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结合的研究
2021-01-18米来·当合勒
米来·当合勒
关键词:幼儿课程游戏化;区域活动;结合;研究
幼儿教育是人们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对人们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相结合,有利于良好教学环境的营造,可以使教学活动贴合幼儿爱玩好动的年龄特征,继而将其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二者的结合过程中,教师要从幼儿教育的现状出发,对其各个方面进行优化与创新。
一、幼儿教育现状
(一)幼儿天性活泼,难以长时间维持注意力集中
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他们难以在课堂上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集中。为了实现寓教于乐,促使幼儿很好的配合教师授课,要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吸引幼儿注意力,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构建中,不要使用强制束缚的方式不要使用强制束缚的方式干预幼儿行为,这容易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及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二)幼儿身体稚嫩,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幼儿活泼好动,但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不佳,且身体稚嫩容易受到伤害。游戏化教学模式下,教学环境相对宽松,幼儿经常会产生碰撞和对抗,甚至可能会因为游戏结果发生争执,出现打架的情况。教师要在游戏教学过程中精心照顾幼儿,时刻关注幼儿的游戏状态与进程,尽量避免幼儿产生激烈的碰撞与对抗。如若发现幼儿之间产生矛盾,教师要保持冷静,并站在平等的位置与幼儿进行交流,引导他们说出矛盾原因,通过柔性的管理方式启发他们顺利解决矛盾。
(三)活动场所的缺失,影响游戏化课程构建
操场是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最佳场所,但是每个班级都有使用需求,“撞车”现象时有发生。与此同时,操场是较为开放的活动环境,幼儿容易滑倒、摔落、跌倒,教师要对幼儿安全情况进行格外关注。雾霾、酷热、雨雪天气会对操场的使用造成影响,导致户外游戏活动无法开展,需要教师拓展区域游戏活动空间,保证活动课程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幼儿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结合路径
(一)以幼儿为主体,丰富区域游戏活动
幼儿是学前教育的对象和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他们多处于3~6岁之间,具备基本的行为技能和口语表达能力,对外界事物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在对游戏化教学与区域活动进行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针对其各方面能力与兴趣的发展特点,为其设计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活动,从而满足他们旺盛的好奇心和玩耍的愿望,使其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得到成长。为了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幼儿教师要严格自我要求。首先,老师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出发,为幼儿设计适宜他们成长的游戏内容。其次,教师要提升对课堂的把控能力,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3~6岁的幼儿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且思想单纯。教师可通过区域游戏丰富幼儿学习体验,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知识学习上。最后,教师要对区域活动与游戏实践之间的必然联系进行探究,并基于此对游戏方式与有些内容进行优化。比如,教师可将数学知识渗透于区域游戏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识别卡片上的植物、动物、水果数量来认识数字。这个过程可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他们产生学习数字的欲望。为了进一步提升游戏活动的知识载体作用,教师可通过观察幼儿行为,发现其比较感兴趣的事物,对卡片内容进行创新与丰富,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使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和知识积累。
(二)创新结合方式,培养幼儿课堂参与兴趣
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探索欲望,这对于幼儿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来说,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有利于,教师引导他们通过游戏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另一方面来说,幼儿的强烈好奇心,导致他们容易被外物所吸引,难以长时间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从而使他们对游戏活动的参与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在推进养成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既要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发挥其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优势,又要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保持注意力集中。因此,教师在实施游戏课程教学时,要重视幼儿兴趣培养,通过培养幼儿对游戏活动的浓厚兴趣,逐渐引领他们实现深度学习。首先,教师要注意并尊重幼儿之间的认知差异和兴趣差异,从幼儿的喜好特点出发,丰富游戏教学内容。比如,小女孩比较喜欢洋娃娃、花朵、粉色饰物,观看动画片时,倾向于选择一些以小魔仙和公主为主角的片子;小男孩则喜欢变形金刚、汽车,观看动画片时,倾向于选择一些以机器人为主角的片子。在游戏内容设置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差异性,并在需要集体活动时,准确找到小女孩与小男孩的共同兴趣点,使其具有共同的话题,为区域游戏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其次,教师可从幼儿的兴趣差异出发,让其在游戏活动中负责不同的任务,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角色扮演游戏中通常会涉及多种类型的角色,教师可根据幼儿的性格、性别、喜好特点进行角色分配,让幼儿各自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激发他们的课堂参与兴趣。
