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解析
2021-01-16饶旭鹏
饶旭鹏 陈 栋
(兰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项最基本工作。自201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中央政治局同志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展开对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和研讨。尤其是展开对《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学习,《宣言》传入中国以来,为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逐渐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引领中国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追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理论源头,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1]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科学理论
《共产党宣言》以敏锐的洞察力、深邃的思想性和远见的战略性为基本特征,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科学理论著作的真正诞生,开创了人类思想史上光辉璀璨的未来。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生产或生产方式是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的原理[2],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革命性的历史事件,开辟了无产阶级运动发展的新天地。
《共产党宣言》以清晰而详实的语言展开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科学世界观的论述。表现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上,为研究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人的思维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唯心主义者坚持用绝对精神、理念等理解客观物质世界,并且长期控制和束缚着人们正确认识外在的客观世界。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和工人阶级政党担负的历史使命,科学论证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清晰地表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性质、特征、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其他现存资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区别。《共产党宣言》中阐述了重要的科学理论和基本思想,如私有制批判理论、劳动异化、市民社会、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等,这些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科学性和开创性的理论价值。
《共产党宣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全面阐述了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依次更替的客观规律;论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导致矛盾产生的根本原因,直接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进而总结出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恩格斯指出:“人们的意识取决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3]并强调这个事实不仅对理论,而且对实践来说都是最彻底最革命的科学理论;正像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502
马克思揭示了资产阶级灭亡是不可避免的科学理论。资产阶级灭亡是不可避免的,其中包含的科学道理跟封建所有制灭亡也是一样,那就是整个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与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之间的内在矛盾。当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不适应新发展起来的所有制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力甚至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时,资产阶级统治的历史就要结束或被新的统治阶级所取代;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论断。科学的理论如同一盏照亮黑暗的明灯,照亮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饱受压迫和剥削的广大劳苦大众争取自身解放、实现幸福生活、建立和谐社会的道路,指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取得革命胜利的路径和方向。
由此可见,自《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从事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发展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革命运动提供完备系统的科学理论。《宣言》是一部系统论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文本,是阐述无产阶级政党具有奋斗精神、批判意识、革命斗志的经典文献,也是一部为人民谋利益、为人类谋解放的经典原著。因此,《宣言》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工人运动、开展反对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为世界共产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光明的未来。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
《共产党宣言》中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情怀,立场鲜明地站在广大受压迫受剥削的劳苦大众一边,充分赞扬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无产阶级被看作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以为人民谋解放谋幸福为初心和使命,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立场,即人民立场。
《共产党宣言》毫不隐瞒地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42的政治立场。这一独具鲜明的政治思想,讴歌了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地位,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价值立场和思想原则。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5]42这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建党初心;在谈到共产党人和全体无产者的关系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5]44清晰而明确地表达了共产党区别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的显著优势,这也是共产党人能够得到广大劳苦大众支持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先进政党。马克思强调:“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5]44《共产党宣言》用鲜明的语言,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深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所具有的先进品格。在德文版《共产党宣言》中曾经说过:“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阶级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5]44工人阶级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工人阶级政党即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建立公有制、消除剥削、消灭现存的一切阶级,谋求受压迫受剥削人民的真正解放,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美好夙愿。
