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纠错”探究

2021-01-19边学虎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纠错教学研究小学数学

边学虎

【摘要】近年来,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迅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与反思,以更好地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许多教师将教学策略探究的重心放在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纠错”上,以引导学生巩固平时那些易错的知识点,增进学生对学习重难点的理解,针对数学中的一些问题进行重点“纠错”,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综合提高.因此,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中容易出错的关键点以及如何“纠错”两个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有效“纠错”

一、引 言

从长期的教学经验来看,小學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教材知识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下降,不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同时,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学生的知识盲区,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一些常见错误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小学数学这种对学生理性思考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更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更好地为学生的成绩提高提供保障.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纠错”探究,增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数学中常见错误的成因

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容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些错误,这些错误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从教学实践的结果来看,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面:(1)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问题.小学数学教学中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需要有着较强的知识处理能力,能够在自己的脑海中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分类,以避免知识混淆.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很明显并不具备类似的能力,由于刚接触到理论知识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依然欠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难以处理学到的庞杂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处理如此庞杂的知识自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也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2)小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较差.小学阶段的数学习题往往有许多的解题误区,如果学生的独立判断能力较差,那么,在面对这些误区的时候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也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干扰他们的独立判断能力,最终影响他们解题.同时,小学阶段的许多学生在解题的时候会由于粗心等原因,在审题的时候出现问题,这也在不知不觉间给学生的解题过程带来许多问题.

三、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纠错”策略

(一)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更好地对教学中的一些错误进行“纠错”,应该从学生的基础知识入手,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减少学生的知识盲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教学实际来看,许多学生的错题背后都暴露出他们的知识盲区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对题目背后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挖掘,引导学生掌握更加坚实的知识基础,促进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提高,让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架构出发,将整个知识体系联系到一起,提高教学纠错的有效性.

比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会发现,许多学生会在“计算圆形的面积”等问题的时候出现错误,而且,在问题暴露出来以后,许多学生依然对这个问题背后涉及的知识点感到陌生,因此,教师就应该从与圆形面积计算有关的基础知识出发,着重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教师也应该加强这一部分内容的题目练习,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反复运用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圆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增进他们对这方面内容的理解.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加强学生对圆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在学生理解R指的是圆的半径后,引导学生将半径与直径进行区分,从而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此时,教师可以用一个例题来进一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比如,教师可以提问:“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8 cm,要用这个正方形分割出一个圆形,那么这个圆形的最大面积是多少?”这个例题既引导学生回顾了正方形的基础知识,又将正方形与圆形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同时,最大面积的说法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圆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当然,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其他有关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在遇到类似题目的时候能够减少犯错.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也可以减少在这个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发挥学生自我纠错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发现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先去自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够促进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提高.

(二)促进学生对解题思维进行训练

在目前的小学生常犯的解题错误中,许多错误都是由于学生缺乏正确的解题思维导致的,因此,教师也应该针对学生的解题思维进行专项培训,以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从教学实际来看,大多数小学生都会在计算和解题的过程中出现许多错误,但是这些错误的产生又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许多学生会多次在同样的问题上犯错误.

比如,许多学生在做除法等计算题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错误,但是这些错误大多是由于缺乏合理的解题思维导致的,如果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的解题思维的锻炼,就能够减少同类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传递一些与除法有关的解题思维,让学生能够进行高质量的解题思考,进而减少解题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有20个苹果,要把这些苹果平分给3个孩子,那么每一个孩子能够分到几个苹果?最后还会剩下几个苹果?”这是小学除法题目中常见的题型,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概念,可以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时候,从班级中选择20个学生,分成3个小组,将分苹果的过程还原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进行更好的思考.而且,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最终能够引导学生产生良好的解题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引导学生对错题资源进行反思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错题的整理,但是许多学生对待错题仅限于进行整理的程度,很少会对整理后的错题进行积极的思考,这就不利于学生进行合理的反思活动,也导致了错题资源的浪费.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错题资源进行反思,以提高错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小学阶段,简易方程是一个对学生来说较难的知识点,许多学生也会在这个知识点上出现错误,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平时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入手,提高学生对错题资源的利用率.由于学生在简易方程这部分内容上经常会出错,那么,学生必然会在错题本上积累大量的有关简易方程的错题资源,因此,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好这一部分错题资源,促进学生对简易方程的理解.在简易方程这部分内容中,比较难的点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未知数的概念.学生大多是第一次接触到简易方程的内容,在理解上会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当然,教师可以对学生容易出错的一些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回顾.在许多学生的错题集上会出现“当a=8的時候,a×a=?”之类的问题,这些都是对简易方程基础知识点的考查,因此,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回顾错题集的方式来加强对一些基础知识的理解.另外,教师也应该定期设置一些错题回顾课,让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自主回顾错题,以加强对错题集的高效利用,让学生在这种反思与回顾中理解新的知识.

