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类结构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运用策略探究

2021-01-16蒋志成

考试周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应用策略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快速发展,新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已经达到了关键时刻,如何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融入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是相关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事情。当王俊校长提出两类结构教学法之后,瞬间就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对于初中生成绩的提升有着显著的效果。文章以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为例,探讨两类结构教学法在其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两类结构教学法;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策略

两类结构教学法的产生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解决了两个基本问题,即我们应该教给学生哪些东西?我们应该如何去教学生?一旦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弄懂了这两个问题,课程教学改革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推进。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应用两类结构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构建信息思维,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 两类结构教学法的内涵研究

两类结构教学法指课程知识体系的结构化和教学方法的结构法。前者被教育工作者简单地理解为知识树,后者则是指教学模式。两类结构教学法帮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性,有助于他们提升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不再是听从教师下达的指令去学习,而是有着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思路。知识结构有助于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与知识间的关联性,方法结构则是让其掌握学习与思考的方法,一旦学生将这两个内容弄清,那么学生就可以做到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

二、 知识结构化(知识树)的研究

(一)知识树的优势

1. 知识树能够体现教学的整体性

知识树将各个知识点通过树枝与树干的形势串联起来,让学生从大局上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结构。学生根据知识树,有层次、有目的性地学习相关内容,可以有效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与被动型。学生从整体的层次上认识知识结构后,再分层进行学习,实现从全面到局部再到全面的学习思路。尤其是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讲,其知识点具有零散性的特点,如果采用此种思路进行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2. 知识树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学习的规律

知识树应用在信息技术学科,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信息技术知识间存在的规律,构建科学、合理、有序的知识体系。在这种学习规律之下,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知识的联系性而实现教材的跨越,从一篇文章跳转到另一篇文章,这有助于学生信息思维的培养。

3. 知识树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的认知

知识树将复杂零散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通过千丝万缕的关系联系在了一起,构建一张知识树形图,相比于枯燥的文字,它更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

4. 知识树能够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学情

传统的教学目标过于笼统,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内涵。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学科之中,教学大多凭借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教科书,来传授学生知识。教师无法将教学目标付诸具體的教学行动之中。知识树则可以帮助教师深入剖析教材,掌握学生学情,从而教导学生如何去整理、归纳、总结知识点。

(二)知识树的类型

知识树因为知识的不同而不同,根据科目的不同可以衍生成学科知识树,如信息技术知识树;根据年级段所使用的教材不同衍生成教材知识树,如八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知识树;根据单元主题的不同,衍生成单元知识树,如八年级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知识树;根据某一节课程的不同衍生成为章节知识树;根据某一个教学知识点,而衍生出知识点知识树。

(三)知识树的绘制方法

从上面的分类中,我们能够看得出来“树”不过是一个形式,其主要的区别还是内容的不同。在知识树的绘制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梳理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点,梳理知识点的方法可以采用提纲式梳理法、梯形式梳理法、表格式梳理法、网络式梳理法、框图式梳理法等。在构建知识树时将图案、文字、线条组合在一起,有层次、有条理地将各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

树干是知识点的核心,里面的字体一般要大号加粗,让学生一眼就能够看出中心知识点是什么;树杈是一级分支,里面的字体一般选用中号;树枝则是二级分支,字体要更小一些;三级分支一般按照顺时针的顺序排列,即从右上开始,按照右下、左下、左上的顺序均匀地分布在树干周围。

为了让分级标题醒目,往往不同的分支采用不同的颜色。在画图和写关键字时,利用细的黑色中号笔;为图形上色时可以利用粗彩笔。在上色时,可以选取鲜艳、亮丽的色彩,让学生通过颜色产生一定的联想。为了凸显知识树中的重点内容,可以适当运用图像来着重标记,标记符号可以是五角星,也可以是小三角形;在表现某种关系时多采用曲线加箭头的方法。

(四)知识树的使用方法

知识树的使用范围较为广阔,可以在课前、课上、课下、复习、习题训练等各个方面进行应用。

1. 在课前预习中应用知识树

课前预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绘制知识树进行预习,通过对知识点进行预习,可以明确哪些是学习的重点,哪些是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并进行重点标记,从而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听讲,让下一节课内容变得高效、高质。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每一课与每一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课前预习就可以明白哪些是已经讲过的知识,哪些是新鲜的知识,从而做到有目的性的高效听讲。

2. 在课堂记笔记阶段应用知识树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其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通过板书和言语表达的方式进行授课,这就导致许多同学做笔记的方式就是将教师的板书完全抄下来,这不仅会因为分心而耽误了听课的质量,还缺乏相应的思考,难以长期记忆这些知识点。为了高效的记笔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知识树来记录知识点。将笔记制作成完形填空的形式,教师讲一点,便将关键词填进去,标注好在教材中的哪一页,方便课下的复习。

3. 在课后复习阶段应用知识树

课后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信息技术知识点繁多,且许多内容是相通的,学生容易因为无法准确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者概念而混淆。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要融入自己的见解,来建立知识树。同时为了增加复习的效果,学生可以将所有节点盖住,通过中心点回忆一、二级节点包括哪些内容,来不断反复强化自身的记忆。

