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莽绘画作品的俄罗斯元素分析
2021-01-16冯小庆
冯小庆 杨 蕊
(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高莽是我国著名的俄苏文学翻译家、画家、作家、学者。他一生的工作与生活都围绕着俄罗斯文学与文化进行:翻译大量的俄罗斯文学作品,记述与众多俄罗斯文学、文化名人的交往,介绍他们的生活、工作、艺术创作的特色与成绩,展示俄罗斯的墓园、故居博物馆、名人纪念碑,进行文学创作,以散文的方式介绍俄罗斯文化与风景,创作带有俄罗斯元素的绘画作品。可以说,俄罗斯文化的引介贯穿着高莽的一生。
一、高莽俄罗斯文化引介的缘起
高莽1926 年出生于哈尔滨,7岁进入俄国基督教青年会学校,并在那里学习了 10 年。此时的哈尔滨是俄侨聚集的城市,俄罗斯文化盛行。就读的学校也都是用俄文授课,同时还开设俄罗斯历史、俄罗斯文学等课程。在学习时,高莽就热衷阅读俄国的历史和文学作品,热爱俄罗斯文化,同时对绘画产生兴趣,因此,在校期间经常向俄罗斯画家奥西波夫、斯捷潘诺夫、克列缅季耶夫请教,了解俄罗斯“巡回画派”的创作原则与技巧。这也间接影响到他日后的绘画创作。
高莽对俄罗斯绘画最早的认识是从旧书铺里买回的书籍当中获得的。一本是俄罗斯画家洛巴诺夫的画册,收录铅笔画。另外一本是《新露西亚文学史》,收录俄罗斯作家的插画。之后又买了一本《波兰油画集》。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家人还是尽可能地支持着他的爱好。高莽在读书期间就已经开始绘画创作。1943年,“在哈尔滨道里商业俱乐部举办的克列缅季耶夫学生们的画展上,展出过他(高莽)的三幅油画:《祖父》《自画像》《牧歌》。当地的俄文报纸曾对展览进行过报告和评论。”[1]2191943年12月,高莽于哈尔滨俄国基督教青年会学院毕业。在这所学校,他接触了俄罗斯文学,认识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俄罗斯文学大家,熟悉了俄罗斯文学发展的脉络,在哈尔滨《大北新报》发表了人生当中的第一篇译作——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曾是多么美多么鲜的一些玫瑰……》,第一次临摹了普希金的画像。俄罗斯文学与文化已经扎根于高莽的内心。
于哈尔滨俄国基督教青年会学校毕业后,高莽在工作的同时,还在坚持绘画创作。“1943年至1944年间,他还登门拜访过几位在哈尔滨从事油画的前辈:刘砚、石揖、韩景生、于世杰。后来,结识了画家沈化民、李立民等。”[1]2201946年,哈尔滨举办了黑龙江省第一次美术作品展览。高莽的画作《亡国奴》与油画家石揖、韩景生的作品一起参展。高莽虽然不是专业画家,但其作品却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同年,在石揖、韩景生、高莽等人的筹备与推动下“哈尔滨美术协会”成立。“哈尔滨美术协会成立的潜在价值更在于使人们认识到了艺术对生活的重要性,逐步建立起黑龙江省艺术的基础,也为全国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毫无疑问,没有哈尔滨美术协会的成立,哈尔滨地区甚至整个黑龙江省的美术发展将大失光彩。”[2]高莽也成为黑龙江省早期油画创作的先驱者。他的早期美术创作对哈尔滨、黑龙江省的美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1949年,高莽被调往沈阳,继续在东北中苏友好协会工作。在哈尔滨生活了二十几年,高莽对这里充满了感情。他在哈尔滨接触到了俄语、俄罗斯文学与俄罗斯文化,也在哈尔滨开始文学翻译、绘画和文学创作。高莽说:“我就是吸吮哈尔滨的母乳长大的。我对故乡充满了爱。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形成了我的审美观念,正是从这儿,开始了从事文化交流和民间友好事业的起点。”[1]224高莽一生所从事的事业,即对俄罗斯文化的引入与介绍,正是缘起于俄语学习,缘起于哈尔滨,缘起于哈尔滨浓郁的俄罗斯文化气氛。
二、高莽俄罗斯元素的绘画作品
退休前,高莽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是《世界文学》的主编、编审。可以说,美术创作并不是高莽的工作。但是,他却将自己的工作,以及对俄罗斯文化的热爱和绘画紧紧结合起来,创作出一系列含有俄罗斯元素的作品,为中俄文化交流绘制了一幅独特的画卷。
