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叙事诗教学路径探微

2021-01-18张倩萌

新校园 2021年10期
关键词:卖炭翁杜甫诗歌

张倩萌

古代叙事诗作为一种诗歌类别,以独特的叙事方式来传达作者的情感,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实现人物的塑造与价值的传递,既有“事”的叙述,又有“叙”的精妙,同时还有“诗”的属性。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古代叙事诗的文体特点,从多个维度建构课堂,教出叙事诗的精彩。本文以《石壕吏》《卖炭翁》为例,探究古代叙事诗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体味其中的语文价值。

叙事诗是诗歌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叙事诗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的特点,体式灵活,叙事简练,层次清晰,主题丰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扣古代叙事诗文体特点,从多个角度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品读作品,感受古代叙事诗的艺术魅力,提升语文素养。《石壕吏》和《卖炭翁》这两篇叙事诗分别出自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和白居易之手,两诗作为叙写唐王朝民间疾苦的最强音,其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典型化手法和寓主观于客观、精练含蓄的语言及注重细节描写的艺术技巧,都值得我们在教学中挖掘其中的深层意蕴,引导学生感受其所承载的历史和时代使命,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聚焦“事”的丰富性,在复述中体会诗歌内蕴

复述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记忆和理解能力及想象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讲好一个故事”往往更能够反映学生的阅读水平,而教学从文本的故事本身出发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故事来驱动学生对整篇文本的学习。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多种复述方式,建构学生对文本故事的理解。分角色扮演复述、课文补白法、关键词法、转换视角法等都是引导学生进行复述的较好形式。例如分角色扮演复述,它是中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在进行表演复述时,学生通过再现所描述人物的动作、神情和语言来理解人物形象,感受故事本身的独特性,这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也使得其对文本的理解更加透彻。在教学《石壕吏》一文时,就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老妪、官吏和作者来对故事进行创造性复述,有的老师还创造性地运用了“潜台词”这一形式,在复述的同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心理走向,感知人物形象。此外,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发现,文章对“老翁”这一形象着墨甚少,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这一留白处启发学生进行想象,以“老翁”的身份重述课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对人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故事本身也有了更深的体悟与认识,通过复述所达成的教学效果也不再简单地停留在梳理文章脉络本身,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复述对课文能够有更深一层的理解,在文本丰富的叙事中感受诗歌的美。

需要注意的是,复述的方法仅是依托,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复述来感知课文,提升语文能力。在复述过程中,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搭建认知复述的支架,为学生学会创造性复述奠定基础。例如在教授《卖炭翁》一课时,有的老师在引导学生“用卖炭翁的身份讲述故事”这一环节中,出示讲故事的“小贴士”供学生参考,这些“小贴士”作为支架的呈现就是学生认知和复述的阶梯,不仅能够推动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整体把握,更是对文本细节进行体悟和思考的载体。正是紧扣这些支架,学生在复述的过程中才能更充分关注情节和语言之间的关系,进而挖掘文本的内核,感受文本的“真味”。

二、聚焦“叙”的多样性,在视角转换中品味叙事艺术

不同文体的教学价值侧重点不同。叙事诗的侧重点就是叙事,关键在如何“叙”上,需要关注凸显艺术作品个性的叙事奥妙,不能忽略形式只谈叙了什么事情、刻画了什么人物形象、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因此,探究叙事艺术就成了把握叙事诗特点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文本叙事视角的巧妙,例如《石壕吏》一诗中,诗歌的第一段是以故事的见证者“我”的视角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第二、三两段视角转换为“老妪”,这部分致辞也正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最后一段又回到见证者“我”的视角,交代了故事的结局。种种视角转换不仅展现了文章精巧的叙事艺术,同时将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中,使得诗歌要表达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学生在阅读诗歌后,很容易产生一个困惑:诗歌题目为《石壕吏》,但为何文中却对吏的着墨甚少呢?我们细细品味就会发现,这其实是诗歌“藏问于答”的一种叙事艺术,在诗歌中,尽管没有大篇幅地写官吏,但老妪的“致词”恰恰句句都是官吏逼出来的,这种“虚明实暗”的叙事艺术,既丰富了故事情节,又体现了诗歌内容的真实性,还突出了人物的鲜明形象,在课堂中值得引导学生深入体味。

