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烟袋斜街
2021-01-16走街串巷
走街串巷
在《紫云轩主人——我所接触的毛泽东》一书中,毛泽东曾坐车游览过“什刹海的一条斜街”。文中写道:“沿景山东街开到鼓楼,然后又折向西,最后拐进通往什刹海的一条斜街上。这条街很短,但较宽,它的西南头便是什刹海的北岸……毛泽东一行走下汽车,在这短短的胡同里散起步,得到了难得的自由和轻松。”
毛泽东散步的这条胡同就是北京的烟袋斜街,有着八百多年的历史,颇具岁月的遗香。
烟袋斜街全长232米,东起地安门大街,西邻什刹海前海,呈东北-西南走向;始建于元朝,曾经承载着京杭大运河漕运枢纽的重任,古今中外的货运贡品都经过此地,运送到钟鼓楼的市集。明朝时,烟袋斜街得到发展,在清朝光绪年间最为繁盛红火。
清军入关后,许多官员和兵民嗜好吸旱烟,所以街上出现了很多经营烟袋和烟叶的店铺,官方便将其命名为“烟袋斜街”。巧合的是,这条街沿什刹海而建,整体形状宛如一只烟袋,东口是烟袋嘴,西口为烟袋锅,以“烟袋”命名真可谓形容得恰如其分。
斜街上的烟袋铺为招揽生意,门前通常竖着一个木制大烟袋模型当幌子——黑色的煙袋杆,金色的烟袋锅,生动形象至极。尤其是“双盛泰”烟袋铺,店前的木雕大烟袋足有一人高,金色的烟袋锅上还系着红布绸穗,烟袋嘴是白漆绿纹,仿佛玉石翡翠,十分醒目。当时北京出了这么一句歇后语:烟袋斜街的大烟袋——一窍不通,说的就是这个大烟袋。
让“双盛泰”声名京华的,可不只是这个大烟袋,连慈禧太后都对其赞赏有加。据说,慈禧太后酷爱抽烟,有次她的烟袋被堵了,宫里没人能修好,连造办处的能工巧匠也做不到,最后“双盛泰”的伙计通好了烟袋。老佛爷大喜,特赏烟铺,并让其专为内宫提供烟草服务。从此,“双盛泰”名声大振,连带着烟袋斜街开始在北京城家喻户晓。
随着商业的发展,烟袋斜街还开设了多家饭庄、酒楼、茶馆、澡堂等,诸如会贤堂、庆云楼等宴饮之所,既气派又高档,包括瑞亲王、恭亲王等王公贵族,都是此间常客。清末到民国时期,烟袋斜街的店铺有80多家,包括裱画店、钟表店、古玩店、理发店、酒铺、豆腐坊等,京城西装裁剪的发源地——潘布昆西装店也在此营业。
上世纪50年代以后,烟袋斜街逐渐萧条,许多商店变为民居,老字号日益减少。2010年,烟袋斜街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单位授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如今,这里仍是什刹海旅游风景区重要的商业街,各种旅游纪念品店、小型酒吧、创意商店林立,成为京城旅游的地标性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