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问题设计,让高中数学教学更有效

2021-01-19鲁明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年31期
关键词:素养提升问题设计高中数学

鲁明星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优化问题设计,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本文主要从激发性、关键处、剖析式、实践性、拓展式等角度优化问题设计,以期达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设计;素养提升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出目的明确的问题,为学生的思考提供指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让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形成多元的答案.教师要把控问题的范围,加强问题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教师要设置有一定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促进学生思维的跨越.教师要把握问题的难度,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获得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师要依据学情,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以激发性提问吸引参与兴趣

上课开始,教师要以有趣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学生只有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从而去探寻问题的本质,这样才能将所学的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要以激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求知,为他们的问题探索提供动力.教师创设的情境要有趣,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氛围,能引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必修一《函数的单调性(1)》内容时,教师呈现滨海县某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图(如下图),并提出问题:气温在哪些时段是逐步升高的或是下降的?如何用数学语言来刻画[14,24]内“随着时间变化气温逐渐降低”这一特征呢?教师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据变化规律,学会运用函数的观点去分析随时间的变化函数值的大小变化.

很多学生认为高中数学知识较为抽象,他们易产生畏难情绪,如果不及时地对他们的情绪加以缓解,会影响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以生活化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抽象的知识,消除其对数学的畏难心理,让学生积极地融入数学课堂.教师要运用多样的引入方式,设计有效的课堂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必修一《指数函数》一课内容时,教者创设问题情境:(1)某种细胞由1个分裂为2个,由2个分裂成4个,……经过x次分裂后,由1个细胞变为y个,请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某放射物质不断变化为其他物质,每经过1年剩留质量为原来的 50%,设该物质最初的质量为1,经过x年后剩留量为y,请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以上两个函数有何共同特征?能否统一写成一般的函数表达式呢?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建构指数函数的定义.

二、在关键处提问顺畅思维

教师要在概念导入处、解决重难点知识时、学生易错处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深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教师要在学习新知识时导入,让学生抓住其中的本质内容.教师要深挖教材,精研内容,设计有效的问题,促进他们对数学本质规律的探寻.数学知识的探究要经历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要由教师讲授、学生模仿的方式向学生的自主探索转移.教师要设计能引发学生自主思考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必修一《幂函数》一课内容时,教师让学生回顾: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是什么?y=ax(a>0,a≠1)有什么特征?y=x,y=x2,y=x3,y=x13,y=x12,y=x-1是不是指数函数?这些都是x的多少次幂的形式,叫作什么函数呢?教师引出幂函数的概念,让学生说说幂函数与指数函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教师可以在讲解重點知识时提问,设计由易到难的一系列问题串,为学生搭建循序而学的台阶,让学生由易到难地解决问题,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教师可以将重点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小的问题,并组成层层递进的问题串,这样能降低问题的难度,能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例如,苏教版必修三《循环语句》一课的重点内容是:条件语句的表示方法、结构、用法以及用条件语句表示算法.教师提出问题一:某浴室为节约用水开始实行计时收费,在30分钟内(含30分钟)每分钟0.1元,超过30分钟的部分按每分钟0.2元收费,请设计算法并用基本语句描述计费过程.学生通过算法程序的设计、输入,能体会到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便捷性,也从中收获了成功的体验.教师提出问题二:在超市中,唱片售价为每张25元,如果购买5张或5张以上的按九折收费,购买10张或10张以上的按八五折收费,请用算法语句描述计费工作.学生先用变量m表示顾客购买的唱片张数,用变量C表示顾客要缴纳的金额.先输入m,并对m进行判断,分为几种情况:若m<5,则C=25m;若5≤m<10,则C=25m×0.9;若m≥10,则C=25m×0.85.教师要为学生留出单独探索的空间,放手让他们尝试完成,从而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学生在探索交流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认知,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错误点恰当地设计问题,让学生能发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寻找出错的根源,能有针对性地改正错误,从而学会用错,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通过探错、纠错的学习过程,学生会表现得更加主动,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例如,有两个圆O1,O2,它们的半径分别为1与2,且|O1O2|=4,若动圆P与圆O1内切,又与圆O2外切,则动圆圆心P的轨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部分学生忽略了双曲线定义中的绝对值,因而出现解答错误.教师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反馈,而直接讲解,往往会影响教学的效果.教师让学生说说解决的过程.有一名学生是这样说的:因|PO2|-|PO1|=3(常数),且3<4=|O1O2|,故P点的轨迹为以O1和O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一支.教师让学生观察|PO2|-|PO1|=3与双曲线的定义有无区别.在教师的引导下,这名学生指出|PO2|-|PO1|=3左侧的整体没有绝对值,因而是双曲线的一支.教师依据学生的错误进行引导,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对双曲线定义的认识走向深入.

