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四有”体育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021-01-18孙源
孙源
摘 要 “四有”体育课堂围绕体能、技能、竞赛、兴趣展开高效精准的教学活动,以体能发展为基础、技能教学为手段、竞赛活动为载体、兴趣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特点和不同爱好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充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要求内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涵盖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关键因素,“四有”体育课堂准确匹配体育核心素养发展需求,这也使其成为高中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首选模式。
关键词 高中体育 四有体育课堂 教学实践
一、引言
人才储备与人才培养是现阶段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关键,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并具备关键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使命。高中体育三位一体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指明了体育教育发展改革的方向。“四有”体育课堂在构建过程中秉承着追求实效、因材施教、灵活多样、激活动力的基本原则,这有效改变了高中体育教育单调重复、活动无聊、竞技缺失、趣味不足的现状。教师将关注重点集中于体能、技能、竞赛、兴趣等关键环节,既满足了体育教育核心素养培育需求,又适应了高中学生身心参与体验诉求。因此,“四有”体育课堂的教学时间活动能够扎实推进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1]。
二、体能训练,贯穿始终
体能是学生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基础。充沛的体能不仅仅有助于学生的体育锻炼和体育竞技,更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教师在“四有”体育课堂上应该将体能训练贯穿始终,根据教学阶段和教学内容的差异选择合适的体能训练方案,如在运动准备阶段可以通过慢跑、健身操、体育游戏的方式开展运动能力锻炼;在技能训练环节则可以通过技能与体能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等体能素质;在放松总结阶段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舒缓的拉伸运动,进一步感受身体状态发生的改变。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体能训练时可以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游戏或体育竞赛方式,有效增加体能训练的趣味性和竞争性,这能很好适应高中学生的运动心理,改变了学生对体能训练较为枯燥的传统认识。在体能训练过程中教师不断调整训练内容和组合排列顺序,同时增加音乐等元素,更好地发挥体能训练的作用与影响。
三、完整技能,主动学习
技能训练围绕不同体育项目的关键性技能展开,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以单个技能教学为重点,学生参与技能学习后依然无法完整的掌握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在“四有”体育课堂上教师更加关注技能训练的完整性,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特点展开完整的技能学习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画或教师演示方式帮助学生完整地掌握运动技能,另一方面教师借助教学情境和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深入参与技能训练并不断调整训练方式,保持学生对技能训练的兴趣[2]。“四有”体育课堂强调自主、合作和探索,在技能训练时教师完成基本教学后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探究自身短板,持续改进技能缺陷,教师可以将发展层次相近的学生分为同一小组,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学习进步。
四、竞赛活动,多种多样
體育竞赛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这准确契合了高中学生好胜心强、表现欲强和参与积极性高的心理特点。教师在“四有”体育课堂应该重视多种竞赛活动的有效运用,在各个教学环节积极引入体育竞赛,如在教学准备阶段通过体育游戏竞赛吸引学生快速进入体育运动状态,达到更好的热身效果;在技能发展阶段引入体育竞赛,帮助学生在竞赛之中发现的技能短板并予以改进。多种竞赛活动的引入能够让学生的身体与巡礼保持更加兴奋状态,进一步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与实效。在竞赛活动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和各地差异,如男生更加喜欢具有竞技性和对抗性的竞赛,女生更加喜欢具有技巧性和娱乐性的竞赛;低年级学生更青睐趣味性游戏竞赛,高年级学生则更注重充满挑战的比赛活动[3]。
五、挖掘兴趣,为乐而学
“四有”体育课堂对学生的兴趣保持了高度关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深度挖掘教学活动中的趣味元素,将教学内容更好地融入游戏、竞赛、情境之中,借助高中学生的现有生活经验与体验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训练,同时结合学生情况选择各种游戏、竞赛、探索活动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少讲,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和探索,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技能更能带给学生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吴舒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思想下,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能模块的内容设计及锻炼方法[J].田径,2019(11):46-48.
[2]黄友德,杨殷俊.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对体育后进生体质及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05):26-29.
[3]胡小清,唐炎,刘阳,等.近30年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现状及启示——基于《美国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现状报告》的文本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06):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