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贝多芬《春天奏鸣曲》的艺术魅力

2021-01-18徐晓琳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37期
关键词:奏鸣曲贝多芬

摘要:贝多芬的创作生涯中一共创作了9首交响乐、1首小提琴协奏曲以及10首小提琴钢琴奏鸣曲。这首《春天》奏鸣曲是作曲家第五首奏鸣曲。本文以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为研究对象,对其音乐创作风格和曲式结构上做了详细的叙述,多角度分析归纳作曲家所要表达的音乐语汇和音乐形象,并从演奏者的角度去进行演绎方面的解析。希望本论文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对即将演奏此奏鸣曲的音乐爱好者有一些借鉴和启发作用。

关键词:贝多芬;奏鸣曲

一、《春天奏鸣曲》创作背景

贝多芬的作品很多有独奏曲、交响乐,同时也涉及较多的歌剧、钢琴和室内乐等等,整体上的题材十分广泛,音乐的形式也是各式各样的。贝多芬的《春天奏鸣曲》创作于1801年,这个阶段处于法国大革命期间,而贝多芬创作这部作品也是受到了启蒙主义思潮的影响,这种思想进步和变革的氛围带给了贝多芬灵感,怀揣着对于自由和进步的向往,贝多芬创作了《春天奏鸣曲》。这部作品最初没有命名,由于其曲目听起来给人以春天的感觉,所以被后人命名为《春天奏鸣曲》。

二、曲目结构分析研究

(一)快板乐章

首先需要关注的是快板乐章,这是第一乐章的模式,也是奏鸣曲式。从第一乐章的呈示部中可以看出,分别为主部、连接部、副部和结束部。其中主部属于复乐段结构,需要首先在小提琴声部展示出来。连接部是连接主部材料发展的,为副部出现做准备。副部属于乐段的重复结构,展示了激烈昂扬的形象。结束部则巩固了副部的调性,小提琴使用快速音节拉奏,钢琴使用织体伴奏,体现了钢琴与小提琴的同等重要性,展现了整个乐曲的亮点。

(二)慢板乐章

第二乐章是慢板乐章,该乐章富有的是表情,采取了较为简单的复三部曲式的结构。该乐章是由钢琴进入主题,钢琴的旋律抒情缓慢,让听众感到了一种婉转,悠扬的倾诉,而小提琴的音符不多,但是和钢琴有着亲密的配合,钢琴与小提琴的二重唱效果被极佳的突出,之后小提琴声部重复奏出主题旋律。在这一整个乐章中,钢琴和小提琴并不是急促的表达感情,而是以舒缓和柔和的语气进行倾诉,两种乐器针对这一个主题进行了四次变奏处理,这四次变奏处理的长短各不相同,而旋律的平缓轻松与第一乐章的急促朝气有着鲜明的反差。

(三)谐谑曲

第三乐章在上文强调的快慢结构中做了相互之间的穿插,可以看作是谐谑曲的表现样式,这类的表现样式是充满智慧的,相对比较欢快,虽然短小,但是却十分精炼。第三乐章只有一分多钟的时间,同样也采用了复三部曲式。在钢琴的演奏过程中,整体上凸显出了相对比较悲壮的主题。钢琴演奏同样需要演奏者表现出跳跃性,在小提琴演奏的过程中是伴随着鋼琴演奏而出现的,相互追赶、相互嬉戏的画面则凸显了整体的感情,音符的顿奏使得整体的旋律凸显更加直接,这也是其对比的直接展示。

(四)快板乐章

第四乐章的旋律乐章是快板,该乐章采用的是回旋奏鸣曲。与前三个乐章相同,该乐章的开头还是有钢琴进行演奏,钢琴将主题进行回旋的演奏曲式让旋律具有活泼明亮的气息,然后由小提琴进行主题旋律的重复演奏。并且也以此主题作为基础让更多的变奏得以发展,让整个乐章的情绪在酝酿中得到提升,听众们听到的是一个具有极大张力的结尾。

