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
2021-01-16廖珊华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已经开始采用多模态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受高中生的欢迎,还能够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文章主要分析在英语教学中怎样使用多模态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得到发展。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高中;英语
一、 引言
我国教育专家与学者为了能够让高中生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积累英语知识,在新课改的基础上使用多模态教学模式,不断提高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运用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到更多的英语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多模态英语交流水平,还可以提升他们对英语知识的多元识读能力,早日成为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人才。
二、 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概述
(一)多模态教学模式的概念
多模态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利用多种教学渠道与教学方法,使学生拥有不同感官协同运作的感受与能力,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主要以人体的二十多种感官作为依托,学生在进行面对面沟通时,可以按照面部表情、眼神、手势与他们的体态和接触的信息以及服饰等多个方面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进行判断。因此,教师对高中生进行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尽可能地调动他们的感官,使英语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愉悦地体验。对于接触的信息而言,属于全方位的感受,经过多个感觉器官对信息进行认知,可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对于语言信息而言,本身就属于多模态模式,主要包括音与形和义等多个结构形式,属于多维综合体之一。因此,教育专家与学者一致认为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过程中,需要教师调动他们在课堂上的多种感官,以此提升他们掌握英语知识的程度。对于自然语言而言,属于多模态模式,教师应该将利用摄像器材采集到的内容,利用数字化技术产生的信息化文件叫作多模态模式文本,与音频和文字文本有很大区别。
(二)多模态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优点
1. 简单易学易操作
多模态教学模式与其他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不存在固定模式,因此比较容易进行操作,并且使用过程中的弹性比较大,而且适应多种教学环境,只要稍微对其进行调整就能够适应多种教学条件与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时存在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动手设计出适合的教案与教具就可以进行教学,减少教学过程中为教师带来的负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够使用集体备课的方法,将任务平均分配,将集体优势最大化。
2. 利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经过教育专家与学者的研究,多模态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高中生加深對单词与语法知识的记忆,主要利用多个媒介将静态的英语教学资源,如图片与文字还有个人外貌特点等,动态的资源如声音与表情以及身体动作等,都一起归纳于教学过程以内,为高中生营造出全方位、多感官的英语教学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时大脑将联想到的内容一起进行记忆。多模态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多种表达方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能够达到对学生补缺与强化英语知识、在课堂上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充满好奇心,比较容易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3. 多模态教学模式可以兼收多种教学法的优点
多模态教学模式主要是多种教学模式并重的形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的英语知识,并且加深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记忆与理解,并且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每个不同的教学方式都拥有独特的历史背景与表现形式,有助于英语教学的发展,但是也都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不仅拥有教学中的优势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英语知识是多元化的,学生也是多样性的,而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出现,解决了这一些问题,并且成为教学主流。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一直都存在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主要是指学生与教学两个方面,对于不同的学生对相同的知识进行学习时,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有一定的区别,因此教师应该按照学生接受英语知识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才能够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英语知识。
三、 多模态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一)多模态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多模态教学模式而言,主要指的是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利用科学的方式将多种教学模式融合在一起,配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首先,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记忆能力,应该在课前对教室进行一定的布置与空间的布局,主要包含对课桌椅与适当的教学用具进行合理的摆放等相关措施。比如在阅读《Working on the land》这篇文章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教学前先将课桌椅全部都移动教室的两边,以便于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表演,还可以让学生在表演前为自己做一些小的道具,如遮阳帽等,使表演变得更加的逼真,为学生创造出视觉方面的冲击。其次,多模态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口语模态。对于口语模态而言,主要是教师利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展开沟通,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用英语和学生互相打招呼,进行简单的日常问候,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走到讲台上将学习到的英语进行展示,以此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并且使学生快速进入口语模态。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情境扮演时,学生就可以利用文章中的角色模仿实际生活中的内容,进行英语口语对话,加强口语练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说出自己种植过哪些植物。比如I don't like planting plants because of the lack of emotional communication.或者是My family planted a lot of plants, chrysanthemum, cockscomb.以及I used to plant Mimosa.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的发展。
(二)多模态教学模式在英语的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多模态教学模式而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利用英语进行写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科学的方式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不断的优化,注重英语写作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高中生拓展英语方面的视野,还可以提升他们对英语知识的认知。多模态教学模式可以为他们英语写作提供指导,主要是因为在利用英语进行文章创作过程中,将多模态教学模式传递给他们,让他们了解写作时可以使用的多种元素。比如简单的图表与简单的绘图等,让他们在创作文章时可以写出与众不同的内容。与此同时,鼓励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多积累一些写作能用得上的素材,对于英语写作而言,要求学生使用各种具有表达能力的符号进行文章创作,在写作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是需要大量的积累才能够达到的。比如在学习《Art》这篇文章时学生就应该积极对文章进行阅读,并且在文章中找出自己喜爱的,或者是自己认为特别的语句将其记录下来,鼓励他们学会对文章内容观察,做有心的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多观察英语表达方式,多听英文歌、多观看英语类节目等方式,都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利用表格的方式,把生活时间安排好,养成好的写作习惯。
(三)多模态教学模式在英语的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多模态教学模式而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应用于阅读、写作方面,还可以将其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主要是因为在语言使用中拥有强大的符号资源。比如在图片与视频和音频以及动画等多个媒介嵌入英语教学,让英语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英语词汇进行教学时,使用多模态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更多的英语知识提供语境,对学生记忆词汇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比如在看英语节目时,就可以跟着电视中地道的英国人学习英语词汇的发音,尤其是在观看英语原声影视作品时,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爱看电影或者是电视剧,跟着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出品的影视作品可以学习到正确的发音与词汇的用法。教师还可以自己编制一些顺口溜,帮助学生对词汇进行记忆。比如Bargain with the seller in the process of buying game equipment, it must be easy to buy inferior products.再比如On a cold day, with a bottle of milk in my hand, I went to the wool mill to learn a craft to make a living, instead of following my wishes, I just bought some meat on the street and decided to go home and barbecue with my friends, fill my own stomach first.教师利用多模态词汇教学方法,通过把词汇编辑成简单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词汇的记忆,提高他们背诵词汇的效率,加强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四、 结束语
现阶段,随着我国国民对教育事业的重视,人们开始关注高中生的英语教学,以新课标为依托,利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对学生展开有效教学时,还可以融入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吸引他们将自身的注意力放在课堂教学上,不仅可以提升他们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他们主动拿起英语书,去学习英语方面的知识,并且发挥出多模态教学模式的优势,帮助学生积累英语方面的知识。
參考文献:
[1]谢秋竹,李文文,李群慧,刘晓斌.新媒体时代的阅读教学:从纯文本到多模态语篇[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1):9-11.
[2]赵龙飞.多模态教学在高中英语新闻阅读课堂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4):148.
[3]喻晓娟.知识可视化工具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Traveling abroad教学为例[J].英语教师,2017,17(8):100-102.
[4]黄彩霞,刘畅.基于多模态理论的中学英语阅读素养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119-120.
作者简介:
廖珊华,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