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菌观光园中以柠条为基质的食用菌栽培试验*

2021-01-18李秀桂

中国食用菌 2020年11期
关键词:柠条培养料转化率

李秀桂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0201)

我国食用菌产业规模大,总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1]。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其中重要原因是我国具有广泛的食用菌生产原料[2],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如棉杆、稻秸、麦秸、油菜杆、玉米秸等,都可作为栽培原料。一些牲畜家禽粪便也是草菇、双孢菇、鸡腿菇等食用菌的栽培原料;林业废弃物也是木耳、香菇等木腐菌栽培的重要原材料。

柠条学名柠条锦鸡儿,俗称马集柴、老虎刺、白柠条、毛条等。是豆科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落叶灌木[3],一般树高不超过2 m,生长呈多分枝状,枝条上有4 cm~6 cm的尖刺。树皮接近黄灰色或黄绿色;叶片很小呈椭圆形[3]。柠条主要生长在内蒙古、宁夏、甘肃和陕西等地,当地主要用柠条来进行防风固沙、人工造林,也可以加工成牲畜饲料[4]。每隔几年柠条都需要平茬1次,平茬后能使柠条萌生更多新枝条,加快其新老枝条的更新频率和生长速度,以强化其防风固沙的效果[5]。柠条富含粗纤维、粗蛋白和钙、磷等矿物质[6],是食用菌栽培的优质原材料。尝试用柠条来替代传统的食用菌栽培原材料制作培养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食用菌品种的选择

选用 香菇 (Lentinus edodes) 和草原黑 蘑(Agaricus arvensis)作为研究对象。选用的香菇品种为9608菌种,属中低温品种,适合北方地区的气候环境,由河南省西峡县森宝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菌种厂提供。草原黑蘑菌种由杭锦旗亿科园种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 柠条培养料配方

柠条选用平茬后的废弃料,香菇培养料配方如表1所示,草原黑蘑培养配方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粪肥为牛、马、羊等各类禽畜粪便,粪便要求一定要晒干,避免肥效散失。

1.3 柠条颗粒制备

平茬后废弃柠条自然晾晒2个月,干燥后柠条用粉碎机加工成直径2 mm~8 mm的颗粒备用。

1.4 香菇培养料制备

按表1的3种配方,将柠条颗粒与麸皮、石膏粉等辅料分别加水混合物,调节含水量至50%~60%。选用17 cm×33 cm的塑料培养料袋,用装袋机及时进行装袋,用封口机卡扣封口,要求松紧适宜一致,无破孔,封口严实,以保障装袋标准统一。将装好后的菌袋采用高压灭菌,用高压灭菌锅在100℃下灭菌60 min,再保温60 min冷却即可。

1.5 草原黑蘑培养料制备

按表2的3种配方进行堆料发酵,将制备好的柠条颗粒和粪肥,按4∶6的比例分别加水充分预湿,并按比例加入石膏粉、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镁等辅料后建堆。草原黑蘑培养料建堆堆形不宜太小,以避免温度升不上去产生大量霉菌;也不能建堆过大造成堆底部厌氧发酵产生酸臭气味。1)铺上1层厚度约10 cm~15 cm的柠条颗粒,再铺上1层同样厚度的粪肥,交替均匀的铺上6层~10层,每层适当压紧实。建堆堆高约1.5 m,堆宽约2 m左右,长度依场地而定。2)用直径5 cm~8 cm左右的小木棍在料堆上部扎通气孔,孔间距约40 cm,注意扎孔要扎到料堆底部。建好的料堆堆底刚好有水流出,环境温度低于20℃时应加草帘保温。

由于堆料采用了大量的粪肥和未灭菌的废弃柠条,建堆时内部温度较高害虫能够被杀死,但料堆外表面和底部四周温度较低,又有发酵糖,会滋生大量的螨虫,线虫,菌蚊等害虫。因此,一般建堆3 d~5 d后,堆温升至约65℃时先在料堆表面及四周喷洒阿维菌素等高效低残留杀虫剂,并用薄膜密封6 h~12 h杀虫,然后再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应先将表面的料拨开,将中间的堆料翻出作为新料堆的底部,再将原料堆表面和中下部的料翻入中间,充分混合。这样整个料堆的表面和内部,上面和下面都有翻动,堆料发酵更充分均匀。翻堆后打孔通气,改善堆料通风状况,还可以降低后期发酵温度。2 d~4 d后堆温升到65℃时,再进行第2次翻堆,以后每隔2 d~4 d进行1次翻堆,一般经过3次~4次翻堆后即可。翻开料堆让温度下降到25℃以下。

