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研究
2021-01-17李小娉
李小娉
摘要:数学知识学习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很多知识点之间都可互相关联,在接触新知识时会运用到已学过的知识,在解决问题时会综合考虑多个知识点。但小学生整体能力有限,且目前教学效果不佳,无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引导,导致学生的数学学习得不到较好地进步与发展。所以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对教学引导的重视度,根据学生的能力与认知,结合数学知识内容重新构建数学课堂,为学生的高效学习与能力提升提供有效推力。本文就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引导作出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引导;策略
前言: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主要指教师能够转变课堂关系,营造活跃氛围,让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性地学习和思考,而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及相关观点想法进行引导和帮助。这种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创新力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也可于一定程度上降低知识复杂性,增强学习效果。但目前教师对有效引导认识不到位,整体教学实效性不高,还需要及时作出改进,对数学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了解学生,制定有效引导教学方案
教师实施有效引导策略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实现数学学习阶段的全面发展,所以引导对象是学生,在引导前需要对学生的相关情况作出了解评估。首先根据班级学生的成绩先较为客观地对学生的能力差距、学生的学习水平等方面进行初步评估,再通过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以及课下与学生的交流等方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心理特征、学习主动性、学习爱好等方面进行了解,综合两方面情况得出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其次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规划,正确划分知识难度,避免简单知识与重难点知识都采用无差别教学模式进行讲解。最后结合学生需求设计有效引导教学方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共同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完善教学评价,提高教学引导有效性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无论是课堂知识讲解,还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所开展的数学活动,都应在结束后进行对应的评价总结工作,这样既能够验证教师的教育教学开展效果,也能够进一步找出教学还存在的不足。首先评价方式上应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增加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标准上应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避免出现仅以成绩为单一标准的情况。评价内容上应考虑多方因素,于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可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信心等心理特点纳入评价内容。其次教师需要对多个评价结果进行整合分析,做最后的总结工作,达到优化教学、推动学生发展的目的。
三、注重数学现实,开展生活化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导要重视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教师基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个人感悟,加强数学现实的融入,加强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结合范例,理解规律,思考问题,实现从学习数学向理解数学的转变。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指出,数学现实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将数学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能够加强学生知识应用和知识迁移的能力。生活化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引导方式,能够以他们熟悉和了解的认知事物来比较陌生事物。是学生接触并理解数学现实,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内涵的必要途径。教师通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可以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探讨生活中的问题。比如教师举例简单讲解,学生畅所欲言,师生互动讨论。将镜子的本质是平移,平均分派物品的数学理念是分数,元角分单位换算可以看做小数的运算等内容用数学原理解释。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比如从数与数的组成这一角度来讲解均分的概念,但是在变化过程中融入渗透对称的概念,不要刻意讲解,而是直观地让学生感受数学关系的变化。(小棒从多至少均分成两份,移入相应的数量是两边相等,利用小棒同时展示相同的数量关系变化,当两边相等时,注意摆放情况,放置成轴对称的情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维和数感的养成。小数点的运算,刻意通过认识人民币一课中,用价格和数字的转化,来代入其中,比如1元2角等于多少角,5元4角3分等于多少分等等。让学生自主举例,进行自主实践性学习,在反思和体会中加深知识印象,巩固知识基础。
四、合理分析数量关系,注重逻辑养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就是应用题解析,很多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仅局限于纯粹的数学关系,而缺少必要的逻辑推理和数学逻辑,提取数学信息能力较差,导致他们解题思路僵化,容易形成关系思维。因此教师在引导教学中,要注重原则性教学,给予学生一个思考模式,让学生联系概念、定理、公式和例题,加强知识迁移能力,提升数学认知,提高分析、判断、猜想、推理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始终关注数量关系的变化,从已知条件推测未知内容,明确数量关系,为学生深入剖析例题,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比如学校运动会二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三年级少6人,三年级有26人参加,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二年级的两倍多15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二、四年级参加的总数多5人,求总共参加运动会的有多少人。这一问题的解题思路就需要按照题目条件,逐步理清数量关系。从已知解决未知,具体问题包括:①各年级多少人;②各年级人数相关的数量关系;③求得总人数需要解决的问题。三年级26人,二年级比三年级少6人推导出二年级有26-6=20人;四年级参加的人数是二年级的两倍多15人,计算四年级为20x2+15=55人;五年级参加的人数比二、四年级参加的总数多10人,结合先前步骤所求的四年级人数,计算五年级为20+55+5=80人。最后计算总数20+26+55+80=181人。通过数量关系的变化来整理问题中的条件利用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利用已知求未知,是一种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引导教学策略。
五、加强设问,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引导教学还可以利用问题中心散射,让学生基于问题来思考,拓宽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无论是旁证、假设、逆向推理,教师都可以灵活设问,有针对性、目的性地引导学生来解决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可以从问题所要求的量开始探究,指导学生思考所求的量,联合题目条件,分析使这些条件成立所产生的必然联系,运用概念定理和公式来进行验证和猜想,综合思路,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例如一台碾米机,上午4小时碾米1360千克,下午3小时碾米1096千克,这天平均每小时碾米约多少千克?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要合理散射,总量:一天总共碾了多少米;时间:一天总共工作了多少小时;结合数量和时间,求得效率。找出了对应关系,解决问题,通过加强设问,加强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六、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任务相比较知识传授,更倾向于思维引导,指导学生学习规律,掌握规则,培养学生数学的数学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反馈和现状问题,合理把控教学主体,加强师生互动交流,提高引导有效性,完善教学评价,让学生在生活化教学、逻辑化教学和问题化教学中感悟体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培养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叶小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探究[J].新课程,2021(24):72.
[2]褚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策略及其运用初探[J].知识文库,2020(2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