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造积极自我意象,助力后进生健康成长

2021-01-18梁国栋

新校园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内疚感消极成就

梁国栋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麦克斯威尔·马尔茨在《心理控制术》提到的观点,“自我意象”就是个体对自己的看法,也就是根据自己的成长、生活、学习经历,并结合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形成的“我是什么样的人”的判断。这是一个心理层面的“自我”形象,它形成之初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它对“自我”形象的形成具有暗示和引导作用,所以时间长了,这个主观形象可能会变成客观现实的“自我”。自我意象可以分为积极自我意象和消极自我意象两类。在实际工作中,引导学生消除消极自我意象,形成积极自我意象,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据分析,学生消极自我意象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本身的素质和习惯,如有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到了初中还没有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毫无兴趣等。这就导致面对同样的问题和知识点,有的学生掌握得快,有的学生掌握得慢或者根本掌握不了。久之,后者就会形成“我不擅长学习”之类的主观认知。二是教师的原因。课堂教学面对的是绝大多数学生,教师的评价,特别是书面作业和测试也是力求客观公正的,或者分成甲、乙、丙等几档,或者以分数(现在多是等级)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些多次受到老师批评或者多次测试成绩较差的学生,会很自然地形成“我是差生”的认知,时间稍长就会在学习上放弃努力。三是家庭的原因。很多家长只看重“结果”——测试的分数,不去帮助孩子寻找成绩落后的主观原因,或只是简单归咎于“笨”等表面现象,不去鼓励,看不到孩子的优点与进步,只是打击挖苦,使孩子丧失学习自信心,进而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象。

由于学生消极自我意象的形成原因是复杂的,是学校、家庭甚至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是被不断以课堂提问答错问题、测试受到“差评”、被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等众多“有力证据”证明出来的,因此在学生心目中这个结论是“科学的”、难以改变的,所以任课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深入思考,加大对这类学生思想意识的干预力度。

一是引导学生反思消极自我意象的成因。消极自我意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在于他们对自我认识的错误推断上。如课堂提问几次都不会,就说是自己“笨”,而不归因于没有仔细听讲或者认真思考;在作业本上或者练习册上将最基础的内容(如填空题,所填写内容都在课本上)写错了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就觉得失去了面子,而不归因于自己学习不够认真,甚至为了维护所谓的“尊严”,就故意放弃该学科,测试时故意出现低分……面对上述情况,老师找他们谈话时要引导他们看清“自己不如他人”的原因:不是天资不行,而是用心和用功程度不够。(当然,教师也应该从“教”的方面分析自己的原因:设计的问题是否符合所提问学生的实际,提问的方式和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是否具有启发性、鼓励性,是否能够调动起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二是激发他们的“内疚感”,进而使之产生较高的成就需要。依据有关理论,成就需要高的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合理设置的挑战性目标,并渴望得到明确的反馈和对其成功的认可,体验到努力带来的成就感;成就需要低的学生则反之。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负面评价,有的能将它作为奋斗的动力,不断进取,愈挫愈勇,努力完善自己;有的却经受不起挫折,遭受一点打击就可能放弃努力甚至自暴自弃。

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据心理学家韦纳的归因理论,前者的成就需要高,因为他们倾向于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努力,把失败归结于自己努力不够——而“努力”属于内部的不稳定可控因素,因对此后的行为期待高、情绪体验佳而愿意付出足够的努力;后者的成就需要低,因为他们习惯于将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不可控的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而“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不可控因素,这样他们就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因对此后的行为期待低、情绪体验欠佳而不愿付出努力。努力和能力歸因会产生对失败不同的随后行为反应。前者会提高动机,后者会抑制动机。因此,对于后进生,教师应当设计情景,使之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反应体验首先成为产生“内疚感”而不是“羞愧感”的情感体验。例如,学生就数学成绩不佳归因为自己“笨”,那就可以以他好一些的学科成绩证明他“不笨”,使他认识到自己归因的错误:数学学科成绩不佳的真正原因是学习用时少,以及畏惧心理;有的学生说自己的记忆力差,我们就可以告诉他,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人的忘记是正常的,只有不断重复才能变成长时间记忆。教师要想方设法使他们体悟到学习成绩的高低与平时投入的精力成正比,而自己此前成绩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错误地判断了自己,使之由此产生深切的内疚感,在自己心目中形成一个“我聪明,可惜不够勤奋/学习方法欠佳……”的自我意象,进而消除消极自我意象并产生较高的成就需要(如“我坚韧,并且勤奋/能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方法……”)的心理基础。

三是引导学生科学塑造积极自我意象。根据心理学家韦纳的理论,人的自我意象是可以操作的。可以通过意象训练——即在头脑中对自己的形象展开想象,形象地展示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然后将自己努力塑造成为那个成功的形象——来展开,所以引导并帮助学生塑造积极自我意象是引导学生重拾信心的科学基础。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将“自我”分为自我意象(或自我形象)、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人的自我意象与理想自我相符程度越高,他们的情绪就越稳定,较为自信;反之,就会产生过度紧张和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对于那些有消极自我意象的学生,教师要帮助他们树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小步子密台阶,使他们付出劳动就能达到;切忌好高骛远。为了帮助他们明确自我意象的特征,教师可通过班会交流等方式展开,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以及在实施积极意象,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作者单位:山东省五莲县洪凝街道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王 燕

猜你喜欢

内疚感消极成就
消极的后果
别用内疚感绑架孩子
拆屋效应
燧人氏钻木取火
年轻有为
内疚也是病
做平等父母,勿道德绑架
让自己发光
为何当代艺术很多都是消极的,血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