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模块整体教学设计
2021-01-18吕玲丽
吕玲丽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标志着基于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在育人目标、学科本质及育人价值等方面有了实质性突破。在这一背景下,课堂教学研究者和实践者达成了以下基本共识: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崔允 2019;余文森2017)。
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促使其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梅德明、王蔷2018)。《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英语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英语课程应按照学生的语言水平及相应的等级要求组织教学和评价活动。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梅德明、王蔷(2018)认为,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探究为引领,依托语篇,通过活动有机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基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 年版)》和《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理念,初中英语教师应立足模块整体教学内容,提炼有育人价值的主题,并充分挖掘主题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问题,引领学生探究主题意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整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与发展;在与主题意义相关的语境中鼓励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主题意义并勇于表达自我观点,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主题意义探究理念的提出
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指出:主题教学中的主题是儿童在学习文本中获得或萃取的富有文化内涵的价值词语,是文本的核心。余文森(2017)认为,主题意义不能静态传授,只有通过探究活动来动态建构。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实际上是学习者不断建构意义的过程,通过探究活动,使学习者对主题意义浅层、表层、宽泛的理解转化为深层、内在、具体的理解。程晓堂(2018)认为,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教学理念源自20 世纪50 年代美国的主题课程教学模式(thematic instruction 或theme-based instruction)。该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在真实情境中围绕主题进行教与学的活动;以主题为核心,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主线,设计教学目标和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探究活动,从而让学习者实现认知和非认知学习目标。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有以下几个:
(一)主题
主题是文本的写作意图(Why is the text written?),是指作者通过文章内容和语言的表现形式所表达出来的思想,需要读者在阅读和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推断和提炼。本研究中的“主题”不等同于初中英语课本中的模块话题或模块标题,而是在梳理和分析模块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按照学科育人的要求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结合学生群体的实际生活情况和发展需求提炼出来的体现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学习主题。
(二)主题意义
主题意义一词来自语言学。语言学家里昂(Lyons)将意义分为四类:概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和主题意义。语篇是主题意义的载体,主题意义是语篇意义的升华,比语篇意义更加深刻、凝练。要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就要在尊重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结合语篇内容,引导他们逐步了解具有生命成长价值的主题,发展他们的成长型思维。如“野生动物”是一个模块的话题,“保护野生动物”是该模块包含的主题,“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和“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等是该模块的主题意义。
(三)主题意义探究
主题意义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引领下通过学习语言和参与发展思维的活动来挖掘主题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围绕主题和教师、同伴一起交流思想,分享感悟,从而深入理解语篇的文化内涵,拓展思维方式,提升思维品质,增强学习能力。程晓堂(2018)指出:“围绕特定的主题,设计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与活动就是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
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模块整体教学设计及实施路径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模块整体教学设计思路,是以主题为中轴统整模块教学内容,以主题意义为主线设计模块整体教学目标,以主题意义探究活动设计教学过程,围绕有教育意义的主题进行英语教学活动,使语言学习情境化、生活化、结构化,把语言教学与模块主题的探究结合起来。下面以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Module 8 Story time 整体设计为例,进行阐释。
(一)深入解读教材,确定模块主题,构建模块主题意义