1.肖像画
高莽擅长肖像画。创作的肖像画数量在其美术创作中占据前位。郑恩波指出:“多年的专业熏陶使高莽全身心地热爱苏联、俄罗斯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酷爱苏联、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文化,以及众多作家、艺术家乃至平民百姓。有了发自内心的真爱,笔下才有动人心魄的真情,写文章著书是这样,画人物肖像画更是这样。他创作的苏联、俄罗斯作家、艺术家肖像画有数百幅。”[3]高莽创作肖像画时,充分考虑作家、艺术家的人生遭遇,全面考察他们的艺术成就,将传达神态表情与心灵思考结合起来,妙笔表现容貌、性格特点。他笔下的肖像画细腻、鲜活,每一幅都隽妙无比。
高莽十分关注被称为俄罗斯诗歌月亮的阿赫玛托娃,不仅翻译了大量女诗人的诗作,还发表了很多研究性文章,也为阿赫玛托娃创作了青年时代、中年时代、老年时代等不同时期的肖像画。在一幅水墨画中,70岁满头白发的阿赫玛托娃饱经风霜的面容中透露出不屈不挠、不断被生活磨难所折磨的坚毅。“这位气质高雅的女士的目光是何等的沉滞、凝重,心事重重。尽管她仪态万方,雍容华贵,但那哀愁、凝滞、郁郁寡欢的目光,让人一眼就看得清楚:这肯定是一个心灵受到过严重创伤,生活中有过极大不幸的人。不过,再大的不幸也阻碍不了她对美、自由和正义的渴望与追求,美始终在她心灵的深处燃烧着璀璨的火焰,就像她那端庄、秀丽的仪表一样。为自由和正义而抗争的诗人,是永远不会变老的。”[3]高莽的肖像画表现出阿赫玛托娃的坚韧与端庄,也表达出对女作家艰难时世不间断文学创作的精神的敬佩与赞叹。
高莽还为普希金、果戈里、赫尔岑、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高尔基、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茨维塔耶娃、肖洛霍夫等俄罗斯文学家创作肖像画。一些作家的肖像画不止一幅。高莽作画时会了解每一位作家的人生经历,翻阅他们的书籍,查找相关的资料,尽力达到在画笔落下之前熟悉每一位被画者的程度。因而,高莽的肖像画常常会成为俄罗斯文学研究的资料。
2.墓地画
高莽每到俄罗斯,都会去墓地凭吊俄罗斯的文化名人,“面对着一座座个性突出的墓碑,我的心灵被悲壮的文化力量所攫住。”[4]因此,他一直致力于俄罗斯墓园文化的引介,出版了多本相关书籍。《灵魂归宿:俄罗斯墓园文化》《墓碑·天堂》“奠定了高莽先生作为俄罗斯墓园文化的发现者和介绍者的地位。特别是2000年群言出版社出版的《灵魂的归宿:俄罗斯墓园文化》是我国首次出版此类著作。”[1]24在两本书中,高莽先生将散文式的描写与拍摄的墓地照片结合,辅以手绘墓地画,全面地展现了俄罗斯名人墓地的人文内涵。
叶赛宁的墓地位于莫斯科瓦冈口,经历过重修。高莽先生曾经几次凭吊诗人的新墓地,但旧墓地给他留下更深的印象。因此,高莽以素描与速写的方式将诗人的黑色大理石旧墓地和新墓地全部呈现出来。旧墓地是黑色大理石墓碑,上面有叶赛宁的小型头部侧影浮雕。新墓地则是黑色大理石为底座,上面矗立着大型的白色半身雕塑。新旧墓地基础颜色不同,旧墓地显得庄重与宁静,新墓地的叶赛宁雕像更吸引人。
高莽在参观图拉省托尔斯泰庄园时,亲眼看到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墓地,心灵受到极大的震动,于是亲手绘制《托尔斯泰在庄园的墓》。在画中,托尔斯泰长方形的墓地映入眼帘,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无人看护,庄严而肃穆。小时候栽下的树木如今已经高耸挺拔,默默地守候着已经安息的托尔斯泰。
高莽还描绘了圣山上的普希金墓、圣彼得堡名人公墓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墓、莫斯科新圣母公墓的契诃夫墓、圣彼得堡近郊科马罗沃公墓的阿赫玛托娃墓、莫斯科新圣母公墓的马雅可夫斯基墓地及墓碑、莫斯科近郊佩列杰尔金墓园的帕斯捷尔纳克墓、莫斯科新圣母公墓的法捷耶夫墓、奥斯特洛夫斯基墓碑等其他俄罗斯文化名人的墓地及墓碑。墓地画多为铅笔速写,简单、凝练的几笔就勾勒出墓地的特点,表现出高莽先生对俄罗斯文化的独特理解。
3.纪念碑
