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休闲采摘的生态大球盖菇林下栽培管理技术*

2021-01-19陈微微

中国食用菌 2020年10期
关键词:盖菇培养料大球

陈微微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漯河 462000)

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是国际市场比较认可的一种食用菌,又名酒红色球盖菇、皱环球盖菇、皱球盖菇等,民间俗称赤松茸[1]。成熟的大球盖菇菌盖呈半球状、表面呈酒红色;菌柄呈圆柱形、灰白色,有菌环,菇体色泽艳丽[2]。大球盖菇菌肉肥美、口感细嫩、食味清香,栽培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是我国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人工栽培食用菌品种[3]。大球盖菇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糖、维生素、酚类、黄酮、多种矿物质和17种氨基酸,即是滋补保健佳品,又对冠心病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疗效[4]。且其还富含膳食纤维,具有促消化、排毒减肥的效果[5]。

近年来,大球盖菇的人工栽培技术推广很快,这主要得益于大球盖菇的栽培管理技术十分简易。该品种本身的抗杂能力和对栽培原料的适应能力很强,稻草、玉米杆、麦秸等农作物秸秆废料都可以作为栽培原料[6]。同时,其抗逆性强,在4℃~30℃的温度下均可正常生长[7]。随着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等林业工程的实施,各地的林业资源日见丰富,发展林下栽培大球盖菇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林下栽培节约了土地资源、实现了立体农业生产,是构建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但林下栽培大球盖菇在林下空间、排灌水源的选择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林业、食用菌栽培资源的综合利用问题。

1 大球盖菇的生态栽培管理技术

1.1 林下栽培场地的选择

大球盖菇的林下栽培一般选择有足够空间的果园、竹林,林木要相对稀疏。大规模栽培宜选择株行距2 m以上的果树林或木材林地,以方便整地机械作业和喷淋设备安装。最适宜的树木郁闭度为70%左右,太低的郁闭度阳光太强不利于大球盖菇生长,容易造成菌盖开裂影响品质;而没有散射光照射也影响大球盖菇子实体的形成。同时为考虑到后期的休养和采摘用地需要,也应该选择有足够空间、离水源近、排灌水方便的林地。大球盖菇生长所需水量较大,水分是大球盖菇菌丝及子实体生长不可缺少的因子。基质中含水量的高低与菌丝的生长及长菇量有直接的关系,菌丝在基质含水量65%~80%的情况下能正常生长,最适含水量为70%~75%。在没有河流、湖泊等现成水源的林地,有时需要采用打井、新建水渠等方式获取。如在果园、竹林等平坦的林下地面,需要挖排水沟,让多余的水排出;山林中由于有高度差,加之原始生长树木的树沟排水,可以满足排水需求。充分利用林下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林下场地栽培大球盖菇,既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丰富林地生物多样性,又为食用菌和林业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1.2 场地清理准备

大球盖菇的菇床设在林间空地上,顺着林木生长的间隔空隙,整地做畦时在树木间隙处挖宽1 m、深0.1 m的沟即可。清理石块、垃圾等杂物后适当进行平整,将挖出的一些表层土堆放在畦边,留作覆土时取用。也可以不翻土平整,将菇床建在2棵树的中间或稍靠近畦的一侧,这样便于后期的出菇管理。在菇床整理好后,还需要对场地进行消毒。可在畦床上泼洒1%的“菌菇生态宝”或石灰水,对土壤灭菌除虫。优先选择“菌菇生态宝”,由于利用了微生物灭菌的原理,在林下土壤和周边环境施用后,能够很好的抑制有害菌,不影响生态环境;还能螯合重金属、降解土壤中的农药残留毒素,提高大球盖菇的品质。

1.3 培养料配制

大球盖菇具有很强的抗杂能力,无需添加任何有机肥料,其菌丝都能正常地生长出菇。有研究发现,如果在玉米秸秆中加入氮肥、磷肥或钾肥,反而菌丝发育不良[8]。根据林下栽培的实际取材进行培养料的配制,可以利用当地的农作物秸秆等废弃资源;也可以就地取材,利用林木资源,如竹林的竹叶、竹屑,果园的修剪的枝叶、木屑等原材料。制备大球盖菇培养料的原料需要当季新鲜、干燥、无霉变,使用前需要碾碎,稻草、麦秸等在使用前要暴晒1 d~2 d,然后再用水浸泡1 d~2 d湿透后再使用。既可以直接使用生料栽培,直接浸湿后的稻草覆盖在畦床进行播种,也可以使用发酵后的熟料。建堆发酵的方法同其它食用菌,需要经建堆、发酵、翻堆等程序,期间根据实际情况还要盖料、补水。大球盖菇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能力较强,因此培养料的配制和处理相对简单粗放。

菌种培养时碳源可以用葡萄糖、蔗糖、纤维素、木质素等,而氮源可用氨基酸、蛋白胨等,外加一些微量的无机盐物质。以农作物秸秆资源配料时,稻草、麦秆、玉米秸等是碳源,而麸皮、米糠等作为氮源,再加上碳酸钙等辅料。粪草料以及棉籽壳一般不太适合作为大球盖菇的培养基。但是刘跃钧等[9]用棉籽壳作为原料,熟料栽培大球盖菇,生物转化率高达94.9%,其配方为废菌糠63%、棉籽壳20%、麦麸15%、石膏1%、红糖1%。也可选用纯稻草、纯麦秆料;或者大豆秆和玉米秆各50%;稻草40%、谷壳40%、杂木屑20%等。使用木屑、树叶、干草栽培大球盖菇的效果也较好[10],可以看出大球盖菇的栽培用料比较粗放,一般的配方都可以满足需求。竹林资源几个配方的主料见表1。