王蔷指出:“教师文本解读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认知过程、情感发展和学习成效。”教师在解读单元内各个语篇时,只有聚焦单元主题意义,充分挖掘各个语篇的主题,才能实现单元内各个语篇对主题意义探究的价值(刘学惠2017)。因此,模块主题是统整模块内容的暗线,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不仅包括对模块中各个语篇表达内涵的深入剖析,还包括对模块整体内容的解读、模块主题意义和各课时教学内容之间逻辑性和连贯性的分析。
表1
(二)注重教学目标递进层次,设计螺旋递进式教学路径
单元教学目标是授课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结合单元主题意义和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的“最近发展区”,单元内各课时的教学目标则是为学生探究主题意义搭建的“支架”。单元教学目标要体现单元内各课时教学目标的螺旋式上升,使各课时教学目标各有侧重,又互相联系。初中英语模块整体教学是教师在深层次解读教材各个语篇的基础上,提炼模块主题并选择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篇,通过各个课时逐步实现学生思维的进阶、能力的综合发展。教师首先要将本模块主题在模块课时中进行系统性、结构性的层次分解,通过课时子主题体现主题意义的完整性和递进性,同时根据主题意义分解进行模块内教学内容重组,依据学情,教师还可以拓展教学资源,凸显模块主题意义。教学过程中每个课时都为下一课时做铺垫,在完成整个模块的学习后,最终达成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深刻理解。教师基于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Module 8 Story time 模块整体内容,设计了该模块教学实施的发展路径(见下图)。
模块主题:Just right choice
(三)关注模块内每个语篇的整体结构,建构语篇主题意义表达的内在逻辑
学习的本质是将碎片化的知识整合,使其相互关联,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随着学习深入,学习者不断重组和完善这个认知结构(布鲁纳1982)。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语篇教学引导学生建构结构化的语篇信息,比如,利用表格或结构图梳理文中信息,或通过寻找主题句、分析篇章结构等方式理清段与段、标题与正文、文章信息与主题的联系,建立对文本主题的整体认识。因此,教师要通过结构性教学干预,在提升学生的认知结构方面发挥引导性、桥梁性作用。学生自主建构主题意义时,由于个体的经历和认知的不同,形成的往往是碎片化的信息,此时教师要善于归纳整合,帮助学生将碎片化信息进行结构化提升。
以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Module 8 Story time Unit 2 Goldilocks hurried out of the house 教学设计为例,进行分析说明(课例图片选自天津市第一中学王斐 老师市级公开课课件)。
在学生学习本课出现的重点单词及短语的基础上,教师利用结构图帮助学生梳理故事脉络,引导他们运用本课所学单词、词组及表示先后顺序的连接词first、next、then、finally 完整地复述故事(见图2、图3)。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词汇综合练习,让学生将重点词汇放到语篇中进一步学习,理解作者如何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意思的写作技巧。通过这两个练习,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了对寓言故事内容的整体认知。
图2
图3
《金凤花姑娘和三只熊》中有四个角色,金凤花姑娘、熊爸爸、熊妈妈和小熊。故事的核心不是金凤花姑娘喜欢偷吃他人的食物,不是三只熊出去散步不锁门,而是当金凤花姑娘看到桌子上有三碗粥,她没有因为很饿就喝下最大碗的粥,而是选择了最适合自己的那碗粥,后面对椅子、床的选择也是如此。教师设计了两个采访提纲,让学生在小组内对故事主人公金凤花姑娘的性格进行分析,并评价三只熊的态度及处理方式,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能够使用I think/I believe/In my opinion/We’d better 等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全班交流阶段,教师以“头脑风暴”的形式,在黑板上汇总学生的观点,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形成对故事人物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见图4、图5)。
图4
图5
教师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如何作出“恰好合适(just right)的选择”进行探究。在本课的输出环节,教师以“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为话题,引导学生围绕现实生活进行交流,比如:如何度过暑假?是和朋友一起去旅游抑或是待在祖父母家,还是选择暑期夏令营?在多种选择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教师还通过展示同龄人爱丽丝(Alice)的发言,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励他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见图6、图7)。学生在与教师、同学的互动中,加深对本课时“How to make the just right choices?”的理解。
图6
图7
(四)巧设问题,合理搭建支架,引导学生挖掘语篇的主题意义
探究是一种思维方式,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模块整体教学中,教师并不直接告知学生本模块的主题,而是将主题转化为一个个问题链,促使学生围绕主题意义展开分析、推理、评判和讨论,螺旋式加深他们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在探究的过程中促进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和语言技能的提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关注:问题对学生是否有思维挑战;问题是否超越了学生的语言水平;问题是否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相关。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模块整体教学的问题设计可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围绕模块主题和各课时教学内容设计每课时的探究主题,如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Module 8 Story time 的教学中:
第一课时:What’s a just right choice?
第二课时:How to make the just right choices?
第三课时:How to make the right choices in life?
