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背景下三全育人模式的实现路径分析

2021-01-17徐慧

科学与生活 2021年3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

徐慧

摘要:在思想、文化、經济、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对于人才的培养应依据三全育人模式,即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这也是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育人模式,目的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多维度、多元化的人才,提高人才的专业能力、培养人才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做有纪律、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的四有青年,实现全民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三全育人;大思政背景;探索路径

前言

在大思政背景下的三全育人模式需要校内师生及管理人员都参与到教育中,要求各部门深入了解三全育人模式,共同促进高职人才培养进程。关于思政方面的教学内容,一般由党建部门或者思政教师来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的育人工作,因此思政工作完成度并不高,在当下的时代中,信息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强,更需要教职工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以免因为错误的思想使学生误入歧途。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结构单一脱离实际生活

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多为思政课堂进行教学,课堂内容也是围绕着课本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学结构非常单一、教学观念较为陈旧、教学气氛较为低沉,所以普遍存在教学效率较低的问题,高职学生对于思政的教学并不感兴趣,甚至认为很枯燥,这也是思政育人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思政教育与学科类的教学有一定的差异,思政教育更需要结合实际生活,然而目前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没有充分的结合生活实际情况、结合校园教学特色来完成思政教育工作,这也导致思政教育过于表明化、理论化,没有深入教学、深层次教学,使得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推进的缓慢[1]。

(二)思政教学体系结构不明确

思政教学体系不明确其中包括师资力量和教育课程规划两大方面。第一是当前的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师资力量问题,由于思想观念没有及时与现代化建设结合,教学内容一成不变,教学课堂缺乏感染力,另外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没有专业的教师团队,会由其他课程教师来进行兼任思政教学的任务,兼任思政教学的教师经验不足,深入教学比较困难,使得思政教育工作处于理论化的阶段。第二是教学课程规划不明确,高职院校对于思政教育工作没有做好统筹工作,使得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较为混乱,没有形成体系,没有根据本校特色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另外教材没有及时更新,紧跟时事,在根源上让思政教育脱离实际生活,限制了思政教育教学的发展。

二、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探索三全育人模式的教育路径

(一)高职院校视角下开展三全育人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提高了对人才专业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因此教育资源和教育观念应结合时代特征进行改变,优化教育资源、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在大思政背景下,结合三全育人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转变教学观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现能力的提升、思想的转变,深刻的理解思政教育的意义[2]。

1. 思政教育跨学科融合。高校教学中会有单独的一门思政教育学科来负责学生的思政学习,这样的教学结构能够从专业上提高学生的思政意识提升,但思政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更需要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各个学科学习中,让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进而提高学生的意识,通过跨学科融合的方式,实现专业、思政教学双向提升的目标,专业课程教师在日常的备课中,要结合思政内容开展教学,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思政意识,实现全方位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推进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例如在设计学科中融入思政教育,教师可结合专业教学,介绍民族艺术成就、弘扬中华文化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传承民族特色艺术。

2. 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在信息社会的发展中,教育事业应与信息建设充分结合,教育也应做到与时俱进,若想有效的开拓三全育人模式教育路径,就必须结合现代化思想。首先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并提升教学能力,开展深入的思政教学,不应将思政教学局限于理论教学,通过开展实践伙同来提高学生的思政教育质量,完善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调动教学氛围,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师与学生在思政教育上共同进步;其次高职院校通过设立考评机制和组织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为了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的工作目标,必须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力量,通过考核、激励等方法,选拔出思政方面的优秀教师,并激励各教师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完善自我。

(二)学生视角下开展三全育人模式

在学生视角下要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政意识,提高学生的和思政素养。高职学生作为三全育人的主体,是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核心,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是为了学习专业的技能和技术,更是应该通过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培养有思想有道德有能力的人才,高职学生应通过思政教学实现自我提升。学生视角下开展三全育人模式的具体措施一方面可以组建学生社团,开展社会活动,学生社团是由学生组成的校园团体,有着明确的组织架构,是展现学生风采的一种形式,思政类型社团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或者公益性质的相关思政活动,通过实践的形式,切实的让高职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提高思政意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高效的育人方式,还是需要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实践中,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去了解社会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另一方面建设信息化平台,提高思政教育的互动工作,结合互联网思想,建立高职院校的思政公众号、网站、新媒体账号等,利用数字化的方式整合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并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提高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参与感,让学生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不仅能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了解国家建设目标,该能够参与到相关讨论中[3]。

结束语

简而言之,高职院校在大思政背景下,探索开展三全育人的教育路径必须从学生和教师这两个角度思考,高职院校应以学生为教育核心,调研在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再结合现代思想完善教学体系,让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生活,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展观,为我国培养有理想有能力的新青年。

参考文献:

[1]郭嘉. 三全育人模式下理工科学生素质教育与思政教育课程化融合研究——以北京某高校《艺术导论》课程教改实践探索为例[J]. 中外交流,2020,27(22):34-35.

[2]梅洪,江笑园.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育人的路径探析与实践——以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央视《新闻联播》+"模式为例[J]. 大学,2021(30):120-122.

[3]邵丽红,边素贞. 三全育人背景下探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与实践[J]. 大学,2021(12):157-158.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三全育人”理念下创新型控制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研究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