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和河北的红色印记

2021-01-16剑心

环球人文地理 2021年12期
关键词:狼牙山白洋淀英雄

剑心

新文化運动始于北京,那是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开端;五四运动同样在北京兴起,为中国培育了无数革命的火种。之后,革命者的脚步遍布中国大地。狼牙山代表了英雄不畏生死的气概,地道战遗址展现了群众的无穷智慧,白洋淀见证了中华儿女对抗强敌的拳拳之心。

百转千回,一切回到起点:那是1949年10月1日的北京城,人们看见了在天安门广场上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

河北省保定市是一座红色基因十分强大的城市,关于这座城市的英雄故事,几乎人人都能讲出几个来。

距离保定市38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奇峰林立的高山,形状像一颗锋利的狼牙,它屹立在太行山脉东麓,峥嵘险峻,这就是著名的狼牙山。广为人知的,便是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1941年9月,日本侵略者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发起扫荡,情况危急,大部队需要立即转移。晋察冀军分区第一军区第一团第二营第7连的战士们,负责掩护大部队和人民群众撤退,其中,7连6班的5名战士负责断后和狙击尾随而来的日本侵略者。身前是“豺狼”,身后是无数的老百姓,5人肩上的担子重如千斤。好在5名战士对狼牙山的地形比较熟悉,他们知道前面岔路口有两条路,一条是大部队撤退的方向,另一条通向狼牙山深处,这是一条绝路。经过一番思考,他们毅然决然地将日本侵略者引向了狼牙山深处。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后,5名战士击败了众多敌人,直到子弹用尽。当敌人一步步逼近,身后已无退路,5名战士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随后扔掉手中的枪支,毅然跳下万丈悬崖。

岁月流转,英雄的事迹始终被人铭记,2001年6月,狼牙山五壮士陈列馆在狼牙山落成开馆,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写馆名。陈列馆占地面积816平方米,馆内设有图片、历史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四个展厅,生动再现了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参观完陈列馆,沿着山道向上攀爬,登满2900级石阶,就能到达当年5位壮士跳崖的地方——棋盘陀峰顶。棋盘陀是狼牙山的主峰,这里山高且险峻。在山峰西面的小莲花峰,有一座纪念塔静静伫立,那便是修建于1959年5月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塔上有聂荣臻元帅的亲笔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纪念塔矗立在天地之间,向过往的游客无声地讲述着那段悲壮的往事。

回望历史,壮士们那豪迈的口号声似乎穿透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在耳边响起。而保定这座城市,在烽火岁月中留下的英雄故事,还有很多。

距离狼牙山100多公里的冉庄村,保存着一处地道战遗址。遗址外墙看起来陈旧不堪,岁月斑驳,这里是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日的见证者。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便在敌后建立了根据地,日本侵略者将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因此实行了残暴的“三光”政策。为了躲避敌人的残害,村民们开始挖掘地道以求自保。后来,在冀中区党委的指导带领下,冉庄村民挖掘的地道越来越多,这一规模宏大的地下工程逐渐成型,并在日后对敌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地道分为作战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的民用地道,设计巧妙,构造复杂。内部设有指挥部、储粮室、休息室、陷阱和厕所,装有照明灯和路标,还与水井相通,既通空气又可取水,可谓是一座拥有基本生活设施的地下城市。敌人想要找到地道可不容易,因为地道的出入口灵活多变,多设在墙根、牲口槽、炕面、锅台、风箱、井口;高房工事、地平堡、小庙、碾子、烧饼炉、墙体等都做成工事和掩体,由地道连接,这样一来,在地道中的八路军和民兵战士既能放哨观察敌情,又能射击和拉雷攻击敌人,在神不知鬼不觉之下,就把敌人打得屁滚尿流。

走过巍峨雄壮的狼牙山,来到湖水环绕的白洋淀。这是一片风景秀丽的地方,夏天,千朵万朵荷花争相开放,点缀着千里万里的湖面;秋天的风吹过,一片片芦苇荡就飘起了“雪”。

白洋淀水域辽阔,府河和大清河上下贯穿,上通保定,下达天津,是水上交通重要枢纽,军事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抗日战争时期,这里也曾惨遭日军的侵略。由于白洋淀内三分陆地,七分水面,渔村蟹舍之间,港叉交错,芦苇遍布,便于隐蔽、周旋、出奇制胜地消灭敌人,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好战场。当年,在党的领导下,白洋淀人民群众积极组织抗战游击队,他们活跃在白洋淀周围的安新、高阳、任丘、蠡县等县,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雁翎队。