这三个问题从讨论什么是恰到好处的选择到如何作出恰到好处的选择,再到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从书本知识到实际生活,从学习理解到实践应用,逐步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其次,按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活动层次设计每个子课时内的问题链,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高阶思维,螺旋式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如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Module 8 Story time 第一课时的问题链如下:
学习理解层次: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What was the name of the girl? What did she look like?What was the story about?
应用实践层次:What will Goldilocks do in the house? What will the three bears feel when they come back?
迁移创新层次:If you are lost in a forest,what will you do?If you find the house of the three bears,will you do the same?Why?
教师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既有对故事信息提取和评价的问题,又有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故事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对主题的认知,从而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发展思维品质。
(五)聚焦语篇中特定的语言表达,将语言形式与意义建立关联,深刻理解主题内涵
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是理解主题意义的基础。作者往往会根据主题和内容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为表达意义服务。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语篇教学以准确、深刻理解语篇主题为目标,关注语言形式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意义,同时学习语篇中的语言运用典范,包括语篇中的词汇、语法、修辞等特征,掌握语用功能的恰当表达,体会语言在语境中传递了什么含义,以及如何凸显主题意义,从而将语言知识学习与主题意义探究有效融合在一起。如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Module 8 Story time第二课时教学中:
①“Goldilocks was very heavy and soon the chair was in pieces.”
②“Very soon she was asleep in it.”
③“They didn’t notice Goldilocks at first.”
④“Then Baby Bear pointed at the little girl in his bed and shouted.”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作者是如何运用生动的词汇描述故事情节的,如:教师将句①中的in pieces 替换为broken,将句②中的was asleep 替换为slept。将句④中的pointed at 替换为looked at,shouted 替换为said。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差别。学生会发现前者使用了词组和形容词,使表意更形象、生动,语言更优美,故事更引人入胜,而后者表意直白,表现力较差。前者更能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表达主人公的情绪和态度。教师将句③④中的连接词去掉,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让其体会恰当使用连接词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逻辑性更强。这样设计的教学环节启发学生在语境中体会上述习语的含义和魅力,并在实践中理解语言形式对表达主题意义的作用。
(六)指向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和精神引领,规划模块整合性输出活动
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初中英语模块教学的主线,教师通过创设主题意义探究的情境,使学生走进文本,跨越文本,最终走向生活,在这一过程中落实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模块整合性输出活动是整个模块教学效果的集中体现。李宝荣、闻超等(2019)指出:单元整合性输出活动是指在学习模块内容之后,就模块主题意义,学生可以独立思考、评价作者观点,综合运用本模块所学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个性化表达。
教师在创设模块整合性输出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现实生活,创设能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真实问题的生活情境,使意义探究结果应用于生活,使主题意义在生活实际的应用中得以建构,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成长型思维方式。在模块整体目标下,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活动形态设计输出活动,如“头脑风暴”、学生自主提问、拼图阅读、小组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戏剧活动、阅读圈、读后续写、海报制作等。教师还可以基于模块主题设置需要进行高阶思维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主题意义的热情。总之,整合性输出活动要能反映学生对模块主题意义的深刻理解与学生个性化语言表达。如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Module 8 Story time 第一课时的输出活动,教师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观点。
What will Goldilocks do in the house?
What will the three bears feel when they come back?
If you are lost in a forest,what will you do?
If you find the house of the three bears,will you do the same?Why?
这样的输出活动,一方面可以引发学生继续阅读故事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对第二课时内容作出预测,为第二课时的评价故事人物性格特点作铺垫。
第二课时的输出活动,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运用一般过去时讲述《金凤花姑娘与三只熊》的故事,尝试续编童话故事,并发表对于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恰当选择的感受。课后,小组成员共同编写剧本并拍摄《金凤花姑娘与三只熊》的短剧。全班学生一起观看视频,选出最佳表演组和最佳编剧组。在课堂上教师创设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情境,帮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使用时态的意识,并学会在讲故事时灵活使用连词,使故事情节过渡自然、顺畅。续写故事使故事情节更完整,既能加强学生对模块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又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思考“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适合的选择”,提高其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时的输出活动,由于《金凤花姑娘和三只熊》是一个典型的西方故事,教师在此课时带领学生学习典型的中国故事《精卫填海》,比较中西方故事,理解中西方价值观的异同,从而深入思考在自我成长过程中面对多种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时,如何作出最佳的选择。教师带领学生通过“看图猜关键词—写过去式—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图片—完成故事情节的描述”等教学环节之后,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对这个故事进行深入思考,并让他们练习用in my opinion 等短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Why do you think Jingwei decides to fill the sea?