共产党在革命运动中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人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胜过了以往历史上存在的其他阶级政党,从实践方面来说,在无产阶级政党中,共产党人始终是最先进的、最坚决的对革命起着推动作用的决定因素,正是这些共产党人以为人民谋解放谋利益的初心和使命,无数共产党人为革命呕心沥血,使革命斗争最终走向光明的未来,以人民的政治思想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并取得胜利,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5]45资本主义是伴随剥削、压迫、奴役和无产阶级发展的,引起普遍的社会不满,使阶级之间的矛盾变得尖锐;因此,要改变无产阶级被压迫受剥削的现实,就必须要从根源上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运动的根本利益,彰显了共产党的显著优势和突出人民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由此可见,在论证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正确性与必要性时,马克思、恩格斯都非常强调要不断实现为人民群众谋解放谋幸福的根本要求,达到每个人都能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最主要的是应该消灭资产阶级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即私有制。换言之,正如:“马克思主义立场就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它代表的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6]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坚守群众观点,积极践行群众路线,是对《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在后来指导无产阶级运动的历程中,始终把消灭私有制作为中心任务,只有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受压迫受剥削劳苦大众的解放才有可能实现。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原则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人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但这个目标需要持续奋斗和接续努力逐步地实现,在阐述共产党人在德国的策略时,就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宣言》中对党的建设基本原理进行系统阐述,不仅论述了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还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进行了论述,为解决新时代党的建设所面临的新问题指明了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掌握革命领导权。《宣言》明确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5]45这就表明无产阶级政党在建党时就具有其他政党无法超越的先天优势,以广大受压迫受剥削的底层人民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服务和接续奋斗的对象,因而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和真心拥护,就能够成为革命的领导者,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同时在长期革命实践中,无产阶级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必须使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这既是革命斗争的使命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建党学说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战略和策略原则。《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5]64这一论断,阐述了共产党人政治斗争策略的基本原则,一方面,要求共产党人要从实际出发,积极参加当前的革命斗争;另一方面,又不能忘记自己的最终目标。最近目标与最终目标都是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开展革命的行动指南,坚守无产阶级政党建党的思想和原则,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纲领是以《宣言》为蓝本进行制定的。另一个重要的策略是不断加强政党自身建设,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全党,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发挥先锋队的旗帜引领作用,成为人类解放事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共产党要始终以科学的理论教育全体党员,把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突出位置。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斗争思想。阶级斗争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5]31要实现为人类谋解放的伟大事业,就需要废除资本主义制度,要进行阶级斗争,用暴力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统治,组织和集中人民的力量进行阶级斗争,要组织一个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国的先进分子是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阶级斗争中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在革命实践中认为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其中最重要就是运用阶级斗争的革命思想。毛泽东把阶级斗争作为革命的理论武器,指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中国共产党党章是按照《宣言》基本思想制定的,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起到了指导作用。
四、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理想
《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理想站在人本主义发展道义的制高点,激励共产党人鞠躬尽瘁、无私奉献、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以及不惧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团结带领劳苦大众消灭旧世界、建立共产主义新世界的精神旗帜。在应对2020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无数共产党人主动请缨,奔赴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以昂扬的精神斗志与饱满的热情为人民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彰显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和英雄本色。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党宣言》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确立的最高奋斗目标,达到消灭阶级间的对立、阶级间的差别和阶级本身,这些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初心和使命,也是激励无数共产党人披荆斩棘、战胜艰难险阻的动力源泉。
《宣言》中明确提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6]打破当时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形式,建立新的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所有制。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在后来指导无产阶级运动的历程中,始终把消灭私有制,特别是当时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有制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只有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受压迫受剥削劳苦大众的解放才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最后表明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5]66从此这一高亢而响亮的声音成为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代表性声音,一直传到今天。
由此而知,无产阶级要时刻牢记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牢记共产党人要带领人民走向共产主义的初心。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因这一使命而生、因这一使命而在,承担这一使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存在依据,是其 “出生”的合法性证明[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具备高度发达的物质基础,为共产主义奋斗,要从历史的当下出发;在今天,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人类最高级的社会理想不断迈进的生动体现。
五、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纲领