(四)尊重学生在纠错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推进的今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更加注重生本原则,尊重学生在纠错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高,要更好地在“纠错”的过程中实现这一点,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

比如,教师在进行“小数乘法”的教学时,往往会发现,学生经常会在小数相乘的时候将小数点的位置弄错,从而导致出现错误.但是,在“小数相乘的时候,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这个知识点上,教师往往也只能够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讲解,很难真正让学生根深蒂固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时间,让学生进行更多的例题解答,在解答例题的时候,学生就会发现计算过程中的许多问题.比如,在计算小数乘法的时候,有些学生也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记住小数点的移动规律,这个时候教师也可以让这些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以促进班级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要让学生更好地弄清计算中可能会出现的错误,教师就应该让学生进行更多的练习,让学生有机会自主总结规律,发现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由于班级中人数较多,教师很难用普遍的经验引导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个时候,学生只有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更好地在学习过程中得出适合自己的结论.

(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试错观念

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出现的每一次错误都是通往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对于学生来说,每一次错误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发挥出错误积极意义的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所犯错误对于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纠错时要注重对学生正确试错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敢于出错、敢于面对错误的意识和观念,进而从错误中汲取有用的养分,以此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面对错误,这既是对教师的要求,也是对学生的要求.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能急于批评学生的错误,而应当从积极的方面考虑学生出错这一问题.因此,教师应当做到的一点就是尊重学生所犯的每一处错误,并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经验.例如,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回顾这道题目所对应的数学知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讲解判断自身在应用知识时是否出现错误.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解题思路,通过对比正确解题思路与学生解题思路之间的差距来寻找学生出错的真正原因,帮助学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安慰,帮助学生建立起继续进行数学学习的自信,削减出现错误对学生学习自信带来的打击.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在传统教学中,许多学生的纠错只是表面工作,他们仅仅是在纠正答案,而不是在纠正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解题思路.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一种从答案中深入剖析自我知识体系和解题思路的意识,让学生能够透过表面看本质.只有这样的纠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纠错,只有这样的纠错才能够对学生未来的持续性学习和发展发挥促进作用.最后,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胜而不骄的态度,避免学生出现因为短暂的胜利产生骄傲心理而对后续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

(六)教授学生错题集的正确整理方法

虽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逐渐养成了收集并整理错题集的习惯,但是从总体来看,许多学生的错题集仅仅是表面工作,并没有真正发挥出错题集应当发挥的纠错作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解整理、收集错题集及应用错题集的方法,使错题集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错题集的真正意义所在.从字面来看,错题集就是错题的汇集和整合,就是一本以错题为主要内容的记录簿.但是从错题集的内在含义来看,它所包含的不仅是学生曾经出现错误的题目,也包含了学生的错误解题思路以及一系列知识盲区.因此,错题集的真正意义在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解题思路和知识盲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知识体系以及解题思路.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错题集的正确整理方法.错题集并不是错误题目和正确答案的整合,而是对正确解题思路以及知识点的整合.因此,学生在整理错题时除了要将题目以及自己的错误解题思路整理出来,还要对比错误解题思路整理出正确的解题思路,通过对比解题思路寻找自己出现问题的根源,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错题集中进行重点标注,即将出错率较高的知识点重点标注出来,为后期的复习提供便利.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纠错”探究的时候,应该掌握合理的策略,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当然,教师也要掌握合理的策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解题思维进行提高,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伟华.浅析小学数学高年级应用题教学[J].数码设计(上),2018(12):47-48.

[2]林志娟,杨海丰.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策略研究[J].成功:教育,2018(022):134.

[3]蔡晓青.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实践分析[J].数学大世界(小学5~6年级版),2016(1):68

[4]李文权.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读书文摘,2016(28):384.

[5]卜凡红.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纠错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041):190.

[6]孟霞.小学三,四年级学生数学错题成因及教学对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纠错教学研究小学数学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参省”之“参”读音纠错
关注学生发展,从作业批改开始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