三、《春天奏鸣曲》的艺术特征

在这首奏鸣曲中,钢琴与小提琴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是这首奏鸣曲独特的艺术特性,通过齐奏,或者小提琴为主旋律、钢琴为伴奏旋律的形式将两种旋律交织起来,展现春天的温暖和朝气。除此之外,《春天奏鸣曲》还具有强烈的力度对比、丰富多变的和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的综合体现等艺术特征。

(一)强烈的力度对比

《春天奏鸣曲》中频繁的使用力度记号,这也是其艺术特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贝多芬使用的力度记号包括:弱、渐弱、突弱、很弱、渐弱至很弱、强、渐强、突强、很强、强后即弱、强音后突弱、突强音后突弱。由此可见,力度的张力被用到极致,而这种张力也渲染出了欢快、热烈的情感。以尾声部分为例,该部分通过强烈的力度对比进行了收尾,小提琴和钢琴交替演奏出强奏的旋律,仿佛蓝天和绿地的相互呼应,强烈力度对比的演奏让听众感受到新生的朝气和拼搏的欲望,给人热血沸腾的感觉,也对主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强调和呼应。这种大量的强烈的力度演奏,既是该作品的艺术特色,同时又对演奏者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演奏者需要熟练准确的掌握这些力度的演奏,才能够很好的诠释这部作品。

(二)丰富多变的和声

该作品通过丰富多变的和声进一步发挥了小提琴和钢琴两种旋律的交织的魅力。其中有一段旋律,起初,钢琴右手在高声部分解和弦,左手全音符长音。之后,钢琴右手三连音,左手重复主旋律,但是在不同声部,与小提琴主旋律相互呼应。贝多芬通过这种多变的和声的方式来提升旋律的立体感,通过这些旋律,听众脑海中能够想象到春天的丰富多样的色彩、动植物的画面,同时产生多层次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的综合体现

《春天奏鸣曲》既拥有古典主义的对称式的旋律,很多乐句中都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均衡结构。与此同时,《春天奏鸣曲》又通过各种技巧,通过多元化的力度变化、和声、踏板等等技巧体现出这部作品的独特风格,更重要的是,展现了浪漫主义的丰富的情感表达。在许多乐句创作的细节处理上,都与正统的古典主义风格存在差异。也就是说,这部作品在风格流派上,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的综合体现。

四、结语

贝多芬是音乐史上不可多得的天才,也是为人类音乐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他的很多作品,包括文章所研究的《春天奏鸣曲》,都是其人生的重要展示。贝多芬一生命运多舛,特别是在与生活作斗争时也在创作,可以看作是和命运反抗的代表人物,所以他的作品很多都充满了个人情感和内涵因素。在《春天奏鸣曲》曲式分析中,我们看到了他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过结合着大开大合的演奏也体会出了贝多芬很多的无奈,因此这首曲子可以看作是小提琴音乐会中的必备曲目,也是充满艺术价值及内涵的经典曲目。

参考文献:

[1]陈胤良.浅议贝多芬《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演奏技巧[J].明日风尚,2021(10):12-13.

[2]毛羽.通史与断代史中的贝多芬——管窥并反思音乐史的研究与写作[J].中国音乐学,2017(02):121-133.

[3]宫宏宇.西乐东渐——贝多芬作品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的演奏实例考[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7(01):169-177.

[4]刘小龙.探索田园中的愉悦之音——对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手稿修订的分析与阐释[J].音乐研究,2016(01):51-67.

作者简介:徐晓琳,1996.10,男,汉族,江苏淮安,硕士在读,四川轻化工大学,小提琴方向。

猜你喜欢

奏鸣曲贝多芬
手机上的奏鸣曲
什么是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
贝多芬只有一个
“没良心”的贝多芬
饥饿奏鸣曲
呼噜奏鸣曲
贝多芬的故事(下)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
相见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