1.6 接种、发菌和出菇管理

9608香菇菌株属于中低温型菌种,接种时要求培养料含水量达到60%~65%,接种时要特别注意刺孔通气,一般要在菌袋进行2次~3次均匀刺孔,总孔数在60孔~70孔即可,以满足菌丝对水分和氧气的需求。接种方式基本与其它香菇接种一样,注意接种时环境和接种工具的消毒灭菌、保持培养室的暗光和温湿度即可正常发菌。注意香菇9608菌株在出菇期间对外界刺激如击木(惊蕈)比较敏感,不要过多的移动、拍打,后续按常规的香菇出菇管理方法即可,一般可以出4茬菇~5茬菇。

草原黑蘑接种:将制备好的培养料调节水分到60%~65%左右,平铺在打扫干净的菇床上,把草原黑蘑菌种小块均匀撒在培养料上,上面覆盖一层的培养料,再撒上一层菌种,轻轻抚平表层菌种和培养料,接种后和出菌期间要注意喷水保湿和保持温度在22℃~26℃。经过20 d~30 d即可长满培养料,发菌后可以在培养料表面覆盖1层3 cm~5 cm的土壤并喷水保持土壤湿度(含水量60%左右)。出菌后约20 d出现草原黑蘑原基,再经过约10 d即可成熟采摘,科学出菇管理条件下可采三茬~五茬菇。

1.7 试验方法

试验栽培香菇和草原黑蘑2种食用菌,比较不同柠条基质配方培养料对食用菌产量、生物学转化率和生长时间的影响。

生物转化率(X,%)计算公式为:

式中:W1为三茬菇平均单位重量(g);D为培养料平均单位重量(g)。

香菇按前三茬每袋平均重量作为平均单位重量;草原黑蘑按前三茬菇每平方米的平均重量作为平均单位重量。

1.8 试验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的差异,P<0.05表示具有显著差异性。

2 不同配方对食用菌产量的影响

不同基质配方对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柠条基质配方培养料对食用菌产量的影响Tab.3 Effects of different Caragana korshinskii media on the yield of edible fungi

由表3可以看出,与“配方1”相比,香菇和草原黑蘑的产量均显著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P<0.05)。随着配方中柠条原料比例的增加,2种食用菌的产量也随之增加。试验结果显示增加柠条的比例有助于提高食用菌的产量。

3 不同配方对食用菌生物学转化率的影响

3种配方对生物转化率影响结果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与“配方1”相比,香菇和草原黑蘑的生物学转化率均显著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P<0.05)。随着配方中柠条添加量比例的增加,2种食用菌的生物转化率也随之增加。试验结果显示,增加柠条的比例有助于提高食用菌的生物转化率。但生物转化率对不同食用菌品种的影响力大小不一,试验中香菇3个柠条配方的生物转化率均高于同配方的草原黑蘑。香菇生物转化率高的原因可能是柠条中的木质纤维素含量较高,对香菇等木腐型食用菌的生长有利。

表4 不同柠条基质配方培养料对食用菌生物学转化率的影响Tab.4 Effects of different Caragana korshinskii media on biological transformation rate of edible fungi

4 不同配方对食用菌生长时间的影响

比较3种配方的柠条培养料对食用菌发菌时间、原基形成时间和出菇周期等生长时间的影响,试验结果见表5。

表5 不同柠条基质配方培养料对食用菌生长时间的影响Tab.5 Effects of different Caragana korshinskii media on the growth time of edible fungi

由表5知,与“配方1”相比,香菇和草原黑蘑的生长时间均无明显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P>0.05)。增加培养料中柠条的比例并不能影响香菇和草原黑蘑的生产周期和生长速度。

5 结论

以香菇和草原黑蘑为试验菌种,在食用菌观光园中进行柠条基质栽培食用菌试验。结果表明,增加培养料配方中的柠条含量,可以提高这两种食用菌的产量和生物学转化率,但对生长时间没有影响。同时,采用柠条基质栽培食用菌,既能扩充观光园内的食用菌栽培原材料的来源,又能够利用柠条废弃物。在观赏食用菌的同时,也能够看到环境保护和食用菌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柠条培养料转化率
柠条饲料林培育技术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播种时间对柠条播种造林的影响
基于隧道式发酵金针菇菌渣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制备分析*
我在西藏种柠条
柠条的营养特性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透视化学平衡中的转化率
化学平衡中转化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