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方文化特色中研学实践活动过程的育人价值体现

2021-01-16李艺艳

考试周刊 2021年3期

摘 要:研学实践活动,是路和书的融合,是学生对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更贴近学生生命体验的教育活动。在开展研学活动中,精心选取活动项目,活动过程有序开展,开展之后的及时总结,使学生能够在阅历、情感、品德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活动内容;组织过程;总结提升

“路就是书”是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提出的观点。研学实践活动,就是路与书的融合,是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高度融合。研学实践活动不仅能学到学校书本教育以外的知识,而且更贴近学生生命体验的教育活动。在研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得以实地感受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研究建筑历史、体验文化内涵等,研学实践活动就像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学生的学校与课堂,另一头连接着广阔的自然与社会!

2016年,教育部联合发改委、交通部、保监会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对全国中小学研学活动工作的推进提出明确要求,将研学活动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并要求各地结合本地地方文化特色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研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下面是我结合德育课题《基于地方文化特色下研学实践课程的开发及实践育人的研究》一年来所开展的活动中的体会。

一、 精心选取活动项目,与时俱进

研学课程是学校实践教育的主要内容,是落实学生的生活体验教育,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华安有全国文明村、市级美丽乡村仙都镇先锋村——1955年,因“四对比、五算账”的农村整社工作经验受到毛主席的批示(《一个整社的好经验》刊登于《人民日报》)而得名。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文化遗产地二宜楼,国家森林公园贡鸭山,中国观赏石之乡九龙壁等。我们结合课题内容,精心选取了以下几个具有地方文化特色作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

(一)超长的寒假,疫情下的研学活动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均诊断为病毒性肺炎。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由于疫情人传人的特点,我们得到了史上以来超长的寒假,在病毒肆虐期间,每个人坚持宅家就是抗疫最好的行动,如何指导学生健康地度过这段时间,我们课题组积极响应上级文件精神,为学生设计了一些宅家研学活动,如“助力疫情防控 红十字救在身边”的征文比赛,“消灭病毒 我有一手”科幻画比赛,“战胜疫情 科学防疫”微视频、手抄报比赛等,让学生感受医生和护士从早到晚照顾和治疗病人;科学家在研究对付冠状病毒的抗体;清洁工人在各个角落喷洒消毒药水;志愿者们在各个社区忙碌的身影……,通過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得到健康的思想教育。

(二)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为了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引导学生缅怀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达到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精神的教育目的。学校开展以“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仙都镇西南部先锋村——毛主席批语之乡、群众路线教育馆、传统文化长廊、知青文化公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亲身感受红色事迹以及红色基因的强大魅力。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组织学生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扫墓活动,让同学们灵魂受到了震撼,经受了洗礼,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这些革命烈士和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励学生要大力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把对革命先辈的敬仰转化为自觉学习、增强本领的实际行动,争做时代先锋。

(三)体验历史文化,感受民族风情

每个民族必有每个民族自己的精神,它是民族发展的动力,而民族精神总是蕴藏在传统的民族文化之中。为了让学生了解本地民族的文化传统,激发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研学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的仙都镇二宜楼,实地感受土楼的独特建筑魅力,了解土楼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激发同学们热爱家乡的感情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带领学生走进畲族乡村——高安镇坪水村、新圩镇官畲村,了解畲族文化、风俗习惯等。体验民俗文化活动——打糍粑、做乌米饭、跳竹竿舞等,了解畲家风情,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走进社区老人活动中心,传承中华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有五千年历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应该继承并使之不断创新发展。“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尊敬老人,关爱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学们走进社区老人活动中心,与老人们亲切的交谈,认真地帮助老人扫地、收拾桌子,打扫庭院,清理垃圾等。这样的研学活动增强孩子尊老爱老的意识,切身体会到敬老孝亲的重要意义,懂得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孩子幼小心灵之中播下理解老人、关爱老人的种子,使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生根发芽。

(五)志愿者在行动,增强社会意识

为了倡导时代新风正气,倡导广大师生及家长积极参与小红帽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激励广大师生、家长积极投入到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工作中,创造一个和谐、宽松、健康的社会环境,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贡献力量。学校组织开展了“弘扬志愿精神、争做环境卫士”的活动。在华安县城文化公园、平湖公园、火车站小广场、各个社区等地方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活动,让大家用实际行动号召人们自觉养成文明、卫生等良好习惯,认识到良好习惯要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同时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在活动中增强了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服务意识。

(六)走出校园参观,开阔学生视野

让学生走出校园,体验不一样的学习环境,去感受、去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组织学生走进科技馆,体验科学魅力,通过这些可触摸可体验的参观活动,开拓了思维,让学生们感受到科技的神奇力量。进一步激发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积极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学生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组织学生到法院参观学习,通过参观法院的审判大楼、立案大厅和家事审判庭,了解法院的机构设置和法院文化。到刑事审判庭观摩庭审现场,感受法律的公正与威严,使同学们对法院及法官的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通过“零距离”参观法院,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防范能力。

二、 活动过程有序开展,适时教育

(一)活动过程的管理,纪律教育

在活动过程前,组织者要事先设计好研学活动方案,首先要告诉学生本次活动的内容,要求学生自觉遵守规定的纪律,特别是安全注意事项,发放《安全承诺书》让学生和家长签名。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及能力分好各个小组,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最后,活动结束评出最佳队员、最佳组长,充分发挥激励机制。这样的活动,才能使学生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增强纪律意识,使活动不会像一盘散沙。

(二)活动过程的讲解,思想教育

在研学实践活动中,学生收获了课本以外的知识,体验了学校以外的生活教育,让学生亲自去实践去体验,充分促进学生知行合一、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如参观“毛主席批语之乡”、缅怀先烈活动的爱国教育,土楼之王、畲族之乡文化的参与活动感受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走进社区老人活动中心,使学生传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志愿者在行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服务意识……

(三)结合游戏或活动,团体合作

研学活动中利用时间组织活动游戏或开展有关读书活动,发展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如参觀“毛主席批语之乡”,开展诵读毛泽东诗词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在官畲村的舞台上,与畲族村人一起跳竹竿舞,学生才艺表演,创造表演机会,培养学生大胆参与展现自我的意识;精心设计集体游戏,如球行万里、背夹球等,使学生在游戏中增强团体合作意识。

三、 开展之后及时总结,反省体会

研学活动结束后,老师布置学生及时总结,谈心得体会,最后形成书面形式,或是视频,或是拍图写话,或是作文,或绘画、书法等形式,由此表达学生自己在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及感受,从思想上进一步提升活动的价值。

研学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样态,包括了德育课程的各个方面,是多功能、复合型的课程。参与研学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让他们体验与同龄伙伴集体出游的乐趣,对孩子具有更强的教育价值和功能;不一样的研学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丰富教育的内涵,是校内学习无法替代的途径。通过研学,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受,同时能够在阅历、情感、品德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贾成刚.研学 准备 透明 位置——开展“研学旅行”的八字要诀[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0).

[2]张剑光.中小学研学旅行主题课程教学设计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7(12).

[3]白宏太,田征,朱文潇.到广阔的世界中去学习——教育部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调查[J].人民教育,2014(2).

[4]张宁.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的困境及思考[A].当代教育评论(第7辑)[C],2018.

[5]白玉山.研学旅行 行走的课堂[A].万里长城(2016年第4期/总第65期)[C],2016.

[6]于秀楠.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探索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

作者简介:

李艺艳,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