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网络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分析

2021-01-16王马金

考试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道德与法治小学

摘 要: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不断成熟的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环境出现了很大变化。在课程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等因素的影响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于多媒体网络下的教学调整与优化。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视角审视《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可以发现,教学中暴露出了很多不足,如教学模式相对固化、教学方法单一、教与学失衡、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得不到充分发挥等。文章将具体分析多媒体网络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小学;道德与法治

从整体上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程度提升,教学理念变得越发科学。尤其多媒体网络下,教学理念在进一步转变,模式在逐步优化,方法在不断创新。不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在多媒体网络下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整体教学改革的进程,影响教学的效果。鉴于此,探寻出新时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十分必要。

一、 多媒体网络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概述

多媒体网络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出现了很多变化,这也使得现阶段实际教学的复杂性大为提升。一方面,多媒体网络下的教学创新方向更为明晰,教学创新环境也越发良好,教师也可以基于多媒体网络的积极影响从不同角度启动教学形式创新,丰富教学内涵。另一方面,多媒体网络下,整体教学中呈现出了一些新变化,教学创新紧迫感大为提升,这在无形中会增加教师的教学压力,甚至是倒逼教师迎合多媒体网络的影响进行各种教学创新尝试。可以看出,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客观存在时,教师应当对整体教学进行更为清晰和透彻的审视。固有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实际有效性进一步弱化,多媒体网络下整体教学中更是暴露出了一些新的不足。为此,《道德与法治》教师也应当对多媒体网络下的高质量教学活动进行更多思考。

二、 多媒体网络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暴露出的具体不足

(一)课堂教学模式固化

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模式较为固化,教学模式固化也成了多媒体网络下的一种教学不足。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学理念的直接反映,教学模式的固化往往意味着教学理念得到固化。虽然《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试压力相对较小,但教师对于学科教学的认识依然较为陈旧,大多数教师也并未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影响进行教学审视与分析。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绝对意义上的主导性地位,教师固化的讲解学科知识,学生被动进行知识学习成了一种常态。整体教学中的互动频率与质量明显不足,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参与感也并不明显。这样固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多媒体网络技术、设备与资源的应用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想要基于多媒体网络的影响进行教学调整与优化也十分困难。这也表明,教学模式相对固化是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不足表现。

(二)填鸭式教学法普遍沿用

可以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影响的因素十分众多,其中,教学形式的影响,即教学方法选用状况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远。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的情形下,一部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无法长时间保持较高的专注度,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会长时间处于较低水平。多媒体网络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创新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所谓的教学创新一般指教学方法的创新。但机械性教学法普遍沿用时,与多媒体网络相关的创新教学法很难得到有效应用,想要围绕着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创新也会带有更大难度。单纯借助教师口述式的讲解《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时,教学层次性十分薄弱,学生也很难抓住学习中的重点与要点。因此,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是多媒体网络下整体教学中的一种不足,且并不利于多媒体教学设备、资源在整体教学中的深度应用。

(三)多媒体在“教”与“学”中的应用失衡

多媒体网络下,部分教师围绕着多媒体网络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教学创新,但从实际教学效果看,多媒体在教师“教”与学生“学”两个层面的应用严重失衡。大多数教师都将多媒体网络作为了教学创新的载体,但并未引导学生在道德与法律知识学习层面进行多媒体网络的应用。从多媒体网络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看,其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缓解教学创新层面的压力,同时也能成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有效工具。理论上看,教学中围绕着多媒体网络进行的调整与优化也要包含教师“教”与学生“学”两个层面的调整与优化。单纯从一个层面进行教学调整与优化很容易导致“教”与“学”的相互脱节,学生群体对多媒体网络相对陌生的情形下,即便教师能够围绕着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形式的创新与内涵的丰富,教学有效性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四)多媒体网络在教学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一种十分新颖的教学理念和形式,多媒体网络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很多教师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尝试。虽然整体教学创新性有了一定程度提升,但多媒体网络教学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也成了新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不足表现。将多媒体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教学形式较为可取,但也要看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下,整体教学中不仅仅要关注教学形式的创新,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培养,学科知识学习兴趣的培养,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都是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事宜。而教师并未对多媒体网络下的教学进行有效规划,并未明确具体目标时,多媒体网络下的教学也會变得相对盲目,整体教学有效性也会处于较低水平。