(三)优化环境创设,营造舒适游戏氛围
在幼儿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为幼儿创造一个适宜其发展的游戏環境,通过周围的环境带给幼儿积极的影响。良好的游戏环境与氛围是影响幼儿园区域游戏创建的关键因素,不仅可谓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提供相应的场景,而且可更大限度上促使幼儿与环境进行互动。比如,在“小动物”主题游戏活动中,教师可将动物角设置在班级的一角,并在此放置幼儿与小动物进行互动的照片,为幼儿营造活跃、轻松、生活化的游戏环境与氛围。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游戏环境创设本身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和恒定的空间,教师要在环境创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其物质基础。其次,幼儿发展速度快,他们会随着年龄段的变化,对不同的事物产生好奇与关注,因此游戏环境的创设要灵活变化,紧贴幼儿发展规律。区域游戏环境创设需要各种不同的工具与材料,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安全,选择一些环保、柔软、弹性的材料与工具进行环境搭建,使幼儿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下完成游戏活动。游戏环境创设主要围绕教室展开。教室是幼儿主要的活动空间,这一空间在游戏教学中的充分应用,有利于缓解游戏活动区场地紧张问题,比如教室的墙壁、地面都可以与相应的娱乐设施相组合形成区域游戏环境。
(四)区域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幼儿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教师可通过区域游戏课程的开发,帮助幼儿将这种想象力转化为创新能力。幼儿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的有效结合,为幼儿想象力的开发与发挥提供了实践载体。教师可为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水平的幼儿,设置针对性的区域游戏活动,实现对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有效引领。教师要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并通过引导他们将想象力转化为作品,培养他们的学习信心和主动性,这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以观察游戏为例,教师可在讲解水的浮力时,选择一些颜色鲜艳的蔬菜和水果作为实验材料。这些实验材料不仅可在造型與颜色上吸引幼儿注意力,而且与幼儿的心理距离较近。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提问设计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某些蔬菜或者水果是漂浮的。如此幼儿即可在快乐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获得知识的积累,以及探究性学习的成就感。由于幼儿缺乏这方面的常识与知识积累,他们思考问题时可能思维跳跃、想象丰富,教师要对他们的各种思考结果进行肯定和引导,减少批评性的反馈语言,以免打击到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五)游戏设置贴近生活,启发幼儿思维
幼儿生活经历较少,所接触过的事物不多,他们正处于对外界事物建立认知的重要阶段。幼儿的认知多是来源于生活,但由于智力发展水平所限,他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比较直观。因此,再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可通过贴近幼儿生活的课程游戏设置,丰富幼儿的感性体验,并引导他们从新的角度去认识生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书包对幼儿而言是人手一个的,教师可联系生活提问幼儿“包包有什么用处”“它是什么颜色的”“包包里都装了什么”,引导幼儿认识颜色、学习整理书包,培养幼儿良好的文具收纳习惯。再比如,在“认一认”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可将一些常见且容易携带的蔬菜和水果拿到课堂上让幼儿辨认,并适当补充一些食材、食物的图片供幼儿练习辨认。为了提升辨认游戏的趣味性,教师可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比比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所认出的事物较多。通过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增长见识,而且可以对幼儿的记忆力、合作能力进行有效训练。
三、结语
总而言之,二者地结合对幼儿学习兴趣激发、思维培养、经验积累、学习能力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要在区域游戏活动设置中,基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幼儿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这是他们的学习优势,也是他们的学习弱势,既要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与各方面差异,通过良好游戏活动环境的营造、游戏材料与内容的针对性选择,使区域游戏活动更加贴合幼儿发展需求。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的结合,是幼儿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教师应加强对这方面的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欣茹.整合区域活动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的现状及策略[J].家长,2020(32):170+172.
[2]石巧莉.情智教育理念引领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的结合[J].学周刊,2020(01):186.
[3]吴星蕾.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6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