表1 竹林资源主料配方Tab.1 Formulas of main materials of bamboo forest resources

由表1可知,仅在竹林下进行大球盖菇的栽培,其原材料来源就可以是竹叶、竹屑等,而且还可以应用菌糠、砻糠等生产废料,也可以使用稻草、稻壳等材料,配方原材料来源广泛。

1.4 播种

林下栽培大球盖菇,如果林下为保水困难的坡地,需覆盖预温的培养料,并喷水保湿后再进行播种,以保持培养料中的含水量。播种时要把秸秆等培养料压平踏实,铺设一层料后再将菌种撒在上面;然后再覆盖一层料,再撒一层菌种;最后再覆盖一层料即可,整个3层料保持约20 cm~30 cm的厚度即可。撒菌种时可以采用梅花点播,可适当增加穴数以提高菌丝生长速度。

1.5 子实体形成期和采收期管理

大球盖菇覆土后约15 d~20 d是其萌发期。此时注意控制温度范围在4℃~30℃,最好在12℃~25℃,并加强通风透气。出菇阶段保持空气湿度在85%~90%之间,菇床要适当喷水保温。在菇蕾出现后约5 d~7 d大球盖菇会迅速进入出菇采收期。一般为次年的4月份气温转暖后可以出第一茬菇,在整个生长季节一般可采三潮菇,每潮菇间隔约15 d。

采收时注意观察外观,大球盖菇子实体的成熟度不同,其品质、口感差异较大。当子实体菌膜未破或刚开口,菌盖呈钟形或菌盖边缘内卷时就可以采收,最迟应在菌盖内卷、菌褶呈灰白色时采收。采收时应注意避免触碰周围的幼菇,捏住菌柄根部轻轻旋转,松动后向上拉起采摘。采菇后顺手用土填平缺口、清除残菇。

2 大球盖菇休闲采摘与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2.1 大球盖菇休闲采摘

林下套种大球盖菇保护了生态环境,也为农民增收找到了新门路。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自然风光和气候条件都很好,具备发展休闲产业的基础条件。大球盖菇作为食用菌新品,比较适宜发展林下休闲采摘。林下套种的新型栽培模式和森林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人们在享用天然美味山珍的同时,还可以近距离与大球盖菇亲密接触,在林间尽情采摘、放松休闲。这种集林业、农业和休闲产业为一体的现代休闲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都市人的青睐。

对于游客来说,大球盖菇形体大、色彩独特,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采摘乐趣,再加上生长在林荫下,人们在采摘时,既不担心阳光曝晒,又能享受到天然的森林氧吧。漫步在林间,去发现一个个大小不一、颜色诱人的大球盖菇,或单生、或从生的簇拥在一起,仿似一张绒毯上镶嵌着无数个璀璨的明珠。绿色的森林、蔚蓝的天空、酒红色的菌盖、白色的菌柄、星星点点的散落在林间。远离城市的喧闹,亲近自然,体验采摘大球盖菇的农趣,感知生命、增长见识,通过采摘劳动来放松心情、寓教于乐。采摘后的大球盖菇,或者就地在农家烹饪品尝美食,或者装箱装袋带走,即节省了采摘的人工费用,又可以通过提供采摘、接待、休憩、餐饮等休闲服务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带动着菇农增收致富。

2.2 大球盖菇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大球盖菇特别适合进行林下套种栽培,这种栽培模式也践行了生态循环的理念。将林业和食用菌产业联系到一起,既能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又能生产食用菌产品。

1)林下栽培大球盖菇能减少林地的管理成本,可节省针对林木的灌溉、除草、看护人工等费用。栽培的废料菌糠又可以作为有机肥,促进林木生长,减少林业用肥的成本。

2)生态效应明显,特别是对于果林、竹林等经济林来说,大球盖菇栽培还可以改善果树、竹笋生长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调节土壤pH;大球盖菇栽培对土壤中的重金属等还有一定的吸附和富集作用,对净化土壤也有帮助[10]。

3)大球盖菇栽培的培基质多是农作物秸秆,与其他食用菌多使用木屑原料相比,大大减少了木材资源的占用率,节约了大量的木材资源。

4)变废为宝。农作物秸秆处理一直难以解决,焚烧方式对环境污染很大。而栽培大球盖菇可以消化农作物秸秆,进行无公害处理。除了在林下栽培,在田间也可以采取“大球盖菇+水稻”等轮作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3 结论

林下套种大球盖菇,即充分利用了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环境优势,又发展了生态大球盖菇栽培产业,实现了资源共享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同时大球盖菇休闲观光、采摘的体验效果更好,大大提高大球盖菇栽培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盖菇培养料大球
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大球盖菇栽培模式研究进展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基于隧道式发酵金针菇菌渣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制备分析*
数理:大球和小球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慈溪林下大球盖菇试种成功
有多少盏灯
开怀大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