三、 多媒体网络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变单一为丰富

所谓“变单一为丰富”,即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突破只“用教材教”和“只教教材”的传统弊端,树立课程资源意识,善于利用多媒体来丰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内容。多媒体网络便捷而强大的搜索功能能够为《道德与法治》课堂提供有益的辅助素材,拓展课堂容量,其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媒介感官,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与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素材,将多媒体灵活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从内容上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素材。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的教学中,由于生在城市的小学生对家乡的多彩民间艺术了解甚少,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此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搜索长汀本地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以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出来,如踩船灯、打花鼓、花灯、客家山歌、采茶剧、舞龙灯、客家剪纸等。不少学生感叹:“原来我们长汀有这么多的民间艺术啊,太牛了!”多姿多彩的家乡民间艺术弥补了教材无法体现地方特色的缺陷,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内容从单一变为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积极的社会情感。

(二)变一元为多元

所谓“变一元为多元”,是指多媒体网络教学下的课堂中,传统的教师占据绝对参与主体地位的课堂模式得到了有效转变,由一元走向多元,即教师的教学主导、多媒体的教学辅助、学生的学习主体,三者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完整的课堂生态。在多媒体网络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的教依然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多媒体网络作为一种有意义的辅助手段,能进行资料的拓展说明、问题的解释、重难点的突破等,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良师益友。

(三)变静态为动态

变静态为动态,是指基于多媒体网络的课堂中,转变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交流的局面,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说话、动手操作;教师与学生知识上、情感上相互交流,让课堂因互动与对话而充满活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网络创设互动情境来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比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给学生播放纪录片《大国重器》,展现中国装备制造业成就,讲述充满中国智慧的机器制造故事。从宣传片中,学生了解到中国装备制造业从无到有,再到领先世界的艰难历程,备受震撼。教师以此为契机创设对话式课堂:“大家知道中国还有哪些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二号已经突破了万米的深度,这是领先世界的成果。”“‘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成果着陆,它是我们国家航天事业的又一大突破,世界领先!”……更多学生跃跃欲试地发表自己的见闻。多媒体网络创设的对话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课堂中,真正实现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四)变接受为探究

变接受为探究,是指学生知识获得的方式从教师的灌输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知识自我建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研究认为,知识是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探究思考进行知识的解构与内化的过程,只有基于学生的学习体验所获得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自主建构的知识、印象深刻的知识。教师要适当“放权”于学生,更多成为主导者,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探究机会,在多媒体网络的课堂中发挥学生的知识探究潜能。比如,在四年级上册《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的教学中,在具体的垃圾分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探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便捷信息查询功能,区分可回收垃圾、干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的特点及主要种类。学生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查询功能搜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如骨头、菜叶属于厨余垃圾,电池、灯泡属于有害垃圾,塑料瓶、废旧金属属于可回收垃圾等。学生以多媒体网络自主搜集材料,获得知识,这种知识经验的获得与巩固远比教师的知识灌输要更印象深入。学生获得探究知识的有力方式,知识的学习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发起者和驱动者,其应当充分考量多媒体网络下《道德与法治》教学层面出现的变化,认真审视教学层面暴露出的具体不足,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与优化。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定期进行教学回顾与分析,对多媒体网络下所选用的教学策略实际有效性进行评估,借此积累更为丰富的经验。常态化的基于多媒体网络影响进行教学调整与优化后,多媒體网络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明珍.情境教学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效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9(19):134.

[2]梅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实践[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0(6):113-114.

[3]房丽丽.借助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J].中小学电教,2018(5):57.

作者简介:

王马金,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长汀县汀州小学。

猜你喜欢

多媒体网络道德与法治小学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多媒体网络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解析
综合英语教学中网络自主学习模式研究
多媒体网络背景下的职校烹饪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