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2021-01-17彭建国张纤纤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规律思政

彭建国,张纤纤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1)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是指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遵循着一定的规律,顶层设计一体规划教学任务,打破学段壁垒,将大中小学相对独立的思政课建构成衔接贯通和有机融合的共同体。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让广大青少年学子接受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方向、有底气和有力量。

一、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重要工程

着眼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国坚持在大中小学开设思政课。大中小学思政课的一体化不是等同化和同质化,而是在差异化的基础上,体现层次性、衔接性和贯通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这一重要工程,重在以下方面:

(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1]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强调了思政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因为思政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把握学校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可更好地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具有重大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由党中央召开是第一次,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也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吹响了新征程号角。由此可见,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的重要举措。

(二)遵循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的重要表现

思政课教育教学是有其内在规律的实践过程,教育教学规律由教书育人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两个具体规律构成。只有遵循这些规律,才能有效促进思政课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三个规律,即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2]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是从整体上概括,教书育人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是站在老师和学生角度来描述,合在一起就是教育教学的规律。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正是在遵循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以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师资建设,关照学生成长发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遵循教育规律的重要表现,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题中之义。”[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政课教学要坚持“八个统一”原则,鲜明地揭示了思政课教育教学应遵循的规律。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就是要贯彻“八个统一”的原则,是遵循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的重要表现。

(三)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学生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认知发展规律,其认知发展是学生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涉及不同学段不同年龄的学生,因学生群体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及需求水平存在着差异,思政课一体化的开展须关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体现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并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作为推进一体化建设的前提依据。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认知的差异,遵从螺旋式上升的原则,调整教学安排,以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为教学切入点,不仅要有内容的“螺旋”,还能展现教学水平的“上升”。以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为依据,设置科学合理的思政课课程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遵循认知发展规律,专心研究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的设置安排,可谓是深化一体化建设的一剂良方。不难发现,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依据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层次,遵循学生智力与情感等认知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的必然要求。

二、课程设置一体化是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关键

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须抓住课程设置这个关键,要从思政课课程定位、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一体化设置着手。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定位的一体化设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是对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整体部署,明确了大中小学思政课要在课程定位上的一体化设置。统一课程名称,将大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课程统一称为“思政课”,思政课是大、中、小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教育课程。统一课程名称利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也利于从小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思想理论素养。此外,统一育人目标方向,坚持育人目标一致性。所有的思政课,不论学段与课程,最终的育人指向是一致的。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须坚持目标导向,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目标为方向,用明确的育人目标指引和激励学生学好思政课,一步一步地朝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行。与此同时,统一课程作用共识,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作用。虽然中小学思政课与高校思政课属于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两个层次,但两者教育的共同任务是一致的,即立德树人。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的一体化设置

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新思想铸魂育人以及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体目标是针对不同学段提出的要求,从教育部最新出台的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文件要求来看,小学阶段是孩子整个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以启蒙道德情感为目标。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转折期,这个阶段以打牢思想基础为目标。大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该阶段以增强使命担当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接受能力的不同,有针对性和分层次地确立不同学段的具体目标,确保各学段之间课程目标的各有侧重,阶梯式推进,体现衔接性和层次性。课程目标一体化设置就是坚持在总体目标的引领下,各学段具体目标稳步朝同一方向发展,实现各学段具体目标之间的衔接贯通,使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形成一个分层递进的统一整体,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整体推进。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的一体化设置

通过对学校思政课课程内容的对比分析,发现大中小学存在内容交叉重复与脱节且缺失的问题,严重影响到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解决课程内容上的突出问题,要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内容,构建体系完整、有机衔接的内容体系。课程内容设置要坚持“贯穿一条主线、突出一个主题、落实主责”的原则,新时代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要贯穿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和爱集体教育这条主线,突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这个主题。依照大中小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分别研制高校版、中学版和小学版的专门课程,落实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责。大学版应着重于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重要方法与世界意义等方面,目的是要说明“是什么”背后的“为什么”以及“怎么做”;中学版着重于诠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目的是讲清楚“是什么”;小学版的应着重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故事传播,通过讲述经典故事、感人事迹来引导小学生形成对新思想的认识。只有一体化设置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内容,才能避免不同学段课程内容的重复与缺失,促进课程内容衔接贯通,构建层次递进的课程内容体系。

三、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统筹教材编写,统筹教学实施,统筹教学活动,统筹师资建设,做到贯通衔接,统筹推进。

(一)统筹教材编写

完善课程教材体系一直是课程改革创新的重点工作。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顺利进行,必须将统筹教材编写放在第一位。国家教材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的编写,组织国内思政课名师大家、教学骨干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编审工作,彻底打破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编写人员之间长期形成的阻碍,增强教材一体化意识,对教材内容的设计布局展开讨论,统筹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以一体化的课标体系为遵循,统编教材要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坚决防止教材中出现“汉奸现象”“去中国化”以及“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教材要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教材,体现学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中国特色。注重及时将国家和区域的重大经济社会变化纳入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和思想魅力。统筹教材编写后,应组织专家编写思政课专题教学指南以及建设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促进师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了解,丰富大中小学衔接贯通的思政课内容的呈现方式。

(二)统筹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关系到思政课能否真正实现教育的实际效果。按照各学段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实现高校与中小学教学模式有机衔接。小学阶段应采用直观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阶段采用自学辅导教学与尝试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学阶段则应采用以理论探究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运用教学模式,可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下一阶段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与各学段思政课课程改革相结合,按照循序渐进与螺旋上升的要求,全国各地积极探索思政课课程改革,如北京市组织研制了《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实施纲要》,山东编制了《山东省中小学生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等。遵循课改纲要统筹教学实施,有利于创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把实践教学纳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计划,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现阶段,我国教育存在着重理论和轻实践的现象,只是一味灌输与说教,难以让正确的思想进入学生的头脑,会严重影响思政课的效能。大中小学思政课在教学计划中要有实践教学安排,帮助学生较好掌握与理解课堂的理论知识。

(三)统筹教研活动

为打破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长期以来“各管一段、各自为战”的局面,在新目标任务下,提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相互配合,完成教学接力的新要求。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研活动,使教学衔接向系统、有序的方向发展,打造大中小思政课教师教研共同体。要搭建教研沟通平台,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研讨交流活动,如教学研讨、集体备课、教学竞赛和教师实践教育等活动。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走进不同的思政课堂,有利于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联系,实现真实意义上的互动互学,促进经验总结交流,从深层次破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思政课一体化水平。应借鉴已建立的教研活动一体化平台,吸取经验,推动教研活动一体化。北京市海淀区成立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上海市成立了一体化的教研中心。长沙市岳麓区开展的“湖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手拉手’一体化备课试点岳麓区基地线下集体备课研讨活动”。还需统筹教研活动,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加强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通力合作,稳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研活动一体化的发展。

(四)统筹师资建设

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规模,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配备管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与《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两个由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文件,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配备作出相关规定,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思政课教师的配备,严格按照师生配比要求配足专职思政课教师。制定合理的思政课教师培训计划,完善培训方案。通过国培计划,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使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更扎实,教书育人水平更强,促使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完善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互助式备课。各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可组织搭建集体备课的网络平台,实现集体备课资料的共享。通过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创新思政课教学理念,激发思政课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要发挥各学段优秀思政课教师带领集体备课的示范作用,努力将大中小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规律思政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思政课“需求侧”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