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尼姆斯基小提琴作品赏析:从《单旋律乐曲》到《传奇》
2021-01-18张铠麟
谢尔盖·斯洛尼姆斯基是当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教育家、音乐学家,他以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闻名于世。在斯洛尼姆斯基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重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弦乐器,他为每一个弦乐器都创作了不同风格的作品,作品类型更是丰富多样,从大型作品到小型作品、从协奏曲到奏鸣曲,几乎囊括了所有古典音乐体裁。在创作初期,他仅用短短几年时间就创作了一系列小提琴作品,并且在每一部作品中,他都在尝试运用新的创作手法来“证明”这个乐器独特的音色以及它强大的音乐表现力,由此可见斯洛尼姆斯基对小提琴这个乐器的偏爱。
小提琴独奏作品《单旋律乐曲》是斯洛尼姆斯基创作的第一部独奏作品,根据欧里庇得斯的作品创作而来,它既是古希腊主题音乐的代表,也是20世纪先锋派音乐的代表,更是斯洛尼姆斯基的代表作之一。而小提琴协奏曲《传奇》是斯洛尼姆斯基的最后一部作品,取材自屠格涅夫小说《爱情胜利之歌》中讲述的爱情故事,是一部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作品,也是一部极具俄罗斯民族主义音乐特点的作品。从《单旋律乐曲》到《传奇》,从辉煌庞大的古希腊悲剧到俄罗斯“黄金时期”的爱情小说,这两部作品既有着天壤之别,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第一部独奏作品到最后一部协奏曲,从《单旋律乐曲》到《传奇》的这段故事,可以说是斯洛尼姆斯基漫长而曲折的创作生涯的一小段缩影[1]。
《单旋律乐曲》是由欧里庇得斯的剧作改编而来的单乐章小提琴独奏作品,献给其首位演奏者俄罗斯人民艺术家、小提琴家斯达特列尔,作于1984年,1990年由列宁格勒苏联作曲家出版社发行,1999年再版。古希腊文化中有许多作品以其开放的现实性深深吸引了斯洛尼姆斯基,他在《单旋律乐曲》的创作中对于欧里庇得斯剧作的运用并没有局限于欧里庇得斯的某一个具体作品,而是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涵括了20部悲剧,但仅包括了一部喜剧。由此可见,悲剧给了斯洛尼姆斯基更多的创作灵感。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作品不再围绕旧式的英雄主题,而是向神和命运提出了异议;并且出现了平民、奴隶等普通人形象,表达了普通公民与国家、社会以及神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从而揭露了社会制度的弊端,更对神权提出了质疑。欧里庇得斯的重点并不是简单地转述悲剧事件,而是要深入人心,描绘每一个角色在爱情场景或悲剧场景中的情感状态,从而塑造他们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欧里庇得斯悲剧作品中丰富的感情色彩吸引了斯洛尼姆斯基,使得斯洛尼姆斯基以此为基础创作了《单旋律乐曲》,而音乐中丰富的感情色彩带来了大量的音乐变化,这又使得演奏者可以充分展示小提琴动听且感人的音色,因此,《单旋律乐曲》成为斯洛尼姆斯基的代表作之一。
《单旋律乐曲》宛如一段声乐旋律,可以说是一部斯洛尼姆斯基用小提琴表现人声的“声乐”作品;大部分声乐作品都是声乐与器乐相结合,然而《单旋律乐曲》是一首小提琴独奏作品,仅仅使用一把小提琴来“歌唱”,更像是一段“自白”,就像一个因苦难而抑郁的女人的独白;这是一个心灵善良、性格坚毅的女子,爱人的背叛使她痛苦万分,万般痛苦之下,她亲手了结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单旋律乐曲》的开头极具表现力,就像美狄亚对爱人的控诉,又或者是美狄亚犯下大错后向上帝的忏悔。
由于古希腊音乐家们的乐谱没有保留下来,也可能当时根本就没有记录乐曲音符的传统,因此斯洛尼姆斯基只能靠想象以及现有的少量文献再现古希腊的音乐元素。斯洛尼姆斯基以在文献中读到的古希腊民间故事为基础,以中古调式、半音调式和等音调式(也被称作希腊等音调式)这三种古老的调式为基础来进行音乐创作。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斯洛尼姆斯基认为在古希腊时期,每个调式都有自己的情感特征和音乐形象;在索福克勒斯的悲剧《安提戈涅》中,安提戈涅死亡时,悲剧达到了最高潮,这时用的是与传统调式完全不同的四分之一音符调式,也就是等音调式。斯洛尼姆斯基发现在古希腊时期这种调式通常出现在悲剧中最为悲惨的地方,所以他认为这种调式有着极强的悲剧色彩;因此在《单旋律乐曲》的悲剧情节中,斯洛尼姆斯基也运用了等音调式,这是对未保存下来、只能靠想象的古希腊音乐的直接运用,也因为它的音程少于半音,是1/3和1/4音符,所以等音调式又十分接近现代主义音乐中的微分音音乐,这使得《单旋律乐曲》也成为斯洛尼姆斯基先锋派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在《单旋律乐曲》的一些小片段中也体现了中古调式:包括多利亚调式和弗里吉亚调式,因为这两个名称在中世纪被混淆了,所以事实上,斯洛尼姆斯基运用的这种古希腊时期的多利亚调式是我们现在认识的弗里吉亚调式,被认为是崇高勇敢的调式,只是当时称作多利亚调式;而弗里吉亚调式则是我们认识的多利亚调式,被认为是“放荡不羁”的调式,由于多利亚调式和弗里吉亚调式的特性,在《单旋律乐曲》中中古调式被用于勇敢、明朗的片段。另外斯洛尼姆斯基还使用了半音调式:一种有两个半音和一个三度音的四音列,这种调式有着极强的戏剧性,因此在一些更紧张的情节片段中斯洛尼姆斯基运用了半音调式。