从文本的叙述视角出发了解叙述艺术是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创设情境,带领学生变换视角,在视角的变换中深入领会诗歌中的叙事艺术。例如在教授《卖炭翁》一课时,文章尽管有主人公心理的介入,但诗歌从整体来看还是采用第三人称的旁观者视角来叙述,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转换不同的叙述视角来多角度理解课文,既可以从卖炭翁的视角,又可以从作者的视角,甚至还可以从压迫卖炭翁的宫使们的视角来改写这一段故事,多重视角的转换不仅使诗歌的基调产生相应的变化,同时也能够使教学走向深度,走进学生内心深处。对于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都应当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提供相应的学习支架,使学生的学习在课堂上真实发生。

三、聚焦“诗”的独特性,在群文阅读中打开悟诗新视角

陆机的《文赋》中提道:“诗缘情而绮靡”,“吟咏性情”是诗歌最内在的表达。对于叙事诗来说,“叙事”仅仅是表现诗情的手段和形式,其“诗”的特性才是其流传千古的秘妙所在,而其叙事背后的情意或意志才是诗歌的灵魂旨归。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探究诗歌背后的东西,看到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时代使命,看到它独特的艺术魅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群文阅读,将文本置于一个大的关联网中,用“关联”的视角打破文本之间的界限,在多维语境中探求“每一篇”独特的教学价值和“这一类”多元的教学价值,打开悟诗新视角。

潘庆玉老师针对群文的组元方式提出了“链接组元”,这一组元形式反映了文本间互文性的本质,强调依据“关注点”的变化而自由链接文本。链接的内容既可以包括书面的语言阅读,还包含更广泛意义上的非语言文本的“看”:读“物”、读“像”、读“图”、读“事”,不一而足。因此,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可以实施不同形式与内容的群文阅读。例如在教授《石壕吏》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中既可以引入杜甫的“三吏三别”中其他几首叙事诗或杜甫的其他作品,也可以引入后人对杜甫诗歌的评价,还可以引入杜甫的人生轨迹图、有关杜甫的事件等,通过丰富的链接内容与形式让学生层层递进地解读杜甫,深入领悟杜甫的心境与灵魂。

总之,群文的链接形式是灵活的,但链接并不意味着毫无章法地堆砌,不论引入何种内容与形式,其前提应当是依托于整个群文的语境,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创造符合“这一类”的情景语境、上下文语境、社会文化语境等,丰富学生的体验,取得语文教学的综合效应。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更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同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组织课堂讨论,维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纪律性,引導学生发现文本的价值,建构自己的文本理念,通过朗读、讨论、读写结合等形式使学生产生共情,与文本、作者同呼吸、共命运。

四、结语

叙事诗“把叙事和抒情高度地、完美地结合起来,总是借事抒情、以情带事”,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叙事诗的特点,即“叙事性与抒情性的统一”,展开教学,在鉴赏古代叙事诗时不仅要看到它“叙”的多样性、“事”的丰富性、“诗”的独特性,更要看到其所承载的历史和时代使命,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对文本的解读要有层次,教学设计要有层次,课堂教学要有层次,在关注文学体裁的同时,关注文体特征,带领学生体味叙事诗的美,兼顾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效果。总之,语文教学的核心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把语文学好。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庄 源

猜你喜欢

卖炭翁杜甫诗歌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登高
七月诗歌
卖炭翁
中唐时期底层人民的苦难和不幸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卖炭翁的艰辛与贫寒
绝句
诗歌过年
卖炭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