Do you think it is worth filling the sea?
If you were Jingwei,how to make the right choices in life?
学生通过小组内热烈的讨论,已经把《精卫填海》的故事要素全部补充完整,并交流了自己的观点。教师让小组学生将《精卫填海》的故事制作成海报。通过这个环节,学生能反复练习如何讲故事、说道理,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更多他们熟悉的中西方故事,让他们讨论、比较异同,调动其积极思考,并体会每种文学体裁背后折射出的文化和价值观,使其认同优秀文化,积极思考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并找寻最佳解决方案。这样的输出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实现语言层面、文化层面的层层深入,多视角探究主题意义,形成对主题意义的整体理解,在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中提高综合表达能力。
三、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模块整体教学建议
(一)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主线,整体设计模块教学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模块整体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教师要能够剖析出模块中各语篇蕴含的主题,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炼出有育人价值的主题意义。教师整体设计模块教学目标和模块内逐级上升的课时教学目标,围绕主题意义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具有多层次、关联性、实践性的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模块主题意义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他们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李宝荣、闻超,等2019)。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但这些活动的认知层次单一,彼此之间是孤立的、缺乏连贯性,其原因在于教师对主题意义的提炼不够准确,未能通过主题意义关联各个教学活动。有效的模块整体教学应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策略等要素有机结合,整体设计教学流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真实情境,将语言学习和学生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能够运用英语交流思想、分享情感和经历的“场”。
(二)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要有深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现行教材以功能、话题为主线,以往教师多是从语言知识和技能角度分析教材,教学目标多停留在语言知识层面。如果从“主题意义”和“内容结构”出发,就会发现语言所承载的真实意义。在提炼单元主题时,教师需要对整个模块的语言知识和内容结构进行细致梳理,并在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反思教学内容的现实意义,挖掘教材隐含的价值意义。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知识、经验、情感结合起来,搭建合理“支架”,帮助他们在理解语篇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激发其思维,引导其根据语境和上下文进行推理和分析,把握文字的言外之意,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意图、情感,最终领悟主题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观。在学生发表观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运用本模块所学的短语、句型,激励他们形成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从而提升其语言水平。
(三)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模块整体教学,学生是探究的主体
主题是整个模块的核心、灵魂和统帅,学生是英语学习的主体,教师不应把自己对于主题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主题意义探究,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和已有认知,引导他们联系自身经验,对语篇进行深层次的、个性化的解读。除了师生互动,还应创造生生互动的机会,使学生的思想在交流中碰撞,从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和认知。教师不仅应自己提出问题,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发问,自主探究语篇的意义。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需要搭建“支架”,以主题意义的探究为目标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主题意义。
(四)有效开展学情调研,让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更要关注学。学情调研是教师做好教学设计的重要前提和方法。教师可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与所学主题相关的生活实际情况、背景知识和个人生活经验等,从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促进他们在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中实现语言、思维、品格、问题解决能力的协同发展。
例如,在教学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Module 8 Story time 之前,教师给每个小组布置以下任务:阅读《金凤花姑娘和三只熊》这个寓言故事,并以小组形式完成读书报告(见表2)。通过课前调查,教师了解了学生的背景知识、语言知识、文化意识和学习策略等,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
表2
结语
基于主题意义开展初中英语模块整体教学要在全面解读模块语篇的基础上,确定模块主题。以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为主线,整体设计教学流程,通过层次性、关联性的教学活动探究主题意义,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从而落实英语学科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主题知识、语言表达、阅读能力、文化理解、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多元发展,是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新的探索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