在节奏方面,斯洛尼姆斯基在《单旋律乐曲》中不仅用了四分之一音符和点描技法,还采用了自己独创的量子节律,《单旋律乐曲》是量子节律(квантовая ритмика)的代表作品之一,这是一种自由、偶然的节奏,作曲家只标出了音符的相对长度,这使得演奏者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心感受和创作理念来自行处理。20世纪上半叶,小提琴的演奏技法逐渐增多,同时,苏联出现了一批以大卫·奥伊斯拉赫和列奥尼德·柯岗为代表的伟大的且极具个性的小提琴演奏家,因此,斯洛尼姆斯基希望让优秀的演奏者们加入“创作”的行列;量子节律这种可以让演奏者自由发挥的表现手法为作曲家和演奏者的合作创造了条件,使演奏者加入了“创作”的行列,从而使演奏者可以更好地向听众展示自己的情感与思想[1]。
《单旋律乐曲》的曲式自由,就像是由几个完全不同部分堆砌组成的独白,每个部分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大量使用了双音符,斯洛尼姆斯基在这里用的不只是常用的自然音程和半音音程,还运用了音程小于半音的等音音程。第二部分中,演奏者则需要使用断奏、跳弓等演奏的技巧。第三部分又是一个高潮,在短暂的情感缓和之后,出现复杂且速度极快的泛音,对演奏者有很高的技术要求。终章第四个部分,这个部分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这个部分在双音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和弦技巧,并且力度也达到了顶峰(ffff);这个部分要求演奏者不仅仅能够熟练地演奏乐器,更要有极强的情感力量。
《单旋律乐曲》屬于斯洛尼姆斯基中期的一部作品,在这个时期,斯洛尼姆斯基的创作手法逐渐成熟,个人风格也逐渐完善。斯洛尼姆斯基在创作早期进行了许多尝试,创造了许多独特新颖的创作手法,这些创作手法在《单旋律乐曲》这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是一部完美体现斯洛尼姆斯基个人风格的音乐作品。
而小提琴协奏曲《传奇》则是斯洛尼姆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作于2016年,同年在圣彼得堡作曲家出版社出版。可以说这部作品是《单旋律乐曲》的音乐对应体。它取材于屠格涅夫一部不怎么出名的小说——《爱情胜利之歌》。在《爱情胜利之歌》中,作家本身就赋予了小说歌曲的特征,主人公乌斯就是用小提琴来表达自己的爱,它讲述的就是一个传奇故事:乌斯和法比是一对好友,但他们同时爱上了一位叫瓦列里娅的女子,最终法比取得了胜利,抱得美人归,乌斯伤心欲绝,孤身一人前往斯里兰卡,在那里,他向一个会魔法的印度人学习了魔法,然后他拉着从印度人那里得来的三弦小提琴,向已经成为他的朋友法比的妻子瓦列里娅表白,试图用魅惑的旋律来动摇瓦列里娅的心神,在关键时刻,法比挺身而出,杀了乌斯,但乌斯被印度人施了魔法,他的尸体竟然自己骑着马消失了……这是屠格涅夫并不出名而且未完成的一部作品,于是斯洛尼姆斯基用抒情伤感的旋律将这个爱情故事讲完,并同样也选择了用小提琴来描绘这个传奇故事。斯洛尼姆斯基作为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忠实拥护者,在这里用音乐与屠格涅夫进行对话,借助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来创作浪漫主义的音乐作品,同时用音乐将文学作品补充完整。与运用了等音调式、量子节律等20世纪新的音乐创作手法的《单旋律乐曲》不同,小提琴协奏曲《传奇》大量运用了浪漫主义音乐的表现手法:气息绵长,以歌唱语调为基础,兼用不同的装饰音、倚音和颤音。增二度强调了印度特色,钢琴声部以“竖琴”的华彩增添了独奏的热情旋律,加强感情。
斯洛尼姆斯基这位现代音乐大师尝试了几乎所有的现代艺术的新技巧,是20世纪音乐文化的创新者、发明者,他音乐风格和形象情感的广泛性与密切性既存在于大型交响作品中,在小型作品(小提琴独奏作品《单旋律乐曲》与小提琴协奏曲《传奇》)中也有所体现。梅特纳曾说:我的艺术“不合时宜”。而斯洛尼姆斯基却似乎总是处在所有事件的中心,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社会大动荡;同样,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斯洛尼姆斯基的音乐之路也并不那么顺遂,他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也曾遭遇了许多磨难。但这所有这一切都没有打倒斯洛尼姆斯基,反而使得他在创作和生活中都更坚定地以为艺术家乃至全体普通人民的尊严而战为主题,斯洛尼姆斯基的小提琴作品《单旋律乐曲》与《传奇》是他的一生的一个缩影,充分体现了斯洛尼姆斯基个人的音乐风格;这两部作品不仅体现了欧里庇得斯与屠格涅夫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也表现了命运的悲剧,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冲突,每个人内心中善与恶的对立。
参考文献:
[1]吴喜悦:《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小提琴比赛获奖者》,《人民音乐》2021年第3期,第98页。
[2]孙洋:《3D乐谱理论支持下音色可视化调节器机理研究》,《音乐生活》2020年第12期,第13-15页。
张铠麟 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博士,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