4. 在初二会考复习阶段应用知识树

信息技术课程虽然不是像其他文化课那样纸质化的考试,但是却存在着上机考试,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知识树来归纳会考的考点,也可以将不同教材之间的内容有关联的串联在一起,为八年级会考的复习奠定基础。

三、 方法结构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出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以及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法,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

(一)利用任务驱动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基础,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解决问题,来培养其问题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讲解WPS文字修饰内容时,我并非直接交给他们修饰的方法,而是给予学生两段文字,一段是经过修饰的,一段是未经过修饰的,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之中的对应内容,并引导它们尝试将原文段落进行修饰。

(二)利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教学法是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在小组合作教学法,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解决相关问题的同时,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例如,在教学生如何制作WPS电子表格,我便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我让他们统计学生的班级通讯录。在表格之中输入班级、姓名和电话号码三项。然后由学生进行统计,并根据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表格。某个班级共有五十多名学生,我将九或十个学生分为一组,让他们制作表格并进行统计,在小组完成之后,由小组代表进行数据整合,从而完成一份完整的通讯录。

(三)利用案例教学法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案例教学方法同样是新型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学生能够从多层次、多角度去理解知识点,强化学生的认知,满足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需求。

例如,课堂要完成photoshop CS6绘画“落日余晖”,但是我并非直接教导学生,而是利用学生较为常見的画笔作为引子,让其完成绘画内容,在绘制结束后,我根据学生们的反应推荐了photoshop绘画软件,让学生再一次进行绘画,结果通过对比,学生非常热衷于photoshop绘画软件,除了画出来的效果好之外,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我注重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总是通过计算对比让学生去主动发现更好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以满足他们的兴趣需求为主。

四、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两类结构教学法的策略研究

(一)利用知识结构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思维

通过利用知识结构教学法,学生可以明白信息技术的软件、操作方法、相关概念等内容,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以此实现知识的迁移,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能够学习信息技术的效率与质量。学生无须按照教师的安排去学习,而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拟写学习计划,一旦学生掌握了学习的规律和方法,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掌握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相关概念和处理问题的学习思想,形成信息思维,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目的。

(二)利用方法结构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果将知识结构比作一汪水的话,那么方法结构就是获取这一汪水的工具,相比于知识结构而言,方法结构显得更为重要,这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方法结构是实现知识结构的核心,表现在学科教学中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方法。这些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技能,它是知识升华为智慧的关键,是能力的具体表现。像之前谈到的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一系列教学方法都可以算作方法结构的范畴,除了这些,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判断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同样属于方法结构的一分子,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让他们能够自主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思想。在信息技术学科之中,学生会学习到一些处理日常事件的软件以及操作方法,如WPS表格、WPS演示等知识都是日常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如何将这些教材知识以及操作方法进行整合、概括、归纳与总结,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些内容,才能够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利用三环二线一核心教学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环二线一核心教学思路是在两类结构教学方法中衍生而出的。

1. 三环的概念

三环指三个环节,即在例题、习题以及试题中寻找做题的方法,如在学习《第2节 处理与统计数据》这一新课时,率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了解电子表格的主要特点以及相应的功能,并根据教师给出的一组数据,用自己自主学习到的方法来完成数据输入、修改、规划、自动填充等相应的练习;从学生角度来看,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统计计算是一个难点,所以要在利用信息技术计算上下功夫,让学生对数字产生一种信息化的处理思维。教师给学生数据的时候,不应该选择过于难的,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入手,如居民住宅分时电价电费统计表;购买水果等,通过这些熟悉的例子进行联系,来帮助学生突破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统计计算的难点,除了统计计算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制作数据图表,将数字赋予图形的形式,让学生明白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可变性,拓宽他们的视野,实现思维上的升华。

2. 二线的概念

二线分为明线和暗线,明线是指由例题、习题、试题等教学内容构成的知识线;暗线则是指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而构成的方法线。两条线的本质都是学生解决问题时的一种思路。例如在《第1节 制作研究报告》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分发了导学案,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并思考如何去设置文字的格式?如何去保存文件?如何调整段落的格式等内容,并根据课本教材进行自主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收集信息、答疑解难、建构知识。到达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统计,并帮助其答疑解惑,以此来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3. 一核心的概念

一核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去学习某一类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其实质就是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学科思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概念、原理等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第1节认识演示文稿》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演示了一遍基础的幻灯片制作方法,然后由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在实践操作中寻找规律,然后自主轻松地完成这堂课的学习任务。

五、 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两类结构教学法,从学生的主观体验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进行预习、学习和复习,引导学生去克服相应的困难,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继康.两类结构教学法学习实践体会[J].读写算,2012(46).

[2]王俊.“两类结构”尝试教学模式的建构[J].人民教育,2011(2).

[3]童安春.解码“两类结构尝试教学法”[J].中国农村教育,2011(10).

作者简介:

蒋志成,江苏省宜兴市,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应用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多媒体的策略
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微课视角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试论网络时代背景下加强企业党建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