子抗菌凝胶用于剖宫产术后伤口处理10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