《共产党宣言》中强调,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使工人阶级成为统治者,使人民成为国家主人,建立代表广大人民的民主制度。同时《宣言》提出工人阶级政党如何革新和推动生产力发展,虽然当中的部分内容在今天看来已经过时了,但其中包含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仍闪烁着时代的光芒。这些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武装夺取政权,加强国家建设特别是执政党的建设,对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等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共产党宣言》中深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低目标和最高目标,明确了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指明了前进方向。当无产阶级实现革命斗争的最终胜利、共产党成为每个国家的统治阶级,随之面临主要的问题就是发展经济,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经常会面临近期目标与未来长远目标之间的矛盾。《宣言》指出:“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8]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最近的”目标和“未来的”目标两者的内在联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宣言》提出共产党人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消灭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发展社会生产力,消除阶级差别、阶级对立和阶级本身[9]。都体现了当前的现实目标和未来的远大目标二者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一方面,要看到最终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一个漫长过程,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来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而不能急于求成;另一方面,在为“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的过程中,永远不要忘记远大理想和最终目标,我们既要坚定最近目标的实现,又要坚定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的实现,树立辩证思维,坚持二者的对立与统一。
无产阶级是组织领导革命的政党。工人的联合依靠大工业带来日益便捷的交通工具从而实现短时间内的集合,利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固有的矛盾,凭借《共产党宣言》中的思想武器。迫使资产阶级必须以法律的形式来承认工人个别和集体利益,即马克思提到英国议会在1847年通过的10小时工作法案。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要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谋幸福作为本阶级的政治纲领。
废除一切现存占有资料生产的私有制关系。广大受压迫和剥削的劳苦大众是没有任何财产,没有任何自己的财产需要加以保护,无产阶级只有推翻现存的资产阶级私有制,即摧毁当前所要保护和维持下去的私有财产时,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解放的根本目标。从这一点上来看,也与过去的阶级斗争有所不同,以往的这些阶级在取得国家政权后,总会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使整个社会的人民服从于统治阶级的意志,维护自身拥有的财富和利益,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换句话说,用一种新的私有制代替旧的私有制的发展过程,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是与之恰恰相反的,他们以实现推翻现存的一切私有制关系为政治革命的根本目标。
由此可见,共产党人领导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消灭资产阶级对广大劳苦大众的一切剥削和压迫,为实现并达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在通过革命斗争夺取政权的过程中,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然后利用现存的生产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代表人民意志的新世界。在实践过程中,阶级之间存在的差别会逐渐消除,一切用于生产的工具和生产资料也会逐步转移到联合起来的个人即所有无产阶级手中。无产阶级在领导革命中,始终以消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为根本任务,彻底消除阶级对立的客观条件,消灭阶级存在的土壤,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愿景。
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国际精神
《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分工和生产方式进行全面深刻分析,准确把握物质生产和精神活动的世界趋势,得出无产阶级运动是超越民族、国家和地域的运动,工人阶级要实现完全意义解放就必须解放广大受压迫受剥削的劳苦大众,呼吁所有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树立全球视野、解放全人类,携手构建和谐幸福的美好世界提出了理论指导。
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斗争的国际精神。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致认为,无论在哪个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劳苦大众所受的剥削和压迫都是一样的,需要使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不仅具有民族性和国家性特征,还要具有世界性和国际性的心胸。每个国家的法律、道德和宗教在工人阶级看来都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如果就无产阶级斗争的形式而言,无产阶级针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首先要推翻和消灭本国资产阶级统治,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要取得最终的胜利,每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斗争必须取得大规模的联合,结成劳苦大众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实现同资产阶级进行伟大的最后的大决战,最终实现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宣言》结尾这句铿锵有力的伟大号召,清晰而明确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世界视野和宽广胸怀。《宣言》提出了关于世界市场、世界历史的理论,阐明人类社会实现大同是生产方式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强调共产主义事业是全人类共同的伟大事业,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获得彻底解放。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深刻表明,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坚守国际主义精神,与各国人民一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创造一个更加自由、民主、平等、共享的和谐世界。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4]538-539同时给出共产主义实现的主客观条件,需要各个民族国家联合行动,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才有可能实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在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下进行革命运动的具体策略,重视共产党人和其他世界各民族党派间要保持大团结大联合。在推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大联合的过程中,共产党人时刻也不能忘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建党初心,只有这样,共产党人才能在当前革命运动过程中始终代表运动发展方向—走向共产主义。
七、结语
在当今的历史阶段,坚信《共产党宣言》为人类所揭示的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坚持《共产党宣言》所树立的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10]。《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需要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以提升对《共产党宣言》中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的全面把握和系统理解。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提出“看家本领”和“必修课”的新要求,提出树立“大历史”观、重视学习经典著作、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和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的新理念[11]。《宣言》如同一盏黑暗的明灯,照亮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被压迫被剥削的工人阶级争取自由解放、实现美好生活的道路。