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命制情境默写试题的方法还原与评价审视

2021-01-18涂韶华

新校园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三峡小题命题

涂韶华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高考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在高考语文试题中,情境默写试题集中体现了语文学科“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理解与传承”的素养,着重考查学生古诗文的识记与理解迁移运用能力。因此,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考情境默写模拟命题实践,要做到:语料的选取要立足于主题、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命题的内涵要充分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和语文课程标准,创设科学而合理的丰富情境,调动学生课内外积累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在测试任务中呈现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落实育人的目标。基于此认识,文章结合自身命制高考语文模拟情境默写试题实践,提出一个建立在课程目标基础上的高考情境默写模拟试题研制框架。

一、命题文本:《逍遥游》《三峡》《师说》

庄子赋予《逍遥游》浪漫的想象,通过说理的寓言和生动的比喻,阐述追求精神世界绝对自由的主张:万物皆有所待。自然世界中一切事物,大至鲲鹏,小至尘埃,气息都是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即“至人无己”。

郦道元《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山峰高峻,江水汹涌,碧潭清澈,瀑布飞悬,猿鸣哀转,渔歌苍凉,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的三峡风光,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韩愈《师说》论述了教师的重要性、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批判了当时抨击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错误观念,倡导从师学习、求师重道,不应背弃古道。

【核心价值】

所选三个篇目思想性符合语文课标中“立德树人”的目标,凸显文化育人的功能,培植学生认同中国文化,热爱祖国壮美山河、自然风光,树立尊师重教的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命题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提出:通过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根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精神,高考对情境默写的能力要求:主动背诵古代优秀诗文,积累经典诗文名句,培养高雅的审美追求,增强文化自信;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实现“文化育人”目标。

二、命题过程:《逍遥游》《三峡》《师说》情境默写命题多维观察

本题选取《逍遥游》《三峡》《师说》三篇经典散文,设置问题情境,各命制一道题。命题以简答题的方式,从语义角度分析、逻辑关系辨析、语用情境理解角度,关涉古代诗文内容、主旨、人物形象等,切合奉献精神、家国情怀、人生修养等新时代中国发展主流思想,充分体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将考查点放在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可迁移的知识上”的要求。

1. 命题呈现

(1)庄子《逍遥游》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是指雾气,它和尘埃一起,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都有所凭借而非自由。

(2)回音壁壁面光滑,在回音壁前击掌叩石,另一端立刻会传回酷似原声数倍的回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峡》)的奇特体验。

(3)《师说》一文不仅论证思路严密,而且语言表达简洁,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2. 多维观察

【测试情境】本题以庄子《逍遥游》《三峡》《师说》内容和观点态度为命题情境。第(1)小题属于语义角度分析命题,题干由提示性篇目、诗文理解性内容和需要填写的诗句等三部分构成,主要以学科情境为主。第(2)小题属于语用情境命题,题干内容由四句话组成:前三句设定具体而真实的情境;后一句由需要填写的指定篇目的诗文句子和理解性分析构成,命题完成由情境设置到诗文运用视角转换,实现了学科情境和个人生活体验情境的结合。第(3)小题属于逻辑关系辨析、语义角度分析命题,题干先从逻辑关系层面设定篇目涉及的行文思路、语言特点等学科认知情境,然后填写指令由需要填写的诗文及其理解分析的语句构成。

【命题还原】第(1)小题以《逍遥游》文本“野马”“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两句为学科认知情境,从非连续语意形式内容以及观点理解的角度考查默写,属于基础性命题方法;第(2)小题创设“回声”这一体验情境,结合特定的生活场合,属于综合性、创新性命题方法;第3小题以《师说》为学科认知情境,先在文章行文思路和语言特点上作出了提示,要求空缺部分与内容相关联,属于基础性考查方法。

【必备知识】关于默写范围:《课程标准》推荐古诗文背诵篇目。关于文本知识:教材相关篇目《逍遥游》《三峡》《师说》相关内容与情感知识。

【关键能力】文感(内容、思路、技巧):理解原文内容、主旨和相关艺术技巧等。

【学科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解题思路】细读题干,把握题意;扣住提示,篩选语句。

三、命题审视:基于高考评价体系

1. 命题理念:充分发挥命题的“文化育人”价值

文本材料的内容和主题,充分体现命题对学生精神成长的积极引导,其根本价值不仅在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还在于发挥考试评价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由”(《逍遥游》)、高雅的审美情趣(《三峡》)和尊师重教意识(《师说》)的培养。

2. 命题形式:关注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呈现

这三道情境默写题在命题形式上侧重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综合性,设置的问题立足于对相关篇目的全面理解,引导学生运用语文思维解决相关的问题。三道题中,第(1)(3)小题是按照“是什么”问题方式命制的,关注文本内容性知识或信息的考查;第(2)小题则是按照“怎么样”问题方式命制的,命制过程呈现思维的递进性,命题将固定的诗句识记转化为有真实情境和意义的学习任务。总体来看,试题不仅关注内容性知识,更关注学生运用语文学科知识与学习经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3. 命题逻辑:凸显“语文核心素养”的隐性主线

命题依据《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核心素养要求,一方面遵循以具体学习内容为载体的知识逻辑,另一方面凸显以语言建构、思维提升、审美鉴赏和文化传承等学科核心素养为主线的综合性组织逻辑。第(1)(2)小题通过题干阐述性语言与教材篇目内容的一致性判断,是对语言构建与思维发展素养层面的呼应;第3小题,对作者创作的目的与构思的分析便是审美鉴赏能力与“尊师”文化传承的考量。

4. 命题驱动:践行语文课程目标的问题情境创设

情境默写命题践行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情境化命题,突出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语文学科认识情境,引导学生运用信息资源,完成语文学习任务。第(1)(3)小题有学科知识的情境,而第(2)小题巧妙地创设日常生活普遍经验——“回声”这种现象,属于社会生活情境。综合整个命题过程,基于文本创设的“情境”信息发挥了有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整合。

5. 命题框架:遵循高考评价体系“一体四层四翼”的框架

新高考命题遵循高考评价体系“一体四层四翼”理论框架,旨在构建“教—学—评”体系化的新课程教学。就命题层面具体来说,一方面要以“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为目标,选取反映社会层面的文本材料,充分发挥诗文育人的价值功能;另一方面要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同时,注重考查的“基礎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努力构建指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体系。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

责任编辑:王 燕

注:本文是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重点课题《语文素养导向的高考“试题研究—讲评教学”统整建构研究》(编号为:19PTZD038)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三峡小题命题
我们可能读了一个假《三峡》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人民三峡人民建,建好三峡_____
北京重庆三峡酒楼创新菜选(一)
三峡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