俄罗斯注重文化名人的纪念碑,常常会在其出生地、曾住地、工作地立碑塑像,以纪念他们在俄罗斯文化发展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高莽先生在俄罗斯停留期间,也留意到了这一现象,因此,创作了不少以纪念碑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1999年,普希金诞辰200周年。高莽创作了12幅相关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有我国文化名人题词。12幅中有4幅是普希金的纪念碑,分别有冯骥才、吉狄马加、魏荒弩、蓝曼的题词。除此之外,高莽还用铅笔与彩铅笔画了莫斯科普希金广场的普希金纪念碑,为纪念碑画了速写画,还在1999年为莫斯科市阿尔巴特街普希金新婚纪念碑落成典礼画了速写画。
高莽为位于彼得堡夏园克雷洛夫纪念碑、莫斯科果戈里林荫路上的果戈里纪念碑、雅罗斯拉夫尔市的涅克拉索夫纪念碑、莫斯科玛丽亚医院院内陀思妥耶夫斯基纪念碑、莫斯科托尔斯泰纪念碑、北戴河高尔基纪念碑、俄罗斯井下新城高尔基纪念碑、莫斯科高尔基纪念碑、顿河畔罗斯托夫市肖洛霍夫纪念碑、科斯特罗马市中心伊万·苏萨宁纪念碑、斯大林格勒烈士陵园永恒火炬创作了绘画作品。
4.风景画
高莽曾指出:“在访问苏联和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时,异国的风情和风景常常吸引我。由于控制不住自己的爱好,便信手画了一些风景画速写。”[5]如今,高莽先生所绘制的速写、油彩、水粉风景画成为中国读者欣赏俄罗斯自然风光的一个渠道。
高莽的圣彼得堡风景画数量较多。伊萨基辅大教堂、白夜、彼得保罗要塞都是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油画。涅瓦河上的彼得一世纪念碑、宫廷广场上的亚历山大圆柱、交易所大楼等则为铅笔速写画。莫斯科风景画主要有克林姆林宫会议大厅、莫斯科俄罗斯宾馆、莫斯科乌克兰宾馆、中央文学家餐厅、宾馆休息厅、莫斯科马涅日大厅的诗歌朗诵会、莫斯科中央文学之家举办的茨冈艺术家的表演、国立大剧院、红场大教堂、莫斯科码头等。彼得堡风景画多以户外风景为主要题材,而莫斯科风景画则加入了人文活动。
除了描绘圣彼得堡、莫斯科的风景之外,高莽还为斯摩棱斯克、雅罗斯拉夫、科斯特罗马、萨拉托夫、斯大林格勒等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与独特风景留下了纪念性速写。如高莽所说,这些速写画有的是在画薄上完成,有的时候没有画薄就在废纸的背面完成,有时就是碰到什么就画在什么上面。但它们却成为高莽对俄罗斯文艺仰慕的表现,也记录了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
三、结语
高莽有大量的画作,其中有油画、水墨画、水彩画、钢笔画、速写,有人物画、风景画、插画、漫画。高莽绘画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他在《我画俄罗斯》一书序言中写道:“我像爱文学一样热爱绘画。我爱绘画,因为文学和文学翻译不能表达尽我的形象思维。我想用绘画补充我没有用文字说尽的话。我又不想单纯地从事绘画,因为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只追求绘画技巧出新,又非我所喜好。我从事文学同时又从事绘画,他们之间有一定的互补作用。”[6]将文学与绘画融合,使画笔辅助文学与文化引介,这是高莽一生文化活动的与众不同之处,其为中俄文化交流事业付出的心血和精力赢得了中俄两国人民的尊敬与爱戴。
2006年,俄罗斯权威艺术机构——俄罗斯美术研究院向高莽颁发“俄罗斯美术研究院荣誉院士”证书。这是对高莽美术创作及俄罗斯主题绘画的肯定。2007年是俄罗斯“中国年”,也是中俄友好协会成立50周年。俄罗斯组织和举办了一系列隆重的庆祝活动,其中之一就是在莫斯科为高莽绘画作品举办展览,以感谢与纪念高莽在中俄文化交流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里展出了40幅作品,其中主要是俄罗斯经典作家的画像,还有几幅中国作家的画像和山水画。短短几天的时间,画展得到了俄罗斯各界的关注。中国人的俄罗斯主题画作得到俄罗斯参观者给予的高度评价。高莽先生十分重视俄罗斯观众的反馈,认为“俄罗斯观众的意见好像往我这个老朽的躯体内注入了一股青春的活力。”[7]他也下定决心,要在有生之年继续为中俄文化交流尽绵薄之力。
高莽的画笔揭示了俄罗斯文化名人的精神气质,展现了俄罗斯自然风光的旖旎,表现了俄罗斯独特的人文景致。其画作能够帮助观众探寻俄罗斯民族精神的内核,加深对俄罗斯民族的了解。高莽的中俄文化交流工作结出的累累硕果也鼓励着后辈加倍努力,为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