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管理机制研究

2021-01-17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赵 坤

(长江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5G技术的发展,基于移动教育环境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重要的教育途径。[1]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数字技术,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变革时,也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协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显而易见,构建移动教育环境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协同管理机制,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以大学生为教育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依照高校的教学计划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手段有其自身的特征:一是开放性,互联网系统没有地域空间的界限,网络信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传播到世界的任何地方,具有超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二是时效性,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快的信息高速公路,其信息更新与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三是平等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比传统方式更灵活,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主体关系上体现出平等性的特征。四是交互性,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有平等交流和有效互动的活动过程,具有明显的交互性特征。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其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覆盖渗透功能更强,覆盖渗透功能是指受教育者通过访问思想观念传播载体的网络所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使之受到影响和感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经常要受制于场地和时间等因素,教育覆盖面比较有限,网络的发展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突破时空的局限,通过一对多和多对多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助力推进全员、全过程及全方位育人。其次,创新性更强。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载体,是当今社会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网络思政政治教育能适应青年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与便捷化需求,引导使用者加入互动的活动过程中,让教师和学生平等自由交换意见,改变了师生沟通的模式,使沟通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一个新的层面。此外,导向性更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互联网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传递给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其理想信念,引导青年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和严私德,使其成为合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移动教育环境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

作为一种新兴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活动中尚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可否认,存在教育内容泛化与缺乏针对性的现象,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通过分析,可发现许多学校通过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以及抖音短视频等网络平台所发布的思政教育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教育资源未能深度设计的现象。在教育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情况下,缺乏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构成要素的有效管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之间缺乏机制协同,无法有效约束各参与主体的行为。由此可见,构建目标明确、分工合理和职责清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管理机制,已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构建网络思想教育平台管理机制的基础

(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要明确指导思想必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和历史使命。应结合课程思政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时代主旋律,紧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深入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还应体现课程思政的方法特点。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要体现马克思主义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践习近平思想进教材、进课堂和进头脑的方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管理机制,有利于挖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统一,也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满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的需要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式是指教育共同体在互联网环境下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共识,作为共同遵循的模式和准则,指引和规定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样态的形成和发展。[3]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是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现实挑战,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历史必然选择。从教育实践的层面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式转换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主客体及其关系的转变。在范式转换之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将教育内容在呈现形式上实现了网络化与数字化,而范式转换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能使教育内容的构成更加丰富,教育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更加注重以生为本、民主平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多向互动的新模式,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三)移动教育环境下有效管理的技术支持

2018年4月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加快面向下一代网络的高校智能学习体系建设,探索区块链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在学习效果记录、转移、交换以及认证等方面的有效方式,形成泛在化和智能化学习体系。”[4]区块链技术是一种互联网数据库技术,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与共识机制等新技术在互联网中的一种应用模式,其特点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可追溯性以及高度安全性,可以让每个人都参与数据库记录。区块链技术扁平化与去中心化的特质,可与大数据算法结合,实现不同个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数据共享,使思政教育内容向扁平化与结构化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与区块链技术特性的结合提供了新的融合途径。大数据技术能快速且准确地筛选和甄别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数据信息,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内容的针对性与精准化。通过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促进移动教育环境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在宏观管理方面的协同共治。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管理机制的构建

按照《辞海》的解释,“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运作原理,借指事物的内在工作方式,包括有关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变化的相互联系。[5]管理机制本质上是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与运行原理,是决定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基于此机制,可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管理机制构建概括如下:

(一)引导机制的构建

网络思想教育平台的引导机制是指在教导学生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与严私德的过程中,通过教育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整合,逐步形成制度化的运行方式。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把握学生思想脉络,使其接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引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由于移动网络技术复杂,给思政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要求思政教师既要掌握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学会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筛选,又可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的日常思政课程教育教学中。新时代下的思政教师必须具备多种教学能力,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对相关信息进行选择性地吸收,并学会利用移动网络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有效地思政学习,对学习中的问题和教学知识难点,可借助微博和微信等实现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也可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或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二)共享机制的构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合意味着各种教学资源模块之间要相互融合和相互调整,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相互配合的问题,形成协同效应,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共享机制的构建在体现教育功能方面,能够使平台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完善课程思政的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通过目标整合、功能整合与信息整合,深入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逐步构建类型丰富、层次递进以及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体系。学校应主动适应新媒体融合的趋势要求,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及共识机制,打破平台壁垒,将稀缺和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利用移动网络技术,开展思政课程教学,教师可利用微博、微信和公众号等社交媒体,也可利用抖音、快手和B站等短视频社区平台,实现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方便对课堂中的思政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教师还可发布一些与国家形势发展相关的课题或热点话题与新闻事件,给出一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中肯意见或建议,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保障机制的构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保障机制是根据教育教学的客观需要,通过组织管理、过程管理和安全管理,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线下思政小课堂同网络思政教育大课堂结合起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目标的制度保障。平台管理机制一经形成,就按一定规律与秩序,自发和能动地引导和决定管理行为,实现有效管理。

1.组织保障

组织管理是指通过设计建立平台组织结构,合理配备人员,制订规章制度,明确责权关系,为平台的运行提供必要的组织载体和组织依托,开展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管理,协调二者间的关系,为更好地实现思想教育目标提供组织保障。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可制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协调管理分工,协调人员配置,发挥各层组织机构的凝聚力,形成管理合力。

2.过程管理

过程管理是指使用一种实践方法来策划、控制与改进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制度化的过程管理有助于网络平台的顺利运行。为使平台有效运行,应采用过程方法识别平台的管理责任、保障责任、协调职责及激励手段间的相互关联和作用的过程,对它们间的联系、组合和相互作用实施连续地控制和持续的改进,以便提升网络思想教育平台的运行效率,增强平台的使用满意度。

3.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指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和手段,分析研究各种不安全因素,从技术上、组织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和消除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发生。符合网络发展规律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是高校拥有安全稳定的网络媒介环境的制度保障,科学有效的制度设计才能保证高校校园网络健康有序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微信、APP客户端以及短视频平台等新兴媒体越来越多地介入到高校新媒体平台的运营,社会力量的介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快捷与便利的网络互动平台的同时,也给高校网络安全管理和舆情监测带来压力,要求高校须进一步完善安全制度建设,让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保驾护航。

(四)评估机制的构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评估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要求,在系统科学地整理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过程和效果进行测定和评议。通过教师、学生、内容、载体及环境等要素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进行综合评估,评价其性能、质量和运行状态。要看教育要素是否齐备,是否优质,各要素的综合运用是否有效,教育方案是否符合实际,体系是否完善。还要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个阶段与环节的组织情况,相互之间的过渡与衔接情况,教学过程中能否正确处理好主客体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情况等;更应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发展变化上,体现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变化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评估机制的建立,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评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其目的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致,实质上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效果和个体效果作出价值判断。

(五)师资培养机制的构建

新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网络素养,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契合点,能熟练应用信息技术搭建智慧教学平台,牢牢抓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也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要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和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6]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机制,既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完善的思政教师队伍人才保障制度,研究出台系列配套文件和政策举措,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又要组织好教育培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移动网络视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平台管理机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机制,持续完善机制建设,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建设和发展是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需求,能有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有利于满足教师和学生的网络思政教育需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