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构建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模式的策略

2021-01-16李闻红

考试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名著导读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摘 要:文章围绕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展开探析,分析探讨此方面名著导读教学模式构建的相关问题。名著是文化的传承,是知识的结晶,对学生学习和成长能够产生积极影响。初中阶段,教材中设计一定量的名著内容,而且,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生应阅读的名著,可见,名著对初中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文章对名著导读的问题作以简单分析,指出师生、教学、阅读环境等多方面的问题,并围绕阅读习惯、兴趣、情境教学以及名著价值等四个方面阐述具体的优化策略,力求构建科学高效的名著导读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一、 引言

近几年,国家对传统文化高度重视,提倡鼓励各行各业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名著,作为我国文学领域的重要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邃而厚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底蕴与艺术价值。在初中阶段,学生或多或少的会接触一定量的名著,这些名著对学生核心素养、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名著导读工作得不到重视,学生和教师对其均存在错误的认知,对此,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应对,优化名著导读工作。文章就初中阶段的名著导读工作展开探析。

二、 名著导读问题分析

(一)师生对名著阅读重视不够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名著导读工作仅仅停留于浅层次的了解,其在考試中占比较小,学生与教师均对此不够重视。另外,名著种类繁多,部分教师对其也是一知半解,仅仅只是停留在教材给出的局部内容。缺乏足够的信息支撑,难以有效开展名著导读工作。况且,如今教辅资料盛行,教师在备课时多围绕教辅资料进行,缺乏对原著的细致品读,仅仅只是对作品浅层次的了解,无法深入体会作品的内涵,这无法满足名著导读的要求。部分教师还将名著导读简化处理为名著推荐,在教学时仅仅只是对相应的名著作以简单说明,让学生下去试着阅读,对如何阅读、怎样阅读、阅读方式等并不作以详细表述,在巨大的学习任务面前,名著阅读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真正付出行动的学生少之又少。总而言之,这就是师生对名著重视程度不足所致。

(二)名著阅读缺乏连贯性,学生兴趣低下

初中学生熟知的名著就是四大名著,其中最为熟知的无非是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其余三个也只是大致了解而已。初中教材中也涉及这些内容,教材中会截取部分内容,多是考试的常考部分,其由于缺乏连贯性,学生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侧重于记忆式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的名著导读工作也仅仅停留在教材部分,这一方面是受教学时间与教学任务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由于教学观念的问题。学生需要加强课外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名著就是很好的阅读对象之一。但是教师对于名著的导读相对片面,绝大多数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讲解,对其进行记忆,他们普遍知道名著的深邃与厚重,却也就停留在这一阶段。这主要是教师教学方式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阻碍学生名著阅读的顺利进行。

(三)阅读环境不佳,学生缺乏阅读的时间

初中的学习还算是比较紧张的,学生需要经历许多大大小小的考试,应试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学生学习压力大,多数的时间耗费在题目的解答与记忆方面。学校内创设的读书角、图书馆也形同虚设,学生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在家中,亦是如此,可能书桌前摆着大量的名著作品,但学生总是“沉浸”在题海中无法自拔。长此以往,学生渐渐丧失阅读的欲望,在这一关键时期未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切都是缺乏阅读环境,阅读氛围不足。学校重视应试,忽视阅读活动的组织,家长重视成绩,忽视孩子知识文化的学习。于是,学生的名著阅读也就只能止步不前,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低下。近些年,随着世界读书日的普及,学生的阅读环境有所改善。

(四)阅读功利性较强,缺乏理解

名著是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多以急功近利的心态去接触名著,将其纳入日常考试知识点的记忆类别之中。忽视名著作品的人文底蕴,在导读教学中也只是对名著中的考点作以圈画,并不在意其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思想、思维、认知的影响,再加上课堂中教师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将名著阅读化为名著背诵,处于一种被动阅读、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阅读名著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应对考试。有的教师甚至会将初中阶段常考的名著知识点总结,让学生打印或记录,进行背诵,完全忽视名著作品的真正价值。学生对名著缺乏理解,何谈传承与发扬?这种教学与当下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教师应有一个正确认识,优化导读教学工作。

