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小学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21-01-18张淑凯
张淑凯
摘要:在新课程驱动下,小学数学教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教学内容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而课堂教学效率则是承载其顺利发展的主体。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基于此,文章具体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途径,旨在为相关教师改善课堂教学结构,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率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初步接触各类系统化数学问题,建立数学知识体系框架的基础学科,在新课程影响下,要以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素养为核心,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渗透学科知识内容[1]。
一、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
从认知学习发展角度分析,小学数学是学生建立数学认知结构雏形的关键教学时期,其课堂教学内容构成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认知结构构成。而在实際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时间、资源有限,因此,为将不同学科素养内容渗透到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新型数学课堂必需的教学元素[2]。同时,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知识内容或各数学素养内容的学习传导效率,节省不必要的信息传递环节或教学设计,进而降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认知负荷,便于学生提升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处理数学信息的空间容量,进而将各知识点与数学学科素养培养内容渗透到学生的长时记忆中,以此延续课堂教学影响,综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一)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活泼好动,所以注意力难以集中。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追求考试分数而忽略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导致教师授课方式单一,学生易感到学习枯燥、乏味。教师教学时,一味地讲解,缺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学生则被动学习,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致不高、学习效率低下,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调整与创新。
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就可以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角度出发,采用小组交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多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让大家一起交流、讨论。教师还可以适当融入情境教学,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思考问题,体会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其理解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其数学学习质量[3]。总之,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为基础,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进行教学,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教师可通过理论与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手头资源,开展开放性和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氛围活跃而不失秩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散思维能力。
(二)合理构建课堂情境
处于小学学段的学生,对数学课程内容认知有限,并且受年龄特点影响,学习自制力尚待提升,因此学习兴趣是其数学学习的主要内驱力。基于此,课堂情境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教学手段,其教学启发性能够为教学效率优化提供良好的基础。基于新课程教学要求,新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内容,应包含生活元素、问题元素、数学思维元素,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可为学生提供多种认知发展渠道,便于学生及时调动自身学习生活经验中的数学认知结构,将情境内容转化为自身思考认知,进而构建起新旧知识的有效联系,提升自身知识转化效率。同时,课堂情境内容的综合性,可以为教师提供较多的教学切入点,便于教师渗透各项数学学科素养教育内容,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除此之外,良好的课堂情境内容也为师生提供了更多的互动契机,使得学生在师生互动的合理引导下,高效完成课堂学习思考任务,并在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影响下,逐渐提升数学学习认知水平。
(三)借助多媒体完善教材内容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仅仅对教材知识点学习很难全面提升数学水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研究,拓展教材中的知识点,使学生能够借助教师的引导更加全面地理解教材内容。
以教学“百分比”为例,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展示教学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百分比的应用,如溶液的浓度,考试的及格率,种子的发芽率、成活率等。借助多媒体的展示,学生可以加深对百分比这一知识点的认识,从而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学习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师要结合百分比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百分比数值的计算,为学生设计应用题,借助多媒体展示,使学生详细掌握知识点的应用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基础教育对于人成年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也从应试教育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转变。所以,小学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过程而非结果,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之后,教师不应立即告知答案,而是要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分析、探究,再得出结论。
例如,在教学统一长度单位时,教师应选择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用不同单位的标尺去测量同一事物,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并由此得出“测量标准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的结论。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就是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的过程,这可以帮助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需要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完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逐步推进落实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为构建现代化数学课堂,教师应结合课程教学要求与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发展需求,从多角度综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打造高效课堂学习模式,促使其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效吸收转化课堂知识内容,为其数学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谭艳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6):121-122.
[2]王承燕.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J].新课程导学,2020(34):45-46.
[3]张晓华.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学周刊,2020(34):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