这是一支战无不胜、神出鬼没的“水上奇兵”,他们前前后后参加大小战斗70多次,击毙、俘虏日伪军1000余人。他们穿梭在芦苇荡中,来去自如,时而化作渔民,巧妙地破坏掉敌人的碉堡;时而出没在敌人运送物资的航道上,截获物资,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小兵张嘎》是一部以白洋淀为背景创作的抗战小说,后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搬上荧幕,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而嘎子的原型,曾经就生活在白洋淀,他和“水上奇兵”雁翎队也颇有渊源——他就是雁翎队第三任队长赵波。1939年雁翎队刚刚成立,赵波成为队里的一名侦查员,他作战英勇,机智灵活,在对日本侵略者的作战中,多次立下奇功,最终凭借出色的能力担任雁翎队队长。年老后的赵波,时常会向家人讲起曾经的峥嵘岁月,他的女婿王木头深受其影响,为此在白洋淀的一个小岛上筹建了小兵张嘎展览馆,自己担任讲解员,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白洋淀的抗战故事。后来,王木头受邀到白洋淀抗战纪念馆担任馆长兼讲解员。谈到当讲解员的初衷,王木头说:“当年,有1300多名八路军战士牺牲在白洋淀,我真心希望把老一辈革命者无私奉献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大家在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同时不忘初心,让雁翎队精神得到更好的弘扬。”

除了白洋淀抗战纪念馆,雁翎队纪念馆也是了解白洋淀抗战历史的好去处。纪念馆建筑面积2566平方米,馆名由曾率部驰骋冀中战场的开国上将吕正操亲笔题写。它分设序厅、全面抗战的爆发与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侵华日军在白洋淀的暴行、雁翎队与水上游击战、惩处汉奸为民除害、喜迎抗日战争的胜利、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雁翎精神等18个主题鲜明的展厅,通过大量翔实而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实物、形象雕塑等,运用电光声、三维动画立体成像、大屏幕投影等现代化艺术手段,生动再现了雁翎队机智英勇地打击日寇的场面和白洋淀光辉的战斗历程。

时过境迁,如今,美丽的白洋淀早已感受不到曾经的烽火硝烟,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岁月静好。时光匆匆,但英雄的往事并未被遗忘,它们化作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气节,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历史上,北京一直是我国北方的重镇。古人云:“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的确,这座依山傍水的城市,蕴藏着独有的文化气息。

然而,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被迫卷入浩浩汤汤的历史洪流,内部分裂严重,军阀混战,国土支离破碎,人民生灵涂炭。为了挽救国家于危难,拯救人民于水火,一群有识之士开始振臂高呼,新文化运动就此开始。北京大学内的红楼,见证了这一切。

这座大楼始建于1916年,落成于1918年,通体红砖砌筑,红瓦铺顶,砖木结构,平面呈工字形。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红楼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里是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进步思想的地方。而今,斯人已逝,红楼依旧矗立在此,里面保存着校长办公室、第二阅览室、日刊处等场所,它们注视着红楼的人来人往,也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的热血与激昂。

走出红楼,离开北京大学,坐上景区专线,仅仅只需半个小时就能达到天安门。对于中国人而言,天安门有着重大的象征意义。它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原名承安门,曾是明清两朝发布重要政令和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象征着皇权神圣不可侵犯,普通百姓不可随意进出。如今,这里早已成为世界各地游客来北京绝对不会错过的地方,人们可以站在天安门前的金水桥上,与毛主席挂像合影;或是登上城楼,拍下一览无余的天安门广场,以及矗立在广场中央的,如同一把宝剑直插大地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若是时间充裕,还可以在广场上观看升旗仪式,听着慷慨激昂的国歌,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似乎穿越回到那个抛头颅洒热血的年代。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中国的独立与自由付出了一切,他们的肉体虽然不在,但是精神却长存于世,就如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所写:“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抬眸往前看,越过人民英雄纪念碑,与天安门广场隔着一条长安街遥遥相望的,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它的前身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馆内收藏着中国古代、近现代以及现代的大大小小一百多万件文物,是一座历史与艺术气息并重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里有一件藏品,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主席亲手按下按钮,这面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徐徐升起,向世界宣告: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庄严的宣告,透過天安门广场上的话筒,通过无数的广播,传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1951年7月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将这面珍贵的国旗交给了博物馆,供人们瞻仰。这面五星红旗承载着无数英雄儿女的热血,也见证了中国如何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一步步走到了世界强国的地位。如今,天安门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东方的雄狮早已苏醒。

猜你喜欢

狼牙山白洋淀英雄
英雄
语文(S)版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雄安两赋
白洋淀深冬挖藕人
狼牙山寻宝
重走英雄路
纪念五壮士跳崖壮举75周年祭奠仪式在狼牙山举行
绛红英雄谱
壮举的见证—狼牙山
自古英雄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