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联合血栓抽吸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2021-01-18范树良
王 野,范树良
(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血栓形成而堵塞冠状动脉,进而导致相应区域心肌细胞缺血缺氧性坏死,对病患生命安全产生不利影响[1]。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方式成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首要措施。临床有研究显示,在实施血栓抽吸治疗后进行PCI手术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2]。但对于血栓抽吸术后是否需要放置球囊治疗临床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分别对常规组进行球囊扩张,对实验组实施直接PCI手术,现将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一般资料和研究措施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80例进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病患为研究群体,其治疗时间均从2018年3月开始,至2019年3月结束。依据随机投掷硬币单双面法将其分成常规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常规组和实验组男性例数依次是26:27、女性例数依次是14:13;年龄平均值依次是(65.27 5.11)岁、(65.31 5.13)岁。选择每组一般数据,并将其输入统计学软件,计算结果提示P>0.05,代表可实施分组研究。医院伦理委员会表示同意本次研究。
1.2 研究措施
所有病患入院后均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手术前予以病患3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H43021814,舒太坤(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0 mg/片)口服治疗以及3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123116,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75mg/片)口服治疗。手术过程中予以病患9000 U至10000 U的肝素治疗,并且手术时间每增加1小时,则需再次使用1000 U肝素维持治疗。进行PCI手术时,选择病患右侧股动脉实施穿刺,同时利用7 F股动脉鞘管和0.014型钢丝将抽吸导管送至冠状动脉病变部位,所使用的一次性血管内抽吸导管,采购至北京万鸿亨业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确保抽吸导管前端位于冠状动脉狭窄和血栓堵塞部位,并使用50 mL负压吸引管同抽吸导管尾端相连接,开启负压吸引,反复抽吸3次至6次,直至将冠状动脉内血栓等物质全部抽吸干净为止。待血栓完全抽吸后,常规组可将球囊置入狭窄部位,随后再实施支架植入治疗。实验组则在血栓抽吸干净后,直接将支架植入病患狭窄部位。手术后指导每组病患每天服用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及75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1.3 观察项目
于支架植入后2小时检测每组病患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以及肌钙蛋白T峰值水平,并于手术后10天检测每组病患左心室射血分数。
1.4 数据分析
2 结 果
手术后10天常规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是44.36 5.72%,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是57.18 6.4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t=9.430,P<0.05)。常规组支架植入后2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以及肌钙蛋白T峰值水平均高于实验组(P<0.05)。见下表1。
表1 每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以及肌钙蛋白T峰值水平对比(±s)
表1 每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以及肌钙蛋白T峰值水平对比(±s)
?
3 讨 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患大多在发病后6小时内出现血栓堵塞,进而造成冠状动脉血流停滞,以致于相应区域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出现坏死,从而危害病患生命健康[3]。实施PCI手术治疗可修复冠状动脉狭窄,维护冠状动脉正常形态,从而达到恢复血流灌注的目的。但临床实践显示,仍有大部分病患在实施PCI手术后缺血区域依旧无法获得有效灌注,目前,该问题已经成为临床研究重点。
血栓抽吸术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较常使用,其通过置入抽吸导管,并利用负压装置将血管内血栓进行有效清除。在进行PCI手术前通过血栓抽吸术将冠状动脉内血栓全部清除,可有效避免因血栓堵塞而造成PCI手术效果下降的问题[4]。本此研究中,实验组支架植入2小时后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和肌钙蛋白T峰值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病患发病后3小时至4小时内,其机体肌钙蛋白T水平会明显上升,而肌酸激酶同工酶则位于肌细胞中,当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受损后,肌酸激酶同工酶会大量释放入血,导致血液中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上升[5]。由研究结果可知,血栓抽吸后直接进行PCI手术可缩短心肌再灌注时间,减少心肌细胞损伤范围。本文中,实验组手术后1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则可反映心肌收缩功能,射血分数越高可表示心肌泵血功能越强,由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病患经治疗后心肌功能得到显著提升。
综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患实施PCI以及血栓抽吸手术治疗,可修复损伤心肌细胞,改善病患心功能,发挥一定使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