三、 名著导读优化策略

(一)全面细致导读,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名著的阅读与阅读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均需要科学的方法做基础,而名著则更像是语文课外阅读的具体实践,需要教师做好导读工作,为学生名著阅读指明方向的同时引导其运用正确的方式高效阅读。在进行导读工作时,要注意“导”的力度,侧重于引导,不能过分干涉学生的主观思维,这是新教改的要求。同时,导读工作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要对整个名著进行细致导读,这是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的个人能力,全面导读能够促进其名著阅读的进行。在具体的导读教学中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阅读方法的“导”。阅读教学中早已提出阅读方法这一概念,阅读方法呈现多样性,不同的阅读方法有着不同的高效,合理择取是高效阅读的基础,是提升阅读效果与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二,阅读习惯的“导”。名著阅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积累学习,丰富语言知识,这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收集、整理。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进行圈画、记录的良好习惯,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就要培养,通过长时间的纠正与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况且,动笔圈画、记录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记忆名著,化名著语言为自己的语言经验。

(二)深挖名著趣味性,借此培养学生的兴趣

名著中蕴含的内涵丰富而深刻,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其中,还包含大量有趣的内容,这些都可作为导读教学的重要内容。通常情况下,名著的篇幅都是比较长的,内容也比较深,如若缺乏兴趣做支撑,在脱离教师与课堂的束缚后,学生很难长时间投入其中,更谈不上理解内涵、积累知识。对此,在进行名著导读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深挖名著内涵,对名著中的趣味性内容进行趣味化处理,将其融入至导读教学工作中,借此培养学生对名著的兴趣,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在进行名著阅读中更加主动、积极,而且能够长时间地投入其中,有效解决学生脱离教师与课堂束缚之后自制力不足的问题。

(三)借助情境教学,培养学生语言审美能力

名著中的美感是名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也是培养学生语言审美能力的途径之一。语言审美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作用。对此,教师在导读教学中应重视作品美感的发掘,借此吸引学生的同时,培养其语言审美能力。这就需要运用情境教学法,其主要是运用相应的教学资源将原本文字性抽象的内容表述转化为形象的具体的情景,弥补学生思维能力的缺陷,让学生更直观地审视,能够更深层次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想象力,对培养其语言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为例,其属于一部纪实性作品,这部作品真实而客观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以及工农红军的相关情况,将革命时期的种种事实记录于此,而现如今這些内容有的已被改编为电视剧,教师可借助这些影视资料进行情境创设,结合具体的情景来进行导学,这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更清晰地认识。

(四)深挖名著价值,学习继承名著文化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不仅仅是因为其内容、形式,而是因为其包含一定的价值,是文学知识的一种传承,是文学作者知识的结晶,千百年来被世人所推崇,流传至今。因此,对待名著要秉持敬畏之心,要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而不是学习任务的完成。在应试教学的体制下,名著阅读成了一种任务型阅读,由于考试考到,所以,教师就将其纳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任务之中,阅读多以记忆为主,缺乏理解,更谈不上作品的内涵,这种观念应用于名著导读教学是不可行的。由于应试教育影响较深,虽已推行素质教育多年,但这一观念仍存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内心之中。教师导学名著是为了学生顺利完成考试,学生阅读名著是为了获得一个好成绩,目的性太强。对此,教师应意识到传统教学的弊端,优化名著导读教学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名著,纠正学生对名著的错误认知。以敬畏之心去了解、学习、导读名著,传承文化而非机械式的记忆学习,要深挖名著内涵,借此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促进其正确“三观”的塑造以及核心素养的形成。

四、 结束语

名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结晶,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此方面师生重视不够,名著阅读缺乏连贯性,学生兴趣低下、阅读环境不佳,学生缺乏阅读的时间、阅读功利性较强,缺乏理解等一系列问题,教师要正视并积极应对。通过全面细致地导读,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深挖名著趣味性,借此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其名著阅读奠定基础。另外,借助情境教学,培养学生语言审美能力,深挖名著价值,引导学生学习继承名著文化,借助名著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核心素养、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善丽.构建指向核心素养的名著主题阅读课程[J].语文建设,2020(11):73-75.

[2]周宏雁.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名著导读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20(10):25-26.

[3]葛海燕.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分析[J].文学教育:下,2019(12):82-83.

[4]林竹英.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2):133-134.

[5]赵福楼.名著导读怎么“导”:关于分享式阅读教学的探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19(1):28-32.

[6]郑建忠.教师在名著导读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与实现路径[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12):126-129.

作者简介:

李闻红,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第一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名著导读语文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浅析高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名著导读与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