在课堂小结时,教师通过提问梳理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内化.教师可以提出与知识引入时对应的问题,能给学生带来承上启下的感受,帮助学生对知识点形成深刻的认知.例如,在学完幂函数内容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何用五个特殊的函数研究幂函数的性质?幂函数的性质有哪些?你能找出一个研究新函数的方法吗?教师通过问题梳理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抽象、推理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以剖析式提问引生深入

教师在遇到重点、难点问题时,可以将其拆分成低起点、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教师要针对数学抽象性强、学生畏难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合理地拆分问题,让他们感受到成功解题带来的快乐,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例如,在学习选修二中《导数的概念(2)》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在高台跳水的运动中,某运动员相对于水面的高度h(单位:m)与起跳后的时间t(单位:s)存在h=-4.9t2+6.5t+10的函数关系,请问:该运动员在0≤t≤6549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该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是静止的吗?用平均速度描述该运动员的运动状态存在怎样的问题?如何求该运动员的瞬时速度?通过计算t=2 s时的瞬间速度,当Δt趋近于0时,观察平均速度的数值,你会得到怎样的结论?运动员在某一时刻t0的瞬时速度如何表示?函数f(x)在x=x0处的瞬时变化率怎样表示?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问题,选择具有趣味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去探寻问题的本质.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理解.

教师要抓住单元章节的逻辑体系,带领学生去分析知识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并以一定的逻辑呈现,合理地设计问题串.问题的设计要具有挑战性,但要合理把握问题的难点,能让学生够得着.问题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前一个问题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后一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延伸,通过承上启下式的问题,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地思考.教师在提问时,要优化提问方式,可以将相似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运用对比式的提问,如在讲等比数列的性质时,可以与等差数列的性质放在一起,能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去学习新知,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教师要提出具有启发性、拓展性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思考指明方向,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四、以实践性提问发展素养

数学活动离不开认知与操作,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增进对问题的交流,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教师可以提出实践性的问题,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促进学生认知经验的发展.数学课堂上的知识来源于间接经验,能让知识得到快速传播.但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经历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过程,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让学生感受直观的图形,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理解.间接经验往往是由直接经验总结、提炼出来的,教师要发挥其教育价值,通过有效的手段将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这能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教师要开展实践性的提问,引领学生融入学习活动,让他们动脑动手,积极地参与操作活动,从而体会数学知识的内涵.

例如,在苏教版必修四《学习三角函数的应用》一课内容时,教师向学生呈现某港口在某季节每天的整点时间与水深关系表,请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看看能否从中获得一些信息.学生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发现水深有变化,从而猜想出这种变化呈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为借助散点图来表示这些数据做好铺垫.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画出这些数据的散点图?你能使用图形计算器画出散点图吗?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的探讨,以时间为横轴、水深为纵轴,运用描点法画出这些数据的散点图,根据曲线的形状与走势,分析曲线的形成与特征,判断函数模型,用正弦函数y=Asin(ωx+φ)+k来近似拟合.我们已知知道港口在某季节每天的时间与水深的关系,确定形如y=2.5sinπ6x+5的模型来刻画,再利用该模型解决有关货船进出港的一些实际问题:一条货船吃水深度为4 m,安全条例规定至少要有1.5 m的安全间隙,该船何时能进入港口?在港口能待多久?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分析:货船进入港口所需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如何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这一条件?如何解这个不等式?若将不等式两端看成两个函数,分别作出它们的函数图像,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去分析,那么满足条件的解是图像中的哪部分?在[0,24]内满足条件的解集是什么?依据图像货船应选择什么时候进港,什么时候出港?能待多长时间?教师要借助问题,让学生感受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现象的重要数学模型,学会运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以拓展式提问发散思维

教师在结课前十分钟对本课或本章节进行知识梳理、思想概括,并由点到面地呈现知识结构.教师要借助于拓展性的提问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结构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必修一《对数函数》内容后,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结合生活实际举出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应用吗?你能说说指数函数概念的拓展过程吗?对数函数是如何推导出来的?你能否依据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研究过程,说说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研究新函数?你能举出“爆炸式增长”的例子吗?

教师也可以开展由点到面的拓展性提问,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内容的理解.教师要借助疑问,拓展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教师可对问题进行深度的挖掘,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数学家的研究历史与思维过程,或对错题进行分因,寻找成因,并通过提问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或以问题串引发学生联想,让他们循序而学,探寻知识本质.例如,针对学生对双曲线认识模糊的问题,教师设计变式问题:已知圆C:(x+3)2+y2=4及点M(3,0),P为圆周上一点,MP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CP于点N,则动点N的轨迹方程是什么?已知点A(-1,0),B(1,0),动点M满足||MA|-|MB||=2,则点M的轨迹方程是什么?教师借助于拓展问题引领学生探究,能深化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教师通过对问题加以变化、引申、拓展,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潜能,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必修一《函数的奇偶性》一课内容时,在学生理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时,用定义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后,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已知函数f(x)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求证:f(x)=0.学生通过条件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从而获得结论f(-x)=f(x)且f(-x)=-f(x),由此可以推导出f(x)=0.教师进一步追问:这样的函数应该有多少个?很多学生会认为这样的函数只有一个,在提示、引导下,他们通过改变函数的定义域从而获得不同的函数.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轻松的氛围,提出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行为投入.教师要在重点处、难点处、易错处提问,帮助学生厘清数学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他们思维品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叶强.问题解决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应用体会[J].文理导航,2015(14):22.

[2]余金榮.创设系列数学活动问题情境的若干原则[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9(10):10.

[3]卓斌.例谈数学教学中问题串的设计与使用[J].数学通报,2013(06):2-5.

猜你喜欢

素养提升问题设计高中数学
新课改下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探析
浅谈兴趣引领对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性
打造快乐的数学课堂
精设计,巧提问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创新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