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路径探讨
2021-01-18侯冰涛赵云
侯冰涛 赵云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当前,各高等院校不同程度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相关理论仍处在发展之中,如何根据学校定位、产业发展趋势和国家需求进行因材施教仍处于探索之中;同时,如何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尚需进一步探索。因此,本文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走入职场进行课程建设探讨。
关键词:课程思政;职业生涯规划;路径探讨
一、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现状
(一)国际研究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源于美国。1908年,被称为“职业指导之父”的美国学者弗兰克·帕森斯建立了世界第一家职业指导咨询机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也逐渐由萌芽阶段趋向成熟。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至今,并未有明确专一的名称及定义。其称谓包括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设计等。其主要目的是对个体进行主客观方面的测试、分析并总结其个体特征,结合外部环境及时代特征,提出其合理的生涯规划建议及目标实现步骤。
自美国开展职业规划指导后,欧美、日本等国家因当时时代所需,从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对国民开展了就业指导及职业规划教育。1970年左右,诸多国家将职业规划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中,高校逐渐开展了相关教育及辅导课程,为在校学生及校外人员提供职业咨询及指导服务,逐渐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体系。如霍兰德性格分析理论、帕森斯的“特质因素匹配理论”、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等。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研究起步晚、发展慢。2007年国家教育部正式下发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将职业发展与规划纳入大学生教学课程中。自2007年之后,职业规划课程已成为高校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不仅丰富课程体系,同时切实可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认知,全面教育培养学生,促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国对职业规划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成熟理论及典型案例,同时在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课程创新更加缺乏。目前数据库平台中可搜寻的相关文献资料相对较少,多数学者仅停留在理论介绍及问题阐述方面,对于如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创新课程模式、开发教学内容等缺乏相关研究。综述,目前国内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存在一定差距与不足。
二、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
(一)理论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当前,各高等院校不同程度开展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相关理论仍处在发展之中,如何根据学校定位、产业发展趋势和国家需求进行因材施教仍处于探索之中;同时,如何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尚需进一步探索。因此,本文对于如何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走入职场进行课程建设探讨。
(二)现实意义
大学生关系着民族的未来,目前,高校逐年扩招,应届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日益严峻,所以科学有效的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显得尤为重要。
三、目前“课程思政”背景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问题
随着时代发展,当代大学生更强调自我意识,重视自我兴趣发展,但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依然不足。目前,天津理工大学中环学院定位于应用型大学,对学生职业规划及学生就业创业重视程度相对较高。学院不仅设置了相关教育课程,同时会举办相关活动促进学生职业发展。虽然学院对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取得了诸多成效,但是依然存在学生职业规划认识不足、课程填鸭式教育等现实问题。
(一)学生方面
1、学生职业规划认识不足。根据大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有51.6%的同学是自己选择的,但仍有48.4%的同学是由他人决定的。大学新生对本专业的了解方面,有37%的同学并不了解所学专业及其未来发展规划。虽然有近90%的同学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比较重要,但是真正了解并且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同学仅有3%的同学。另一方面,学生从众心理较重。根据职业规划意识调查显示,新生群体中有70.87%的同学选择考研。可见学生虽然自我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对自我发展及规划并没有清晰的认识。
2、学生就业主观能动性有所欠缺。根据对高年级学生就业跟踪调查,目前部分学生群体实际就业水平有待提高。学生干部及其他优秀学生会积极通过学生会、社团、比赛等活动获得能力提升与锻炼,但是部分学生群体因“懒”于参与各类活动,“懒”于积极参与学院课程,抱有“懒惰”心理应对大学教育,导致毕业时因能力欠缺出现“懒就业”状态。
(二)课程设置方面
1、课程设置时间及内容不足。目前高校内针对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课程主要是必修课程两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但是开设群体是大二下学期及大四上学期。从时间来分析,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规划观念,规划好大学四年的学业及发展,同时可帮助学生尽早对本专业职业发展有所了解与探索。从内容来看,目前不少高校涉及面试技巧培训、创业课程等内容较少,导致内容及形式单一。我院学生工作负责人会通过组织新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座、面试培训、简历修改等方式补足这一点。但是诸多高校难免出现教学内容不连贯、受教学生群体不全面等现象。
2、师资力量不足。职业规划领域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对教师自身阅历与经历有一定要求。据文献资料调查显示,不少高校内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现象。目前我院有11名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的教师,但是全部都是兼职教师。其中仅有一半教师接受过相关专业领域的培训。通过文献资料研究,不少高校内任课教师因自身专业不同,对于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发展不是非常了解,教师上课存在填鸭式教育、课本阅读等方式进行授课,这在不同程度上会对教学效果有所影响。
3、课程思政融合度有待提高。目前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的教育要求,各大高校积极响应。我院教师在实际教育中也会运用到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及就业观。但是目前高校内普遍更加重视就业率及学生工作适应性等问题,对于大学生正确的就业意识、人生理想信念的教育等有所缺失。职业生涯规划与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出现两张皮的现象。如何切实可行的将思政元素广泛而深入的使用到教育体系中,这是一项值得教师花费精力研究的课题。
4、课程思政效果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对于教师进行相关课程的讲授、活动的开展等效果进行追踪及评价的方法不够完善,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及调整。导致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主要是指教师是否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课程及活动等职业规划体系有效结合起来。
四、“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途径
(一)完善教育体系,创新授课模式。创新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环节。针对目前学生应付式参与现象,可突破创新教育模式,有针对性的采用沙龙、座谈会等多主题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兴趣。同时,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增设合适的授课内容,使教育体系完整化。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师资水平。对任课教师不仅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专业领域培训,同时对授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相关领域培训,将思政元素切实可行的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另一方面,高校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聘请企业人员做为兼职授课教师,提高相关课程授课专业度。
(三)建立思政元素专业数据库。高校可尝试建立思政元素专业数据库,教师们可以通过数据库可方便实时查阅相关资料,灵活将思政元素运用到实际教学案例中。
(四)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学生进行评价,一方面对于授课教师进行评价。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培训后,要有针对性的對学生进行考核及评价。评价方式可以创新方式,突破传统的试卷考试模式,增加活动实践、比赛参与、实习表现等考核项目。另一方面对于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群体的考核、企业单位的回访追踪进行考察。
参考文献:
[1]朱帅玲,张宝磊,戈其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思政路径[J].文教资料,2019,5:171-172.
[2]付怡,高海洋.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改革的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24):152-154.
论文项目: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辅导员精品项目:以课程思政为导向的独立学院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以中环学院为例[XJP2005]项目结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