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劳动教育落实核心素养的实践形式研究

2021-01-18陈美琳吴莎莎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1年4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陈美琳 吴莎莎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劳动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改革也面临着重要的转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讲话中阐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主要结合课题研究结果,依托劳动实践活动,探索小学劳动教育落实核心素养的实践形式。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核心素养;实践形式

1985年国家教委组成后,便十分重视劳动教育。1995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更是将劳动教育写入法律,提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在多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并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1]这些讲话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此外,劳动教育在核心素养和深圳八大素养中也有重要体现。因此,提高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做好统筹规划,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十分必要。

一、转变观念,增强劳动意识

笔者通过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发现,虽然我国针对劳动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方针、意见等,但劳动教育在一线教学岗位上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因此,转变固有观念,增强劳动意识很有必要。

为此,我校将劳动教育意识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一是设置劳动主题的国旗下展示,在庄严神圣的国旗下,同学们用演讲、话剧、歌舞等丰富的形式传达劳动最光荣的思想;二是设计以劳动为主题的班会课,包括:五一劳动节的来历及意义、劳动人民的感人事迹、劳动的创新等,拓展学生对劳动含义的外延,丰富学生对劳动的认知;三是将劳动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相融合。例如:二年级语文上册《田家四季歌》,描写了农民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农民劳动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体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乐趣。科学课上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孩子自己养殖蚕宝宝,在劳动实践中体会生命的不同形态和奇妙变化。美术课上,创作蚕宝宝的进化图,体现劳动的艺术美。总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忘落实劳动教育,让劳动意识深入师生的心里。

二、组织实践,培养劳动技能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我校结合学校特色、联合学生家庭、拓展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团结合作意识以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1.微课学习,指导劳动技能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爱劳动、会劳动、乐于劳动的好习惯,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特点,我校录制了劳动微课指导视频。低段以个人自理劳动为主,中段以班级、学校集体劳动为主,高段以社会性、公益性劳动为主。比如:一年级设计了整理书包、收拾书桌、收纳衣物、洗袜子、擦鞋等20个劳动微视频,学生每周学会一项劳动技能,并记录在“我是劳动小能手”成长手册上。有了劳动视频的指导,解放了家长的双手,解决了老师无从下手的困境,学生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提高劳动技能,在劳动中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2.多方合力,助力劳动教育

(1)积极开展校内劳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能,一是我校在不同年级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劳动特色课程。如:一年级的生活自理、二年级的垃圾分类、三年级的开心农场、四年级木工艺术、五年级中草药培植、六年级人工智能。二是带领学生围绕劳动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例如:李玲老师带领学生开展以中草药为主题的金丝杭白菊项目,将楼顶农场作为研究基地,探究金丝杭白菊的制作与保管之间的关联性,并设计了一系列后续活动,把这些白菊做成“养生伴手礼”,由学生设计包装、广告、写策划案,开动脑筋,发挥团队的力量将白菊推销出去。让学生真实体验了一把从生產到推销的过程,在活动中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三是抓住中国传统节日,在节日中育人。比如:端午节时学生亲自编织彩绳送给家人朋友;母亲节时学生亲自下厨为妈妈奉上佳肴;植树节时学生亲力亲为,为地球增添一抹绿色,同时也在学生的心里撒下了热爱劳动的种子。四是结合信息技术,创新劳动方式,拓展劳动内涵。新时代的劳动者要有创新的思维和能力,我校带领学生大胆创新,研究制作机械臂,探索人工智能,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研究成果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

(2)携手共建家务劳动

家庭是学生成长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性格形成、习惯养成的主要阵地。因此,学校要和家庭密切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助力劳动教育。2014年8月,教育部发布92条规定,明确提出学校要布置学生家务劳动。我校根据学生年龄阶段,每周都有相应的劳动作业,比如:扫地、洗碗、垃圾分类等,并将完成情况记录在学生成长手册中。

(3)努力拓展社会劳动

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即“教育即生活”,提倡“在做中学”。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因此,我校努力拓展社会资源,每学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比如:带学生到乡下体验农业劳作;到木艺工作坊,将现代木工艺融入生活美学,透过原木不同的风貌展示,在生活中感受自然的愉悦和幸福;此外,学生们走上街头,爱心助农,帮助蒜农们解决销蒜难题,在劳动中体验助人为乐的心灵美等社会劳动活动。

三、多元评价,落实劳动育人

多元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深圳作为经济改革和教育改革的前沿,更是要完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进行综合素质阳光评价,以评促学、以评促长。[2]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各类劳动实践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应建立开放、阳光、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同学、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帮助学生在多元评价中不断反思、认识自我、更新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和发展。[3]

2.评价内容多维化

评价学生劳动教育的效果,不能仅仅将劳动结果的呈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学生对劳动知识的理解、劳动技能的掌握、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态度的转变、劳动情感的升华、实践创新意识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内容。要从多个角度做出综合素质阳光评价。

3.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的方式也要多样化,可以将绝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结合起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劳动教育评价,增强评价的准确性,设计量表,并根据量表检测劳动效果。此外,学生的劳动教育是阶段性和持久性的统一,应该将目光放长远,建立相应的劳动成长电子档案,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

综上所述,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劳动活动,增强尊重劳动的意识,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并通过劳动强健体魄,增技强智,形成尊重劳动及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在劳动创造中提高审美素养,通过劳动教育带动“五育”全面发展的良性循环,帮助学生落实核心素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4]进而使学生在劳动中积极思考,勇于探索创新,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黎华.习近平关于劳动精神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与现实指向[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47-51.

[2]刘芳菲.多元评价体系释放教育活力[J].语言文字报,2021(7):73-74.

[3]杜才有.教师评价中评价主体多元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科学咨询,2018(6):5-6.

[4]崔国立.五育并举促成长特色发展提质量[J].语言文字报,2021(7):2-3.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